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59集大型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正在中央台一套热播,5月13日下午14点,本剧的导演张黎和编剧盛和煜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因两人都在外地,只有通过电话连线聊天),与网友一同探讨这部鸿篇巨制。以下为访谈全文: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今天作客新浪的是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走向共和》的导演张黎和编剧盛和煜。两位老师好,请二位和各位网友打个招呼。
张黎、盛和煜:各位网友大家好!
网友:盛老师,仅从电视剧的角度说,这是一部很优秀的电视剧,但我有两点困惑。第一,怎么和我从小到大学的历史差别那么大呢?第二,需要把电视剧当成历史来看吗?
盛和煜:我在写这个电视剧之前,也没有什么非常明确的目的,就是要和教科书不同,要符合历史,也只是想表现这段历史。可是,当我阅读了大量的史料,结合了各项研究成果,我们创作班子思考和发现这段历史,包括历史人物的定位,并不是我们以往在教科书里所规定的那样,就觉得自己有些困惑,再经过继续的学习,再和大家研究,最后就觉得这段历史应该是我笔下的这个样子。第二,我们这是个艺术创作,艺术创作不要把它和历史教科书等同起来,我们的艺术作品最主要是关心人,关心人的生存状态,关心人的心理,关心人物的命运,这是我们艺术作品所要表现的,而不单是担负着教科书的任务。
网友:我也阅读过不少关于晚清的历史书,请问在写义和团的时候,为什么刚刚体现其落后迷信的一面时,却在那一集的片尾用政治宣传式的旁白高度赞扬义和团,您怎么评价?
张黎:非常感谢这位网友看得非常细,你看出了片子中的两种评价,就目前来说,我们对这个问题是有难言之隐的。
网友:我想请问一下《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在央视一套播出,是否预示着中国向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
张黎:我想应该是。
网友:盛老师,我觉得光绪帝才是我们大家赞扬的清代最杰出的皇帝,虽然他的事业是失败的,但他应当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我们不应当以成败论英雄,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时期的光绪?
盛和煜:我们给这个时期的光绪定位的时候,再三强调我们是经过研究、思考,再有所需要的,在《走向共和》的光绪帝,是和以往人们看到的艺术作品里说到的光绪帝是不同的,这位网友看出来了,他不是象以往那样的傀儡皇帝,那样毫无血性,我们在这里重要的是写出了他的想有所作为,也有血性,但是如果说他是清朝最杰出的皇帝,这点我还是有保留。
网友:我买了《走向共和》的VCD,我发现央视播出的《走向共和》好象每集比VCD少了10分钟左右,请问是事先安排的吗?为什么?
张黎:这是个个别现象。
主持人:以后重播的时候,观众有没有可能看到完整版的呢?
张黎:假如还有重播的话,会按照修改的版本。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按VCD版的还是按照央视版的呢?
张黎:是按央视的播。
网友:请问盛老师用多长时间写完这部剧本,象李鸿章这样的历史人物,您是依据什么来写的?
盛和煜:从我接任务到写完用了三年半,就是从看书、讨论、研究用了三年。
主持人:您大概看了哪些参考书?
盛和煜:非常多,就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有关这一段的,可能有一些我们孤陋寡闻没有找到的,听说的能够找到的都找来了,我经常说不知道多少字,书摞起来的高度有4米左右。主要的书象梁启超的《李鸿章传》、《剑桥晚清史》,北大的黄德明教授的书我也读了,而且是重点读的,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很多人问我接触过什么学者,我说学者我一个也没有接触,但是他们的著作我都拜读了。
网友:听说《走向共和》出场人物达270位?演员的选择也是追求形似,请问您怎样评价,有没有比较偏爱哪一位?
张黎:是130位。那我就分别说一下对几位主要人物的看法,
我觉得孙中山这个角色是以往没有体现过的,这个人物是有他的发展过程的,他不是上来就是一个伟人,他是从一个书生意气的书生形象,在反对满清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一个领袖的,他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我希望这位网友能把这部戏看完,我们将在42集以后的戏里表现孙中山的这些特点。
关于慈禧,我们首先把她表现为一个政治家,尽管这个政治家当得不太好,但她还是政治家,第二才是女人。任何一位观众,当他看到一个女人能够统治国家达47年之久,她首先必须是一个政治家。
关于李鸿章,我想我们没有对他做出比较新的评价,史学界近20年来对这个历史人物做出了重新的认识,我们对这个角色的塑造并没有超出这些史学成果的研究,我们只是更接近他的真实面貌而已。
袁世凯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一个人物,他首先是一个大才,并且我对他的“窃国之论”也不以为然,首先“窃国”这两个字表现得并不科学,怎么能把国家给偷了呢?我想这个词我们要从中文上重新定义一下,我觉得这个词是有语病的。就扮演者孙淳来说,我觉得他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他把人物的非常性和复杂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我们作为影视艺术者来说非常渴望达到的一个目的。
网友:盛老师,您认为您是在为慈禧、李鸿章和袁世凯,包括晚清历史翻案吗?
