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锣鼓] 电视连续剧《走出蓝水河》正在风景秀丽的黄山脚下的徽州如火如荼地拍摄。这部大戏,汇聚了斯琴高娃、李建群、戴娆、丁海峰等众多知名演员加盟。笔者也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徽州。在采访中,我注意到了本剧导演平江锁金的一句话。他说,我们这部戏启用了一位 通过对陈曦本人的采访以及剧组其他成员的介绍,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沙家滨》里刁德一对阿庆嫂的一句评语:这个女子不寻常!至于怎么个不寻常,又难以一言以蔽之。于是,剑走偏锋,以词典作文,并非哗众取宠,因为,陈曦的确是一个需要用词典才能解释得通透的女子。 [反标准型美女] 任何事物都有其标准,美亦如此。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美的欣赏会有变化,也就是说,美的标准会有所改变。但无论怎么改变,美还是有一个基本框架的。宋代文人苏东坡云: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但赵飞燕瘦决不可瘦到骨瘦如柴,杨玉环肥决不可肥到肥胖臃肿,因而,在世人眼里,美是有度的。 陈曦不是一个标准型的美女,无论是用古典、或现代或西洋的标准来衡量,她都进入不了标准美人的行列,陈曦的美美在她的有特点,美在她的不完善。陈曦的五官极为夸张,眼晴大,像牛眼,睫毛长,似雨帘,鼻长,像把提琴,嘴阔,像一幅扇面……各个部位,既独立成篇,组合起来,又极为的和谐与精致。尤其是她的面部与肢体语言极为丰富,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无声胜有声,这就为她成为一个天才的演员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其实,标准就是一种平庸,特点才是真正的美。像李嘉欣,标准美人一个,但我时常记不起她的长相,相反,长像并不怎么标准的张曼玉却时常令我记忆犹新。在这种个性张扬的时代,陈曦这种“无厘头”的长像,特别能够加深观众的记忆点。我想,在这就美女如云的演艺圈,导演一眼就将她相中,多少会有点这方面的原因吧?这是我的揣测。 [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多见诸于少年儿童,因而又称之为儿童多动症。多动是儿童的天性,这种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改变,直至消失。多动症发生在儿童身上多少还存在一些合理性,但发生成人的身上,就不怎么靠谱了。 陈曦好动,全组皆知,插科打诨,打“情”骂“俏”,无所不能;时而“悄悄地蒙上你眼晴”,时而冷不丁地在你的耳边大吼一声“你的名字我的姓氏”;一张大嘴,成天就咧着,你瞅着,不乐还真不行!所以,剧组里的人都戏称她是“二十岁的人,十岁的心脏”。 拍戏是一件极为辛苦的事,一般的情况下,演员一下戏,都会很静,以便养精蓄锐。陈曦却不,她就像一只充电马达,总是不停地突突地在旋转,好像有使不完的精力。我曾就这个问题问过陈曦,她说,正因为拍戏非常辛苦,如果她不动,不搞怪,一定会垮掉,就像一滩烂泥,糊不上墙,拍戏的时候,就会没精力。这其实就是她的一种特有的休闲方式,这种动,这种闹,对她来说不是消耗体力,而是在充电。听完她的陈述,我瞪大了自己的双眼。 我这人好独处,不喜群居,好静,不喜动,因而对陈曦的这一观点实难苟同,只能说她是一个怪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常公民”! [话痨] 话痨,北京方言,是对话多成灾的人的一种称谓,多为贬义。 陈曦话多,是有“耳”共“听”的。有人堆的地方就有她的声音,有她声音的地方就有人堆。她说话的时候语速极快,语调特高,感觉就有人在你耳边放鞭炮,而且,她说话极富表演性,不仅嘴动,眉眼,胳膊,大腿,全身都在动。一大群人围炉夜话,很快就演变成陈曦的个人专场报告会。有人笑称,她是走在路上遇见一块石头也能搭上话的人。 刚一开始,面对她的这种视听轰炸,你会不习惯,但当你习惯了之后,突然发现身边少了这种声音,你同样也会不习惯。与陈曦同屋的蒙古族演员哈斯其其格就深受其害。一开始,本来就汉语不十分灵光的她被陈曦这种地毯式轰炸的语言弄得耳朵生痛,以至时常出现耳鸣,常常要借助于“安定”才能安然入睡。中途,陈曦告假一周回京,因为没有了陈曦在她耳边聒噪,她更是夜夜难眠,就连借助“安定”也无济于事,只好打电话叫陈曦赶快打道回府。这就像一方打鼾的夫妻,开始是因为鼾声睡不着,到后来是缺了鼾声睡不着。 嗨,陈曦这个害人精! [野蛮女友] 时下,有一部韩国电影,叫《我的野蛮女友》,片中女主角蛮横、霸道、讲粗话,好动武,爱得不可收拾,因人物性格极致而备受观众好评。野蛮女友迅速成为现今流传最广的词汇。陈曦可以说是野蛮女友的中国版。 陈曦的骨子里是渗透着男人气的,男人的刚烈、男人的霸气、男人心中的那一股英雄情结,在她的身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表面上看,没有多少女人味,其实,在她的内心深处,并不缺乏女性的光辉。