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一:雄浑的历史风云与婉约的儿女情义交相辉映
问:作为出品人兼导演,去年你推出《凤在江湖》后,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在今年又投拍了《孝庄秘史》这一清朝开国历史的戏?
答:首先这是一个用了两年时间精心准备的剧本。最早这个剧本是刘德凯在台湾策划
的,但是由于台湾受经济情况的影响,电视剧行情不太景气,所以迟迟没有开拍。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刘德凯提到这个剧本时,我先是对这个题材产生了兴趣,然后,我在今年元月1日-6日一口气读完了整个剧本,觉得故事很好,但还不足以达到我心中理想的感觉,于是我立即要求与作者约见,也就在3天以后,剧作者杨海薇从台湾飞赴北京与我见面。在经过了长达6个半小时会面中,作者杨海薇和我针对我对第一稿提出的数万字的修改意见进行了探讨并达成了共识,从而形成了我们对剧本的基本定位:大清的开国史是一部充满了故事的历史,由于历史对于此段的记载不多,因此在民间对这段历史有很多说法,我们应当把这些东西集合起来,把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史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但是这个清初的开国风云的故事又必须表现出的雄浑婉约,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因为雄浑是大清开国风云所必有的气势,而婉约是动人的,充满了人情本性的曲折。但是我在看第一稿时,觉得婉约有体现,但雄浑还不足,如果在这样的大戏中,雄浑不足,那么戏中的人物也不过只是凄婉而已。很难真实反映大清开国风雨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于是剧作者杨海薇在后来的修改中基本上融合了这两者。当她在十天后把新改的前五集剧本传给我时,已经基本上与我的感觉相吻合,后来在剧本上修改到十五集的时候,我就着手开拍了,而且在拍摄的过程中,还不断地对剧本进行修改,力求达到我们所竭力追求的雄浑婉约的感觉。现在在片子出来之后证明,这一个戏的雄浑与婉约是充分体现了的,这是精心营造的基本氛围。
突破二:历史逻辑与情感的大交汇
问:既然在剧本上做了如此的修改,会不会融入了过多的个人主观因素而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性以及客观性,使得《孝》剧成了编撰的故事?
答: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直把握着这样一个原则,尊重历史的大背景,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逻辑分析,从而对人物关系以及情感进行描写。既然叫秘史,它有别于正史,有些东西在宫廷正史上没有记载,这很正常。官家修史,起码有"为尊者讳"嘛。但是在民间却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鲜为人知,我们要对这些东西进行加工,而绝不是杜撰,这就是在历史的大背景下,以严密的逻辑分析、人文主义的立场编写历史人物关系、情感、心理矛盾的故事,这就是为什么叫"秘史"。举个例子来说这一点,历史上关于孝庄下嫁多尔衮有很多种说法。但据说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命令纪晓岚修《四库全书》时,这部分有关记载是删除了。那么我们在剧中是这样处理的。当时多尔衮权倾朝野,感情上也倾向于孝庄,在觉得自己的利益地位受到皇帝顺治威胁时又希望控制孝庄,而且在他的实力集团里很多人希望他当皇帝,但他又不愿违背誓言,所以才有希望太后下嫁之说。而孝庄面临十分为难的局面,不笼络多尔衮会危及福临皇位,答应多尔衮又无法面对福临的责难。于是才会有孝庄身着民妇服约见多尔衮,要求他与自己同颁死讯。暗遁民间这一招致胜之棋。以至于终使多尔衮无言以对,暗然离去。此时苏茉尔悄然走近孝庄,她这才泪如雨注"想不到我今天要用这样的心计对付他"这段戏合乎逻辑,同时於情、於理都很有感染力。
突破三:关注演出阵容的整体性提高
问:《孝庄秘史》在演员阵容上采用了豪华的阵容,同时也有新人的加盟,演员阵容包括了老、中、青三线明星,那么驾驭这种阵容有没有什么难度?
