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高娃就是这样一个人,宽厚明澈,温润朴素,热情而充满了感召力,与她相处是件愉快的事。《走出蓝水河》中的欧家主人母骆驼是整个故事的灵魂,机缘、离散、欢乐、重逢皆因她起,她一端牵扯着命运的轴线,一端拴系着对土地铭心刻骨的眷恋。这个具有典型意义又前所未有的旧制农村老妇形象,深深打动着斯琴高娃的心,顾不上自己严重的腿疾,带着她那把便携式的作为拐杖的雨伞,赶赴黄山脚下的《走出蓝水河》剧组拍摄实景地。斯琴高娃微笑着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脸庞溢满了夺目耀人的光彩。
母骆驼的坚韧奇伟赋予了斯琴高娃无穷的创作空间,斯琴高娃的郁浓辽阔奠定着母骆驼神形兼备的塑造基调,扎进人物世界的斯琴高娃用真诚去体验来自历史与感知的迷惘、伤情、沉痛及喜悦。穿越《归心似箭》的玉贞,《骆驼祥子》的虎妞,《成吉思汗》的河额伦,《大宅门》的白二奶奶,《康熙帝国》的孝庄,斯琴高娃平静地看着那些曾活跃在她生命情结中的不同类型的人物,再起航时,她又一次的专注和心醉。为跳脱于过往的已然印刻的形象,这回的斯琴高娃倾其多年的积攒,反复磨砺剧本,设计了独特的人物肢体与口头语言,呈出一个勤俭持家,不畏强势,为香火延绵所困的柳溪首富母骆驼。腿伤未愈的斯琴高娃行走在青石黛壁间,裹缠着精巧小脚鞋,叼一挂老旧的长烟杆,陈服古丽,鼻音浑劲——母骆驼即是此时的高娃,仰望深宅斜照的晨曦,是欧阳大院一天的开始,也是全体摄制组同斯琴高娃工作的初原。
斯琴高娃忠实于个人的创造过程,广泛地汲取生活的丰足素材,铸就自身大气高远的艺术修养,是视表演如生命的范本。长于草原的斯琴高娃能歌善舞,收工的路上她总会来上几段,京剧、越剧、评戏、民族歌曲,不拘一格,大家都被她的这种艺术气质感染,一齐手舞足蹈地哼唱开来,小小的车厢内激荡着融融的暖流。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