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电视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的前40集在2002年的春节期间播出了,可能是春节期间电视节目中喜剧太少,也可能是春节晚会东北喜剧小品的推波助澜,总之播出效果比我当初预想的要好,比较遗憾的是,由于节目安排上的原因,在北京地区播出的时间是上午——这个我们称之为“垃圾时间”的时段,影响了收视率是肯定的。尽管后来由观众投票,得了一个“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电视剧”奖,我还是有些耿耿于怀。
——“见好不收”几乎是影视界的通病,“趁热打铁”几乎是情景喜剧的传统,午马年春节刚过,我就开始了《东北一家人》续集的创作。当时有四家投资单位找上门来,最后我们斟酌再三,决定自己公司来投资拍摄和发行,肩上的担子顿时觉得重了许多。
——2002年五月下旬,公司的一次创作例会后,英达把我留下,郑重地告诉我,《东北一家人》续集的拍摄,我必须独当一面,不但要创作剧本和现场导演,还要现场切换和亲自参加后期制作。他还说一位合格的电视情景喜剧导演是不能瘸腿和偏食的,每个制作环节都要熟悉和胜任。他的话让我压力很大,但是整得我挺兴奋。
——英达兄的话是有针对性的,在前40集《东北一家人》拍摄期间,我除了创作
剧本和现场导演之外,其它的各项“活计”都放手交给别人去做,除了懒的原因,主要是我觉得写好剧本加上把握好演员的表演,这个戏就算基本成功了,其它的都是“细枝末节”,何必重视?等到《东》剧成片出来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电视节目最后还是要用镜头说话的,镜头的切换和组接决定了作品的节奏和风格,称职的电视导演对电视技术的掌握和熟稔至关重要。就像一个女人怀胎十月,所有孕妇该吃的苦全吃了,该遭的罪全遭了,可最后的分娩却是别人完成的,这个母亲做得就不完整,享受的快乐也要大打折扣,我亦如此!
——上了切换台,我对电视情景喜剧有了更多的认识。编剧的巧思和设计、导演的追求和心中的节奏,是通过手指的不停跳动流淌出来的。每抓住演员一个精彩表演的瞬间,我都会有巨大的成功感。现场切换使我几乎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都有新感觉。它给了很大的乐趣和满足,它使我在旷日持久、疲于奔命的80集拍摄期间变得相对轻松和愉悦!
——像我们以往的每部戏一样,两天一集的拍摄进度,剧本的短缺始终困扰着我。要感谢巩汉林兄,他奉献的10集精彩剧本给《东北一家人》的续集注入了新鲜血液。一个演员“演而优则导”已屡见不鲜,一个演员“演而优则编”,而且很有水准,实不多见,看来一个人的成功真不是偶然的!
——李琦是一位很有想法的演员,经常出一些离奇古怪的“馊招儿”,对像我这样初出茅庐的年轻导演,很容易被他“引入歧途”。在否定和批判他的同时,我也不知不觉地被他感染着,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我受益匪浅。吃关机饭那天,我满满地为他斟了一杯酒表示敬意,我告诉他:“你不当导演白瞎了!”他说:“没错,白瞎了!”没过多久,他就在我们公司的新戏《陕西虎家》中荣升导演,听说导得还不错!
——《东北一家人》后80集中我们加入了一个新人物——朱婷婷,他是老牛家的新媳妇,由优秀青年演员李颖扮演,我期待她的演出成功!还要感谢黄宏、李明启、侯耀华、梁天、莫岐、田成仁、张勇守、李永贵、雪村、景冈山、尹相杰、毛宁、何晴、夏立新、王馨悦、王菁华、买红妹、刘天池、那威等一干好友鼎力客串,他们精彩的演出给《东》剧增色不少!
——在《收藏》一集中,英达、英壮和我,我们三兄弟分别饰演了三个文物贩子,这是我们仨人第一次在同一部戏里演出。给两位兄长说戏,感觉很爽!——后期制作是一漫长而枯燥的过程,你想想,几个月面对两台机器,数以百计的素材带,一间小黑屋,起早贪黑,周而复始,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锱铢必较,集腋成裘”,戏都是这么磨出来的。可以欣慰地说,《东》剧的后80集,我做得还是很认真的,得对得起瘦下去的那20斤肉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80集的大戏,确有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成份;各集水准也是参差不齐、良莠不等。我个人以为,《东》剧后80集的整体水平还是说得过去的:20集很精彩的,20集精彩的,20集比较精彩的,20集一般的。电视观众的目光一向毒辣,不知道这个比例是否能被接受和通过?我尽力了!——做编剧很累,尤其是边写边拍的时候,传说中的红袖添香纯属蒙人,我就从来没遇到过那样的好事,在我这儿,就剩下添堵了!剧本写好了,本职工作、理所应当;写不好,各方责难、千夫所指!要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遭这罪呀?——当导演挺好,心存不满时也敢偶尔发发脾气了!
2003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