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搜索 短信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电视收视行为调查出结果 观众找节目三秒换一台
http://ent.sina.com.cn 2002年08月03日12:07 北京青年报

  “电视收视行为与收视模式”调查有结果

  今日北京人怎样看电视

  电视节目要想吸引人们的眼球真是越来越难了。最新的一个调查表明,看电视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可有可无的背景,更多地进入了人们的无意识行动,人们在看电视时拿着遥
控器不停地换台,其间隔只有3到5秒钟,而就算选定了一个节目,他(她)大概也只能看10分钟左右……这些有趣的结论是由著名传播学者张同道教授领衔的北京师范大学“电视收视行为与收视模式研究”课题组进行社会调查后得出的。

  收视行为是指人们收看电视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如打电话、聊天、吃饭等。收视模式规定了收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动作指向与幅度、伴随行为个人或集体属性等。在回收的1016份有效问卷中,可以看出人们看电视的习惯发生了不少转变。

  -孩子掌握遥控器

  本次调查显示,32.8%的受访者表示孩子是家庭收视中心,掌握遥控器,只要是有孩子的家庭,孩子控制遥控器的比例就接近或超过半数。其次为丈夫或父亲,而妻子或母亲则是毫无争议的最底层。女性受访者拥有遥控器仅仅占大约1/5──还以独身者与离异者为主。

  现在,北京居民家庭可收看的频道大约为30至50个,受众决定收看一个频道的决心越来越难下,选择过程越来越短促。调查显示,41.9%的受访者搜索过程为3至5秒,25.2%的受访者搜索过程为2秒,只有不到1/3的受访者还肯花6秒以上的时间去判断是否应该选择某一个频道。作为一种快餐文化,电视节目娱乐化与感官化倾向刺激青少年观众心理浮躁,而这种浮躁心理反过来又刺激电视制作者更为疯狂地追逐娱乐化与感官化。这种浮躁心理也呈现在选定节目之后的观看上,2/3的受访者观看一个节目(影视剧除外)无法保持10分钟,多数人都不是在好好欣赏电视节目,而是频频转换频道。

  由于儿童控制了1/3家庭的收视权力,因此,电视收视行为也呈现出鲜明的儿童心理:心理浮躁,无法长时间观看一个节目。这一心态从低年龄段向高年龄段人群传染,导致收视人群普遍浮躁。收视心理趋于感官化,收视活动从一定程度上变为遥控器操作表演,电视的存在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超过了电视的本体价值。

  -电视成为生活背景

  调查显示,城市居民一天消磨在电视机前的时光为3小时左右,过度观看者则高达5至6小时。这些“沙发里的土豆”是如何度过这段时间的呢?

  调查发现,电视和音响往往处于一种无意识行为之中,打开并不一定有目的,使用也并不一定聚精会神。电视已经成为生活的背景,成为客厅或卧室器具构成的一部分,编织为人们的无意识活动。从总体上看,约有97%的受访者在看电视时有伴随行为,主要行为是:吃东西、聊天、打电话、看书报杂志、做家务等,对于多数人来说,它并不是正餐,无法充饥,仅仅是七嘴八舌的零食而已。除了世界杯或热播电视剧,人们不会说“今晚我要回家看电视”,但如果看电影或话剧则可以声明,“今晚有事,去看一场电影/话剧。”看电视并不是人们心中的一件事,有无皆可。看电视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和获得信息。

  半数以上受访者选择了娱乐自己和获得信息;其次是消磨时间和掌握流行时尚;接下来的增进家庭情感、增加和朋友/同事聊天的话题、避免孤独三项的选择率大致相当,其中男性观众看电视的首要目的是获得信息,女性观众看电视的首要目的是娱乐自己。25岁以下和55岁以上的受访者都以“娱乐自己”为看电视的首要目的。而年龄大的人则为了增进家庭情感。文化程度越高的受访者,“消磨时间”的目的性越强。

  从调查数据看,电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家庭成员的情感,但有时也会造成分裂——大约1/5的受访者受到电视收视的影响,11.2%的受访者因为选台产生分歧,9.0%的受访者因为看电视时间太多减少了交流。当然,从总体上看,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看电视不会对家人的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并有27.2%的受访者认为电视收视让家人之间话题增多,促进了感情,尤其女性受访者更是如此。一般来说,全家人一起看电视主要选择热闹高兴与温馨轻松的节目,其次是有教育意义和刺激紧张的节目,相比之下有文化品位的节目较少受到青睐。

  -娱乐和信息是亮点

  从总体上看,受访者对一个节目感兴趣,主要是因为碰到了自己喜欢的节目类型和情节吸引人;其次,是因为节目有自己需要的信息。相比较而言,形式新颖和熟悉的面孔对受众的影响较弱,占了总数的三成左右,分列三、四位。娱乐和信息仍是电视魅力亮点。

  高中以上学历者更倾向于因为喜欢节目类型而收看电视,学历越高者比率越大。随着年龄增长,受访者愈加关注情节是否符合自己胃口,而对形式是否新颖愈不在意。17岁以下的受访者关注外包装的为38.9%,高出平均值5.3%,而55岁以上的受访者关心节目外包装的仅为25.6%,低于平均值7.1%。随着年岁增长,荧屏上熟悉面孔的号召力愈小,17岁以下的受访者有37.9%的人选择了熟悉面孔,比55岁以上的受访者高出18.8%。显然,这是年轻人的追星效应使然。未受正规教育的受访者最易为熟悉面孔所影响,比率为37.5%,随着文化程度升高,影响愈小,研究生以上学历者仅有16.3%受到影响。

  -文/本报记者

  (该调查报告将在《电影艺术》第5期全文刊登。)

发表评论 | 电视剧场 | 短信和E-Mail推荐 | 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和心爱的她养个短信宝宝,体验浪漫虚拟人生
短信图片铃声推荐
下载最新图片送大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N]打靶归来
[N]我是一个兵
[M]向前进
[M]我的祖国
更多>>


新浪商城推荐
这个暑假怎么过?
  • PS2暑期特价中!
  • 魔兽3网上最低价
  •   雪山音乐节
  • 订演出票
  • 订相关旅游线路
  • 香水热卖
  • 佛裸蒙性感香水
  • KENZO竹子香水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0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