她是一个把刚烈与柔媚、豪放与细致拿捏得极有分寸的女人。 陈曦这一性格的形成,据说是与她的家境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很早很早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独立生活,养成了这种独立、不屈服、不畏惧但又懂得关爱的人格。在剧组曾发生这样一件事,剧组租用一古祠堂拍戏,一位地方“名媛”要借用祠堂宴客,嫌拍戏吵闹,要求剧组停拍两小时,与制片部门发生争执。本来这事与陈曦无关,但她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并与之据理力争,其架势,气冲牛斗,令人瞠目。最后,以对方败北而告终。末了,陈曦还出了一损招,人家宴客时,她在一边大唱口水歌,引得赴宴者离席观赏,一场宴席,硬是让她搅得一塌糊涂。 正是陈曦这种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成就了她对剧中人物的塑造,可以说陈曦演一枝花,其实是在演译她自己,只不过剧中人物表现得更为畸形而已!难怪导演说,陈曦表演上的成功,是她人格魅力的体现! [响鼓不用重锤] 俗语,指一个人悟性极高,具有极强的反应能力与应对能力。这句话用在陈曦身上非常恰当。 陈曦天赋极高,记忆力极为惊人,到现在还能背诵元素周期表,以及几十位数的圆周率。在拍戏时,大段大段的台词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背下来,而且极少出现差错。有一天,在拍摄一枝花与白振海在县城幽会的一场情感戏,酷爱戏曲的导演临时补加一枝花唱黄梅戏的情节,唱段是陈曦不熟悉的,陈曦只是对着随声听现学了几遍,表演起来,不仅毫无差错,而且声色俱佳,极为到位,整个现场鸦雀无声,全都被她声情并茂的演唱所感染,导演也被感动了,流下了“处女泪”。当然,这除了她惊人的记忆力外,还有她对音乐独特的领悟能力,以及她极具煽情的表演;陈曦思维敏捷,对事物的反应能力超出常规。你常常只说半句话,她就知道你下面要说的,多数时候还能帮你说出来,而且准确得让你惊讶。不了解她的人会认为她是在耍小聪明,不谦虚,真正了解她的人就会知道,这其实是她的一种天性使然。陈曦是没有城府的,就像她二十岁的年龄,浅浅的,让人一看就透。 好的演员是要去靠灵性去演戏的,陈曦就是这样的演员,像一只响鼓,只需轻轻的碰触就能发出不同凡响的声音。 [梅花香自苦寒来] 古诗词,全句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比喻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艰难困苦,才能取得成功。演戏也概莫能外。 一枝花这个人物在原剧作中是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一个人物,导演当初在遴选演员时就说,如果按百分制计算的话,一枝花这个人物我只需演员达到70分就可以了。带着这个问题,我请导演对陈曦的表演打分。导演不加思索地靠诉我,我认为,在90分以上。陈曦到底靠什么如此出色地完成了对一枝花角色的诠释呢?是单纯的天赋的吗?不,还有她的认真、刻苦和敬业。 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开拍伊始,导演组织演员开会,讨论角色,不点名地批评了陈曦,因为他每次下楼,都看见陈曦在外面晃荡,不好好研究剧本。当轮到陈曦谈论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时,没想到,她居然会对角色研究得这么透彻,理解得这么深刻,让导演大为惊讶!原来,陈曦是做足了案头功夫的,她不仅熟读了剧本,而且还将所有关于自己的戏,全部手抄出来,并写出自己对每一场戏的理解,因而,她的晃荡已超越了贪玩的本义,而是一种自信的体现。我就这事采访了陈曦,陈曦回答,我将自己的戏全部手抄一遍,其实是在体验和把握编剧的写作过程及灵魂脉动,虽然是一个笨办法,但很有效。 陈曦敢于吃苦,为了拍戏,她已经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有两场戏,一场是她到柜顶翻箱寻找儿子的虎头鞋的戏,一场她与白振海愤然诀别在小巷奔跑的戏,原剧本中并没有设计摔倒的情节,但陈曦为了真实再现一枝花在特定环境下的情绪,两次摔倒,而且全是真摔。陈曦的血小板少,细微碰撞就会使身体出现大面积的淤伤,她已全然不顾。在拍摄一枝花葬身火海的一场戏时,陈曦站在圆桌上,在火中舞蹈,被烟燎火烤,薰得面目全非,最后倒于火海之中。由于其它方面的原因,几条下来,均不十分理想。导演不忍心再让陈曦受罪,陈曦主动请缨重拍,直到导演满意为止。为了拍好这部戏,陈曦的确付出了很多很多。 [……] 囿于篇幅,以下词条略。它日续编,欢迎再次点击!(编撰/戏心雕龙)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
发表评论 | 电视剧场 | 短信和E-Mail推荐 | 大 中 小字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