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从下午3点钟开始的。他接听的第一个热线电话是一个50多岁的女士打来的,这位读者很激动,电话打到一半哭了。
读者:您是赵本山老师吧?我太激动了!我特别崇拜您,您的戏演得好,人品也好,我要说的是我妹妹的事,她原来是搞二人转的,京剧也会,还会裁缝,但现在没工作了,您能不能帮她找份活儿干?挣点钱……
赵本山(以下简称“赵”):您好!您妹妹多大岁数了?我能帮她做点什么?看来我得跟您叫大姐了。大姐呀,我跟您说心里话,一天找我的人都是这事儿,我又特别忙。这么着吧,你留个电话,我帮你惦量惦量,但是要是没找到合适的活儿您也别失望。
读者:那我就太感谢了!我们全家人都谢谢您了!祝您羊年好运!
赵:也祝您好运。
(放下电话,赵本山风趣地说:“这你说,还接个活儿)
读者:是赵本山吧?哎呀,我打半天电话才打通。您的电视剧《刘老根》真是太好了!中央电视台演我们全家看,辽宁电视台演我们还是全家看,听说辽宁电视台6频道还要重播,我们还得看。我想问一下,那里面演大奎小孩的那个演员是您的女儿吗?
赵:不是我孩子,我姑娘看她可嫉妒了!
读者:为什么不用您自己的孩子呢?
赵:她学习紧张,怕受影响。
读者:英达的路子您也可以尝试,比如他拍的《东北一家人》、《候车室的故事》。
赵:是的,是的。
读者:“刘老根”的形象太好了。尤其是最后疯的那场戏,当时我感动得都流泪了。《刘老根》还拍第三部吗?
赵:还没定呢。但中央电视台有这个计划,我本人不想弄了,难度比较大。但是要做的话就一定得做好。
读者:您现在很忙吧?都忙些什么呢?
赵:是挺忙,这不眼下正接您的电话吗?
读者:《刘老根》我是断断续续看的,上班忙,有时就漏掉了,准备租《刘老根》的影碟从头到尾看,祝您能拍出更好的作品。
赵:谢谢!
读者:赵本山老师您好!我叫王丽丽,这么多年我一直非常喜欢您的作品。我们大家都觉得,您的文化素质在逐年提高,您的艺术底蕴也越来越厚,在春节晚会上演的小品也逐年进步,祝您取得更大的发展。我打电话的第二层意思是想问一下您的爱人是叫马丽娟吗?她的老家是不是在赤峰?她姐姐是不是叫马丽华?
赵:谢谢您的鼓励。我爱人是叫马丽娟,她是赤峰人,她是有个姐姐叫马丽华。
读者:噢,那就对了。我也是赤峰人,和马丽娟家是邻居,上回同学聚会时听说马丽娟在沈阳,和您结婚了,我就想问一下是不是我认识的马丽娟。那就给她带好吧!我发现您一点架子也没有。
赵:好,希望您有空到我家去玩。
读者:我是开原人。从您演的《1+1=?》、《大观灯》直到《刘老根》我都看了,没别的,就一个字:好!记得1984年您在全国搞艺术研讨会,那时,你就了不得了!祝您越来越好!
赵:祝您也越来越好!
读者:不过给您提点意见,就是《刘老根》续集字幕里错字太多。
赵:是,一个是时间太匆忙了,另一个就是中央电视台搞字幕的人不懂北方话。
读者:赵本山老师您好!能跟您谈上话很不容易,真想能有机会见一见您本人,如果离的近哪怕给您送一瓶矿泉水呢,给您润润嗓子,我想问一下您家还在河畔花园住吗?
赵:是啊,还在河畔花园,是不是听说我因为耍钱把房子给输了?都是造谣。
读者:是,我觉得也不对。您拍的《刘老根》太好了,希望您能活到老拍到老,永远快乐、幸福。
赵:干我们这行的在别人眼里是既轻松又快乐又幸福,实际上是挺累,并不好干。实际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希望你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成绩来。
读者:是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吗!你现在的双胞胎小孩都几岁了?
赵:6岁了。
读者:我看《东北一家人》时就有个想法,为什么不是你去拍呢?要是你拍会比现在更纯。
赵:《东北一家人》拍得也不错。艺术创作各有各的风格,谢谢你对我的信任。
读者:赵老师很高兴能和您通上电话。您现在是辽宁在全国的一杆大旗,咱辽宁因为我们有了赵本山,觉得活着有意思。非常爱看您的戏,您演得太好了。但有一点就是您和丁香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恋爱关系,怎么在电视里看就像老夫老妻似的呢?有点不像恋爱。
赵:其实,刘老根与丁香已经相处20多年了,不可能像那种小青年似的“激情恋爱”。
读者:赵老师,您今后拍戏千万别学别人的套路,你就整你自己的,你整的那些东西别人谁也整不了,建议你再拍戏能到沈阳的棋盘山拍,那样就把沈阳棋盘山的旅游业一下子就带起来了。
赵:是的,我拍《刘老根》时真想到棋盘山了,但也没人招呼我啊。
热线电话到下午4点钟,才不得不截止,但读者依然电话不断。赵本山接完最后一个电话,又被围在身边的“本山迷”请求照相、签名、题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