盛和煜:我开始就说过,而且一直这样说,我在写作过程中,没有为任何人翻案或平反的想法,更不会狂妄到要反历史的本来面目。我一直认为所谓的历史剧,只能给观众一种历史感、真实感,而不能有什么真实性,李鸿章、慈禧、袁世凯他们都是我笔下的人物,我不承担着史学的任务给谁翻案,而且我想任何一个史学家,甚至任何一种强大的力量,也不能给历史人物去翻案。
网友:请两位老师分别回答一下,对网上和媒体对《走向共和》的评价怎么看?
张黎:我特别高兴,我看了很多评论,包括一些出之于愤怒的谩骂,非常激动的言语,我仍然特别高兴。
主持人:为什么呢?
张黎:我觉得一部作品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反映很不容易,我特别希望接下来大伙能够心平气和的,就这个片子的主题、思想性、和艺术上的高度来进行评论,包括争论,甚至是谩骂。我觉得我们今天能够有这么一个通道和网友们表达各自的意见,很好。
盛和煜:我原来不上网,后来上网了,《走向共和》的评论我基本上看了,在网上有很多条,我非常欣慰,因为这么多人能关心这么一部电视剧,一部艺术作品,而不是我们的政策,我的确感到非常欣慰,就是为我们整个观众,包括持不同意见的数字感到高兴,再就是为他们这种强烈的中国人的情感感到高兴、欣慰。至于学习上的一些探讨,我不想在这儿多说,甚至有的文章,有的所谓的历史学家的文章,我原来没看,网上有消息说我笑嘻嘻的照单全收,如果那样成不了大气候,刚才张导说了包括谩骂,都没有什么,是宣泄了中国人的情感,这点我非常欣慰。至于《走向共和》的得失,时间会慢慢沉淀下来,会来检验的,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探讨。
网友:张导,听说您原来是一位摄影师,现在很多摄影师都开始执导电影和电视剧,从张艺谋开始,现在包括顾长卫、侯咏等人也纷纷走入这一行,作为一名摄影师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作为一名摄影师,从事导演行业有什么优劣呢?
张黎:从摄影师改行做导演,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我没有完全改行,当我做摄影的时候,我有许多很宽泛的问题可以表达,而做导演的时候,我喜欢而且可以把握的题材是比较狭窄的,因为我们看到许多演员、编剧、剪接、制片人都纷纷改做导演,所以我认为摄影师改做导演这一现象并不是摄影界独有的,而是换个累法而已。
网友:我觉得梁启超塑造得不理想,感觉象个好学生,而没有大师的感觉。另外,梁启超被称为中国近代的百科全书,可是电视上的形象让我没有这种感觉。
盛和煜:这个问题我不太好回答,因为我是负责写前半部分。
主持人:就是说您写的部分没有涉及到梁启超是吗?
盛和煜:涉及到了,但是总体上我不太好回答。
网友:为什么官员夏天戴暖帽,是剧组没钱吗?
张黎:对,确实是因为没有钱。这是因为如果戴凉帽就得穿夏服,如果戴冬帽就得穿暖服,这是一个系列的,是个很大的成本。
主持人:《走向共和》这部片子投资大概是多少钱?现在收回多少?您预计它会盈利吗?
张黎:投资是4000多万,收回多少不太清楚,肯定是赚了,光VCD、DVD就已经能卖到4000多万。
网友:盛老师,《走向共和》实际上说的究竟是一个什么问题?
盛和煜:这个片名就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100多年来的历史进程,我们中华民族怎样走向共和。
张黎:我觉得,说的是寻找一个好制度的问题。
主持人:您认为在片尾的时候最终寻找到了吗?
张黎:当然找到了,是共和制。
主持人:您认为共和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吗?
张黎:对,首先是制度。
导演编剧新浪谈《走向共和》(2)--晚清是中国最悲壮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