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鞋》点燃了反韩游行的导火索
c是韩剧在台湾的转折点
不久前,200位资深艺人走上台北街头,参加演艺工会发起的反韩抗日、争取工作和生存权大游行,这是近年来台湾演艺界规模最大的抗争行动。82岁的葛香亭、73岁的李行、坐轮椅的唐文杰、患帕森金氏症的宋存寿、两眼几乎看不见的胡祥评等都出现在游行队伍中。
秦慧珠抗议道:八点档看韩剧、日剧、大陆剧、港剧,就连一个韩国变性人来台都大
受欢迎,台湾艺人只有喝西北风。
一年半来只演了一出舞台剧的李天柱无奈地表示:艺人是国家化妆师,外来剧长驱直入,我们还有什么形象可言?有人私下叹息:演艺工会应该改名失业艺人工会了。
内地观众熟悉的李立群,尽管车祸伤及腰椎,依然坚持走完全程,他说:台湾演艺生态太差,大家只有团结一条路可走。
工会理事长杨光友要求保障合理工作权、修法帮助失业艺人、领取失业救济金、增加艺人生存技能等,他要求当局一个月内给予答复,否则不排除发动更大规模抗争。
韩剧的风行
导致台湾演员工会上街游行的导火索,是一部叫做《玻璃鞋》的韩剧。这部由韩国SBS电视台拍摄的热门电视剧开了台湾无线电视台黄金八点档首播韩剧的先河。华视也不甘示弱,紧随台视之后,播出韩剧《冬天恋歌》。无线电视台去年向演员工会所作的不再播出韩剧的承诺,就此不复存在。购买在韩国尚未播完的电视剧,并与韩国几乎同步播出,在台湾也还是第一次。台视的解释是:因为观众热爱韩剧,所以提前了播放日期。《玻璃鞋》播出后,收视率保持在4点。为了掀起《玻璃鞋》收视热潮,台视还举办活动,在岛内寻找和剧中女主角相似的人。
韩剧在台湾也经过了一段默默的播种期,直到中视播出的《火花》引起了媒体的注意,才成为韩剧翻身的转折点,《蓝色生死恋》更使得韩剧热达到沸点,创下八大电视台播放韩剧以来的最高收视率,虽经多次重播,收视率依然独占鳌头。
由于海外电视剧在黄金时段的播出时间没有任何限制,台湾的电视荧屏成了不设防的空间,韩剧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悲苦的台语片、沉重的历史剧、粗劣的偶像剧纷纷成为韩剧的手下败将。台岛的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刊登的是韩国艺员不断空降的新闻,韩国明星已经成为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在《玻璃鞋》播出前后,登陆台湾的韩剧有KBS电视剧《冬天恋歌》、SBS的《顺风妇产科》、MBC的《坏家伙》和《亲爱的半月熊》等,它们大都占据了各家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单是金贤珠,就有《玻璃鞋》、《爱在心中》、《婚姻战争》等三部由她出演女主角的电视剧同时在台湾播出。
KBS(韩国国家电视台)是韩国最大的国家电视台,MBC(韩国文化电视台)与SBS(汉城电视台)则是民营电视台,这三家韩国无线电视台,也是生产韩剧的大本营。三家电视台的总部都设在汉江汝矣岛的规划媒体园区。
KBS电视台每年仅制作2~3部电视剧,根据市场需要,经常进行策略修改,制作极为考究。偶像剧中如诗如画的场景、清新隽永的对白、俊男美女的情爱纠葛、悠扬动人的音乐都是韩剧一以贯之的特色,在制作成本上,韩国人也不惜工本,《玻璃鞋》一集的制作费用就高达8000万韩币(合台币200多万元)。
