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和煜是中国最有实力的国家一级剧作家之一。翻开他的履历,从1982年发表处女作至今,此公硕果累累。几次“文华”大奖、几次“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文学奖,不论是歌剧、舞台剧还是影视剧,盛和煜挥洒自如,成绩斐然。其获奖的次数之多、层次之高,在全国罕见。目前,盛和煜历时三年创作的五十集历史大片《走向共和》即将开播,为此,记者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艰难寸心知
“这个剧的创作比《雍正王朝》难多了。它不像《雍正王朝》那样有二月河的小说做蓝本,《走向共和》是从零开始的。而且史料纷纭复杂,没有贯穿始终的事件和人物,光是构思这部剧的结构和线索,选择史料,我们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剧中反映的1890—1919年这三十年间的历史是我国近代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最剧烈、最全面、最深刻的转型时期。这段历史离我们很近,大家都知道一点,但又一知半解,有的史实扑朔迷离,哪怕是一些史学家研究多年也难于定论。”
选择表现这段历史的原因
就文明形态的进步而言,这段历史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内涵。正如有论者所描述的那样,清末民初是一个尴尬的时代,前不挨村,后不着店,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而这又是一个热闹的时代,在西方文明本体上的强烈冲击下,各种人物、各种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是继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罕见的百家争鸣的时代。他的缺憾就是他魅力所在,他的混乱就是他的活力所在。所以我们选择这段历史。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郝尔岑说“历史没有剧本”,这是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心史。历史事件之间的上下连接,只是人为阐释出来的联系。而历史也总是蒙上了重重迷雾,我们不能保证照史书上复原就是真实。作为编剧,我们只有从人物性格出发,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根据人物性格,推测他会干什么,从而写出这些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并据以组织史料。这样,在做到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再做到艺术真实。比如,李鸿章整顿北洋水师的戏,史料里并没有这样的记载,但我们集中各方面的既有信息,从李鸿章的身份、地位、阅历、行为方式等分析,推测李鸿章会怎么做,这样的处理是符合历史逻辑的。(锺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