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傍晚天高云淡,记者来到《走向共和》编剧盛和煜修葺一新的工作室。原来,他已从湘剧院调入湖南电视台专事电视剧创作。
盛和煜是中国最有实力的国家一级剧作家之一,翻开他的履历,从1982年发表处女作至今,“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文学奖,不论是歌剧、舞台剧还是影视剧,盛和煜挥洒自如,成绩斐然。他获奖的次数之多、层次之高,在全国罕见。
从零开始的《走向共和》
谈起即将在央视和长视播出的历史大戏《走向共和》,盛和煜回忆说,“那是在1999年6月,罗浩(该剧制片人)找到我,说要拍摄这么一部电视剧,希望我来写剧本,在9月份正式签约。《走向共和》是从零开始的,当时只有这个名字,从哪里切入、到什么时间段截止?都没有确定。因此构思该剧的结构和线索,选择史料,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后来反复地多次讨论,才确定时间和主题”。
盛和煜说,大量的时间他都在看书,研究人物。
写出我心目中的哈姆雷特
创作过程中,盛和煜感到最大的难题便是人物的定位,“剧中很多人物的定位,像慈禧、李鸿章、袁世凯、光绪等人就打破了以往影视剧中概念化、程式化的模式,以历史真实为标准,力求给观众一种全新的历史视野”。对于这些人物的新的定位,盛和煜表示,“李鸿章历来就是‘卖国贼’,但我们在研究资料时发现,他也有进步的地方,譬如搞洋务运动,支持维新变法。对李鸿章的定位是我在读了众多历史资料后研究出来的”。
在盛和煜等主创人员的努力下,《走向共和》塑造了新的慈禧、李鸿章等角色,从审片的情况来看反映不错。“现在电视剧马上就播出了,到时候一部分观众可能还是会有不同意见,但这是正常的,但我们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还原历史,塑造好我们心目中的哈姆雷特。”
为李鸿章流下热泪
盛和煜透露,写这本书让他费尽了力量,用尽了感情,“创作时,我常常写着写着便热血澎湃,激动得热泪盈眶。有一次在写李鸿章忍辱负重赴马关谈判的那段时,因为是口述,我念着念着就哽咽了,老半天才平息情绪”。盛和煜说,在3月份,他出席了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但是他不敢发言,因为一发言,他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回忆起创作的每一幕细节,我肯定会流泪”。
当记者请盛和煜预测《走向共和》的收视情况时,他脸上竟露出一丝羞涩,“哎呀,我真的不知道会怎么样。虽然中央电视台的调查结果表明会有很高的收视率,但是我还是有些担心。不过,我相信喜欢看这部电视剧的观众都是有品位的人”。
遗憾没有写完剧本
虽然电视剧已拍摄完成,但盛和煜心中仍有一个难以释怀的遗憾,那就是自己没有把全剧写完,“我写得太慢了,以致最后没有写完全剧”。据悉,该剧本的后续创作是由另一位剧作家张建伟完成的。本报记者斯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