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江华报道: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投拍的20集电视连续剧《茶馆》,由著名女作家、西安作家协会主席叶广芩操刀改编。据透露,叶广芩正在日本赶写剧本的提纲,11月底将回国递交提纲,12月她将到北京和有关方面进行剧本研讨。
据介绍,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找到叶广芩时,一开始她犹豫了好久,老怕改编不好对不起老舍先生。从西安飞北京后,一下飞机叶广芩就直接和舒乙见面,谈了一天;接着和电
视剧制作中心谈了两天,最后说“我试试”,直到现在剧本提纲出来了她还说“走一步算一步,如果不行就把我换掉”。也正是这种谨慎的态度使电视剧中心将这副重担交给了她。该剧制片人李功达说,我们选中叶广芩,主要在于她生长在北京,熟悉北京的大院胡同和皇城根儿,同时工作在西安,作品具有西部的大气。《茶馆》的选题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李培森的一次突发灵感。由原来的三幕戏改为20集电视剧,如何解决容量问题?舒乙先生给改编支招,他透露,尽管话剧版《茶馆》只有三幕,但是老舍先生将里面提到的不少故事放大成了小说,比如两个国民党兵同娶一个妻子的故事,老舍先生在《也是三角》里就做了详细的描述,把它拓展成一篇小说。此外,舒乙还提供了像《正红旗下》等老舍作品篇目,让编剧参考。制片人李功达笑言:“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买版权买得十分划算。”
李功达介绍,《茶馆》的改编肯定要忠实于原著,把改编作为向大师表达敬意的一种手段。当然由于话剧和电视剧的不同,改编肯定要增加容量,但不是单纯文字的增加和胡编乱造,而是要把握老舍作品的精髓,把握住老舍先生对社会的感慨、对人物的感叹等等。在演员方面,他提出不局限于在北京人艺里选,“要把《茶馆》变成表演艺术家的狂欢节”。在导演方面,尽管没有最后签订,但郭宝昌将是一个热门人选。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已经和郭宝昌进行了联系,郭宝昌也十分感兴趣。
-图为1999年VCD版《茶馆》封面
长恨歌
赵耀民改编王安忆
张璐出演“王琦瑶”
本报记者郭佳上海报道经历了去年初有关剧本改编的媒体炒作和从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名单中被删去的一系列捕风捉影之后,作家王安忆的《长恨歌》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改编话剧一事终于拨云见日。在昨天下午开幕的“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上,一张极具海派风韵的巨幅海报出现在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展台上,在一个极易被人忽视的拐角处,泛着黄潮的衬底上,一位身着旗袍的女子旁边赫然写着三个黑字“长恨歌”。虽然海报上并未点明演出时间,仅以寥寥数语介绍了主创人员:原著王安忆、编剧赵耀民、导演苏乐慈、主演张璐,但记者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了解到,该剧已基本完成了剧本修改,并将于明年初建组,预计2003年4月26日上演。至此,获得“第五届矛盾文学奖”的4部作品已全部完成了其他艺术形式的剧本改编。
在4位主创人员中,除王安忆外,其他3位对于北京观众来说都很陌生。其中编剧赵耀民是个颇有成绩的喜剧作家,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编剧,他曾因《午夜心情》获得过1994年曹禺戏剧文学奖,还曾因《歌星与猩猩》获得了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实力不俗。而导演苏乐慈则是上戏的老师,虽然并非导演领域的熟面孔,但剧院能够委以重任,想必是有过人之处。此次女主角“上海小姐”王琦瑶的重任落在了新人张璐肩上,据说选择她一是为了推新人,二是由于她的气质与剧中人物基本吻合,身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的她此前主演的话剧有《秋千情人》、《目击情人》等。
虽然原著曾令无数读者倾倒,但平实的文字要化作舞台上的暗流涌动,直至最后给观众以惊心动魄的震撼,实在需要导演及演员具备超人的功力,更何况该剧还被冠以“海派风情系列剧之一”的名义,看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要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刘江华 郭佳 摄影/本报记者崔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