与之相比,台湾电视剧的投入则呈下降趋势。台湾一集电视剧的制作成本由原来的140万台币,减少到60万台币(合人民币15万元)。当60万台币制作的电视剧遭遇数百万高投入堆砌出来的韩剧的时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台湾影视制作人用了“不堪一击”来形容。他说,韩剧的故事那么煽情,服饰与化妆那么精美,经过整容出来的俊男靓女个个那么漂亮,小青年手里的遥控器还会转台吗?随着韩剧大受欢迎,一时之间以韩国演员的相貌为模本的整容手术,成为台湾年轻女性的流行时尚,李英爱、金喜善、金素延等人的相貌最受欢迎。青少年从喜欢看韩剧,听韩国劲歌,发展到追求韩国的商品,其中以化妆品和服装最为抢手。
“在台湾,哈韩哈得真是厉害。”台湾声动录音总经理黄志远这样说,“年轻人如此趋之若鹜,电视台播出节目的安排不会不受影响。”由于拍片的成本总是高于购片的费用,既有风险,收视率又没有绝对的保障。于是,在多家电视台争抢韩剧的情况下,韩剧的价格一路攀升,从最初的一集几百美元,飙升到目前的一集最高一万美元。仅靠出售海外版权,韩剧就赚得盆满钵满。被台视以24万美元(约3.2亿韩元)购买了播放权的《玻璃鞋》,平均每集以6000美元成交。由于此前出现在台湾的韩剧大都在16-20集,40集《玻璃鞋》的购买价格算得上台湾创纪录的高价。
台湾国语剧的没落
曾经风行内地和东南亚的台湾国语(即普通话)电视剧已经风光不再。鉴于台湾不甚健康的政治氛围和每况愈下的国语电视剧创作环境,不少台湾艺术界人士纷纷来到大陆寻求发展,他们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的30多万台胞中,至少有3万人出自于影视、音乐、广告界。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融入内地的电视剧班底,成为不具名的主创人员,他们拍摄的电视剧中不但有商业片和偶像剧,甚至还有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
赵顺,台湾老资格的演员,淡出江湖多年,说起演艺工会上街游行还是非常激动:演艺工会之所以抗议,一是因为电视台购买了大量的日剧和韩剧,使缺乏保护的台湾本土电视剧陷入了困境;二是因为著作版权,电视台对演员支付的是一次演出的费用,但不停地重复播放,影响到了演员的权益。电台、卡拉OK播放歌曲,都要向词曲作者和歌手支付相应的版权费用。为什么影视剧不能够像音乐圈一样?赵顺说,目前一个月的片酬,比以前少了五分之一以上,在台湾叫得出名字的演员,省吃俭用,生活还过得去,名气不大的,至少占了演员总数的一半,他们的演出机会相对要少,生计已经发生问题,有的人连支付劳健保费都很困难了。演员们连生活的尊严都丧失殆尽,只有站到街上振臂一呼了。
李登辉上台以后,台独势力逐渐抬头。到了陈水扁时期,台独甚嚣尘上。为了切断台湾与大陆的脐带关系,他们首先把语言的纽带扯断。“一小部分顽劣分子”,赵顺这样形容道,他们以本土化作为幌子,一再鼓励使用闽南语,大力推广闽南语的电视剧,原先数量少得可怜的台语片和歌仔剧重新占据了主流文化的舞台。首当其冲的是原先演国语电视剧的演员,由于不会说闽南话,他们上戏的机会越来越少。
和内地合作拍片,是上国语片的另一条出路。但是由于规定在演职员字幕上只能出现两个海外演员,这两个名额几乎都用在有票房号召力的青年演员身上。这样,老演员们再次与上戏的机会失之交臂。近年来,随着上海热和大陆热的升温,在台湾播出的内地电视剧越来越多,内地在台湾走红的电视剧先后有《大宅门》、《人间四月天》、《康熙王朝》、《雍正皇帝》、《橘子红了》等。这些收视率不俗的电视剧成为台湾荧屏的大热门,又在客观上影响了岛内演员的发展。本报驻沪记者王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