当一部影视剧正在热播的时候,人们记住的往往是台前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就像看过《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们最难忘记的是石光荣和褚琴。殊不知这部在北京已播出五次的电视连续剧和现在正在沈阳热拍的《青衣》都是出自一位默默无闻的“大手笔”编剧之手——
前不久,著名演员潘虹来沈拍《青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对陈枰有一个非常高的评价,当然这个评价也是在潘虹看完《青衣》剧本之后下出的:“我没想到北方竟有这样
一位大才女。”陈枰的光彩远比不上闪光灯下耀眼的女明星,但是陈枰的剧本却不能不让你叹服。一个有雨的晚上,本报记者走进了陈枰在沈阳临时的家,独家采访了这位“北方才女”。
陈枰一边抱着刚刚睡醒的3岁女儿憨妮一边与记者聊了起来,其实陈枰原来并不是从事文学创作的,她从前搞服装,在电视剧部做服装设计工作。“后来我越来越不喜欢,我觉得这份工作不适合我,说句好听的是服装设计,实际上就是借服装,满世界地去借服装,也不搞设计,借完之后给人家算钱,也没有设计的机会。”1991年,陈枰来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之后就从事了编剧工作。可能与天生的兴趣有关,陈枰从小就喜欢语文,“我上学的时候,数学经常不及格,数学死活听不懂,老师怎么讲也听不懂。”
《激情燃烧的岁月》播出之后,很多人都问陈枰,写这个剧本之时,你自己是不是已经哭得一塌糊涂了,陈枰很平静地说:“没有啊,但是我写得很投入,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播出之后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也是我始料不及的陈枰说她有一个偏好,比较喜欢写复杂的人、复杂的事、复杂的情感。为什么那么专注于《激情燃烧的岁月》,因为我觉得那是我对父辈、母辈那个年代的事太了解了,我接“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时候,在我潜意识中是用这部作品纪念我的父亲。这片子出来之后,很多人都说像自己的父母。因为我父母都是军人,当时是部队领导介绍结婚的,所以有些细节很生动,别人问我为什么,我说那是身边的吗!就像石光荣拉着褚琴的手对她说的那段台词:‘我这辈子第一要感谢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石光荣的今天,第二要感谢你,没有你,我就过不上这有儿有女的生活。’这句话就是我爸曾经跟我妈说的,所以我写出来就觉得不别扭,他们那茬人一个是真、纯,再就是执着。”
陈枰一直在看毕飞宇的小说,当她第一次看到《青衣》时,就非常喜欢,“我觉得在《青衣》中体现了毕飞宇文笔的独特,对女性的把握也非常细腻。毕飞宇的小说是有高度的,这样的小说改编起来是要费一番思量的。”在体会了它的思想实质的基础上去再度创作,陈枰认为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毕飞宇看到陈枰从原著5万字改编到23万字的剧本之后非常满意:“看着已经不是我的东西了,但处处品味处处又是我的东西,扩充了18万字之后,筱燕秋的精神无所不在。”陈枰没有京剧演员的生活体验,别人都很惊奇地问她,你怎么敢写《青衣》?陈枰的回答很简单:“我写的不是京剧,而是女人,这女人无论是唱京剧的也好、大夫也好,说什么都成立,因为只不过是一件外衣。”
潘虹与陈枰聊天时说:“我有一个朋友看了你的剧本就打电话问我,陈枰是男的还是女的,潘虹就问她朋友你猜猜,朋友说,看她对女人心理描述的细腻,像个女人,但看手法的大气又像男人。”自己看完剧本后,潘虹对陈枰说:“你的剧本我看完之后的感觉,你无论对男人还是女人都很公正,不像某些女作家写男人带着怨气、偏见。”陈枰说自己虽然有性别局限性,但是她在剧本中会尽量做到角色性别的合理性,“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是很善解人意的。”一句话逗得记者和她都哈哈大笑起来。陈枰说可能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习惯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本报记者肖杨
新浪漫情缘,约会帅哥美女,手机酷表香水浪漫有礼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