答:说实话,难度并不大。因为有这样的工作态度与精心的策划准备,我不认为是多大的问题。况且中北有这样的金钢钻,就敢揽这样的瓷器活儿。我认为难的是如何使他们能在这部戏里有所突破,追求的是全剧的各个角色整体性提高。我本人认为,《孝庄秘史》里面的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是可圈可点的。马景涛的表演突破了他本人过去的习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使多尔衮的命运与个性准确鲜明,这进步是令人欣慰的。宁静的表演从少女到王妃再从皇太后到太皇太后,每个阶段都准确生动,充分地发挥了角色的魅力。刘德凯演出的皇太极集威严、人情、权术、魅力于一身。何赛飞扮演的海兰珠,邬倩倩扮演的孝端皇后,都有很强的感染力特别是斯琴高娃和许还山的加盟,更使全剧开局震撼人心。而几个新人如苏茉尔的扮演者胡静、多铎扮演者赵鸿飞以及董鄂妃的扮演者舒畅在这个戏里面都有出色发挥,这使得这部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几年清朝开国风云的大戏高潮叠起,扣人心弦。
突破四:精美之作是多重艺术元素之集大成者
问:看这部剧有突出的感觉是无论服装、化妆、场景、场面都浑然一体。有夺目之感,具体是怎样做的?
答:电视剧是综合性艺术创作,有了好剧本、好故事还该有好班子。在视觉、听觉上都能准确地营造出本剧追求的氛围。
问:你在语气中强调营造这两个字,看来你们整个剧组是象建一个工程一样地对待这个创作?
答:对!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精细的工程。比如我们以往所看到的清宫戏色调都比较深重,这次我要求改变,理由是这段历史正是大清朝开国初期,融满、蒙、汉文化为一体。满族从军事部落体制向封建王朝过渡很有活力、扩张性,也少许多后来那样的规矩,因此在色彩、样式上就可以自由奔放。服装师赵岚、造型师宜珍都接受了我的观点,因此创作上就解放了手脚。现在可以看出,整体色调、造型是活泼、生动、清新、鲜明的。在场景上,因为有盛京、北京两大宫殿群,全部进实景拍,难以实现。而且明、青宫殿礼制严格,真是进了故宫,房屋的进深和结构都比较固定,对于拍摄的运动与角度来说,限制较大。因此我们在两个各3000多平方米的棚里搭了两处宫殿群,都是亭台楼阁、曲廊庭院、四进大院,无论结构、进深都给拍摄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盛京皇宫,多用木本色方柱,给人大金国古朴浑厚之风。北京皇宫,多用圆柱雕檩,描金漆红,给人大清朝定鼎中原之后的辉煌庄严之感。所以说用营造二字比较恰如其份。视觉上给人眼眉一亮的效果,给全剧创造了和谐统一的氛围。你想,如果去那些影视基地的实景拍活儿,绝对做不了这么细,这么逼真,也无法根据拍摄的需用去改动,要是真进了故宫,连根钉子也不敢锲。那手脚就被锁住了,氛围也就造不出来了。再比如说音乐,张宏光在主旋律的风格处理上多番修改,下足了功夫,为这,我们把进棚录音时间推了三次,足足往后延了40多天,交响乐团也跟着改了三次计划,大乐队进棚那天140多人,首席小提琴、首席大提琴、首席贝司都是从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请来的。有几段重要的段落,是放着画面、对着录的。够费事,但效果好啊!原先的片尾歌已经定下来了,我突然觉得太沉了,雄浑有余,婉约不足,临时决定换上委婉缠绵的片尾歌,张宏光立即赞成,我就临时抱佛脚,写了现在这个片尾歌的歌词,结果效果相当不错。当然这些追求都要有经济实力支撑的,这就是我的幸运了。我们中北是以相应的投资保证了这些艺术追求的需要。
突破五:"秘史"成了新的品牌
问:我们看到的古装戏,有历史剧、有戏说剧、有武侠剧,您这部"孝庄秘史"应当归哪种?
答:顾名思义嘛,就是秘史这一种。前面我已经说了,为什么叫"秘史",现在全国许多电视台把"孝"剧作为开年大戏播出了,湖南、湖北、浙江、辽宁、成都、广东、山东等等,香港、台湾、东南亚都在最近于黄金时段播出,可见都比较看好。我们也非常有信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嘛。特别是一听说我们已经决定二月中旬开拍"皇太子秘史",说的是康熙和被他二立二废的太子允礽的故事。各台都抢着订购。这说明"秘史"已经有了品牌效应,不仅在内地,在华语地区都有了市场基础。如果我们能坚持这样的古装电视剧的风格定位,"秘史"就成了我们的电视剧类别中的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