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妃与顺治
关于顺治孝献皇后董鄂妃,社会上有各种传说。最普遍的一种就是说她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名妓董小宛。豫亲王多铎出兵讨伐南明时,占领南京后将董小宛带回献给顺治。清末野史还盛传,董小宛是被南下的洪承畴俘获。洪本想自己霸占,因董誓死不从,才将她送入皇宫,成了顺治帝的爱妃。福临对董小宛宠爱有加。后来,董小宛触怒孝庄皇太后被赐死。福
临竟因此把万里江山往他的儿子玄烨一丢,自己到五台山出家了。
到底孝献皇后是不是董小宛呢?经史学家多年考证,认为孝献皇后与董小宛根本就是两个人。
历史上董小宛确有其人,她生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名白,字青莲,后来成为秦淮一带的名妓。她19岁从良,嫁给江南才子冒襄(辟疆)为妾。二人感情真挚,相敬如宾。清军南下时,为避战乱,夫妻二人颠沛流离,相依为命达9年之久,董小宛终因劳累过度,于顺治八年(1651年)病死,年仅28岁,葬于影梅庵,当时名人赠吊的挽诗很多。当顺治帝呱呱坠地时,董小宛已15岁。到顺治二年,顺治帝刚7岁,而董鄂妃已22岁,7岁的皇帝怎么可以纳22岁的汉族妓女为妃子呢?孝献皇后是顺治十三年入宫的,那时董小宛已死5年。显而易见,董小宛绝不可能是孝献皇后。
为什么野史能把董小宛与孝献皇后扯在一起呢?原来是她们的姓中都有一个董字,她二人又都是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在编写野史时,为了使故事情节离奇,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或许出于对满族统治的故意中伤,于是文人墨客采用移花接木之术,把董小宛和孝献皇后说成是一个人。其实孝献皇后姓董鄂氏是译音,许多史书也有译为"栋鄂"、"东古"、"东古"、"东果"的。这样看来,她二人之间更没有什么联系了。
历史上真实的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即董鄂妃,本是顺治朝内大臣鄂硕女。她十八岁时入宫。顺治十五年(1658年)生皇四子荣亲王,不久爱子病逝,董鄂妃十分伤心悲痛,身体每况愈下,终于顺治七年(1660年)八月病逝,时年二十二岁。入宫后,董鄂妃因其美貌和贤良,颇得顺治宠爱,刚入宫一个月就晋封为皇贵妃,死后三天就被追封为皇后,可谓红极一时。但是,在顺治帝死后,她的地位急转直下,遭到了一系列冷遇:神牌不进太庙,不系世祖谥,祭祀降格,死后没有推恩外戚,丧仪未列入《大清会典事例》等。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是董鄂氏本人的原因,主要是以孝庄皇太后为首的满族王贵对其生前为顺治独爱不满,因为她顺治就曾两此废后,而皇后却都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女和侄孙女。因此,皇亲国戚也更不满意顺治给她的皇后桂冠,觉得名不正言不顺。人心不服,董鄂妃倍受冷落也就很自然了。其实也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从董鄂妃死后火化看来,董鄂妃可能是患上了天花,并传染上顺治,因此半年之后,顺治也因出痘(天花症)而亡,招致皇族之恨。
另外,关于董鄂妃还有一个传说,一些史学工作者经过考证,认为孝献皇后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妻子,而博穆博果尔正是顺治帝的同父异母弟。主要依据就是钦天鉴洋人汤若望在回忆录中的一段记载: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的爱恋。当这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耳光。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愤至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1660年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之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薨逝。皇帝大为哀痛,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
汤若望是当时的钦天监监正,是德国传教士,与顺治帝关系比较密切,因此他的这段回忆可靠性、可信性很高。根据他的这段回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当然是后来的孝献皇后,那是毫无疑问的,但这位自杀的军人是否一定是博穆博果尔,却令人怀疑。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第十一子,生母为懿靖贵妃。顺治十二年十二月封襄亲王,翌年七月初三日死,年仅16虚岁,实足年龄才14岁零6个月。
也有人提出,清初有命妇轮番入侍后妃的制度,因此,持孝献皇后的前夫是襄亲王的观点的人认为,亲王的福晋是命妇,是要轮翻入宫服侍后妃的,这便给顺治帝与弟媳相识热恋提供了机会。但孝献皇后的前夫是否就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却并无证据,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董鄂妃由影视新秀舒畅饰演。舒畅在新近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的"影视新秀大赛"上,荣获"最佳影视新秀奖"和"最受观众喜爱奖"。
顺治由影视新秀严琨饰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