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当正在热播的《走向共和》重新诠释曾经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李鸿章、慈禧太后时,许多观众都困惑了,“对他们,究竟是应该唾弃还是同情?”其实,一夜之间“洗心革面”的历史人物远不止这两个,前段时间播出的《乾隆王朝》中大贪官和王申一下子成为清正廉明的治国能臣,《雍正王朝》中被指责为弑父篡权的雍正一跃变成励精图治的明君……当乐在其中的电视编剧们称其为“人性化表现历史人物”的同时,许多观众却不屑一顾地将之斥责为“荧屏历史翻案风”,而对于电视剧中这些以全新角度描摹的历史人物,各界的声音也
不尽相同。
-赞同派
荧屏大可翻案历史人物
伊沙(诗人):什么叫翻案?案是历史对人物的公审或者公判,但是许多公审或公判现在看来是否可靠可信,需要打一个问号。所以我不同意“历史翻案风”的说法。
拿《走向共和》来说,在我们许多人的印象里,李鸿章是多次参与了签定卖国条约的谈判代表和具体签订者,所以我们就认为他是卖国贼。但我们对他的印象从哪里来呢?只是从过去的一些历史书上,他谈判时心态如何,是否据理力争,我们一无所知。再比如慈禧,她能够统治中国这么长时间,肯定有她的能力。许多人认为就是因为她,中国才被搞坏了。这可能有点绝对,清王朝已经到了大厦将倾的地步,她也无力回天。所以,编剧就利用这些常人忽视的空间重新加以阐释,我觉得这是他们的权利。
不过,任何文艺创作都需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文艺上的真实并不等同于历史的真实。而且,我觉得任何一个好的编剧都不会任意放大艺术创作的空间。另外,从社会效果来看,有些人是不可以正名的,比如秦桧。如果对这些人表示出同情将会伤及到一个群体的感情,这个人身上更多地反映出民族大义的问题。
-反对派
任意翻案是对历史不尊
葛红兵(作家):电视艺术是当今这个时代最主流的艺术样式。它除了娱乐功能以外,更多地则担负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塑造的重任。作为承担着艺术责任感的电视工作者,他们更应该做出严肃的承诺。但是,任意为历史人物翻案的电视剧当下越来越时髦,这却是不正常的,我表示反对。
受后现代思想的影响,网络、影视、文学中给“名人”全新面貌的做法已经很多,但这一定是文艺人物,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比如《悟空传》中的孙悟空,游戏《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而历史人物,如果影视剧要加以重新刻画,就应该尊重历史共识和历史感情。和王申、李鸿章等历史人物,史学界、大众对他们都有一个较为认同的共识,这么有影响的反面人物突然给他们正名,这是对观众历史共同感的不尊重。
实际上,任意为历史人物翻案的电视剧越来越多有它的成因。追求新奇特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化一个特有的现象,整体的中国文化都在不自觉地在向时尚化靠拢并被当下化处理,这种做法是对文化遗产的不尊重。有人说,给历史人物正名实际上是人性化地表现历史,我觉得,这种抽象的理论并不能用到每一个人的身上。作为上个世纪80年代文化思想启蒙语汇,人性论用在具体的人身上都有具体的涵义。比如说和王申,如果把他贪官的特性、封建的特性抹掉,而过分强调常他的人性,这实际上是对历史人物人性特质的掩盖。
-中立派
翻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王彬彬(学者):文艺创作中出现一些新的现象,总体上说是正常的,也是政策宽松的表现。至于电视剧中出现给历史人物新解的这一特殊现象,我想还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
什么叫翻案?是传统的被修正了。那么这种修正就有严肃和商业炒作之分。比如和王申之流,电视剧把他变成一个能臣,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是一种商业炒作。而李鸿章就不同,过去把他定论为汉奸、投降派,但这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而这样的定论对他也是不公正的。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一个人苦撑危局,又不是为了一个人的好处,他为什么?日本人要他在卖国条约上签字,不签字就把中国灭掉,除了妥协他别无他法。当然他在当时处理事情的手法是否高明是另一回事,但他的目的却应该被看作是把国家的损失减小到最小。电视剧中适当对他进行修正就是严肃的。
电视剧是一种商业文化,它的目的是为了赚钱,所以,所有的历史剧包括戏说,它对历史的理解都不可能是绝对客观的。而从另一层面上说,没有人可以扮演一个发布绝对公正历史评价的角色,那么,对于商业文化造成的一些消极后果,就需要其他的声音来消除。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对凡事的评价,任何时候都不是一个声音出现在公众面前。本报记者侯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