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矫枉过正?
原始新闻 鸿篇巨制《走向共和》有奖挑错
央视从4月12日起在一套黄金时间隆重推出本年度大戏《走向共和》。新浪网与该剧的制作公司———北京同道影视节目制作有限公司,联手推出有奖挑错活动。
在《走向共和》播出期间,凡是发现以下几种错误:1、镜头穿帮,2、字幕中错别字,3、演员台词读错,4、情节前后矛盾,皆可发送电子邮件至zouxianggonghe@vip.sina.com,就有机会赢得大奖,奖品为《走向共和》完整版(60集)VCD及根据《走向共和》剧本改编的小说(上、中、下)等。
新闻关键词 李鸿章
《走向共和》争议知多少?
“你看这李鸿章,说起来办洋务也还是干了些好事!”“那是电视剧瞎编!难道丧权辱国的条约不是他签的?”“是他签的不假,可弱国无外交,那会儿搁谁去谈判最后也得那么签!”自从《走向共和》开播,类似这样的争论在普通观众中此起彼伏。与所有非戏说类的历史正剧一样,有关该剧的历史真实性引发了不少话题。李鸿章、慈禧、孙中山、袁世凯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在剧中被赋予了新解,在观众中更是引起很大争议。
据新浪网最近的网友民意调查显示,51.45%的人认为该剧对李鸿章的处理“还原了历史真实一面”。另外还有37.26%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基本符合历史原貌”。两项合计支持率达到了88.71%。在央视国际网站的电视剧论坛中,网友们对该剧的播出给予了积极评价,最多的字眼是“画面凝重,制作精致,表演传神”、“是电视剧,不是历史”、“没有对李鸿章主观的宣传”等等。而批评的评论也多能说出子丑寅卯,显示出与常见的“挖苦”、“谩骂”所不同的知识化气质。观众的反应让该剧的主创人员感到欣慰,《走向共和》总导演张黎说:“对人物的看法是个见仁见智的事情。我很高兴观众能为他们争论起来,而且能像现在这样有通道和场所表达出来,至于说好说坏不重要。”
优质的作品培养优质的观众以及周边的舆论环境。我们期待观众与荧屏形成良性互动的同时,盼望历史真实与影视创作的互动更加完美、贴切。
如何看待李鸿章?
一名高三学生就《走向共和》发表的帖子中有这样的话:“我看到了一个有气节、有民族英雄感的李鸿章,让人同情李鸿章、敬佩李鸿章,更加憎恨腐败愚昧的统治者,而不是一个对历史无能为力的志士!”观众流泉对此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历史正剧对人的影响,尤其是对孩子的影响甚于教科书。所以用历史正剧来阐扬历史精神的作品,责任无比之大,凡剧中不科学、不讲历史的地方必须纠正。
流泉认为,电视剧《走向共和》在艺术上是有看头的,但它对历史精神和历史人物的把握存在较大的问题。历史上的李鸿章对中国的洋务运动和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做出过贡献,但同时他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有很大的责任,这是他奉行西太后对外妥协、对内压榨路线的恶果。尽管他在马关签约时与日本讨价还价,忍辱负重,可怜得近乎“悲壮”,但是他竭力维护的并不是民族的气节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他所死心塌地维护的是西太后政权,是清朝的封建专制,这一点一定要分清楚。绝不可以把李鸿章从“大卖国贼”的牌位上拉下来,又给他颁发一枚大民族英雄的金牌!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员、新编《李鸿章全集》执行编委之一翁飞认为,在《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中,李鸿章形象已经大为改观,但我感觉有点矫枉过正,某些地方偏离历史真实。比如说甲午战争的责任,李鸿章确实在北洋海军建设过程中花了不少心血,但他在主观上消极避战是不容否认的。另外,李鸿章从淮军到北洋舰队,在管理上有很多裙带关系和封建帮派体系,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这些也未能充分表现。
在剧中扮演李鸿章的演员王冰说,剧本创作只有遵循“历史的真实,人物的多面”这一条才会可信。“总的来看,李鸿章这个人应该是我们现代人可以理解的,坏蛋也有温柔宽厚的一面,因为他的温柔宽厚也是他为人的一种手段。如果抛开这个剧本,抛开历史的真实,只把这人描写成天生就是个喜欢卖国的坏蛋,这就不可信了。”
如何看待电视剧中的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走向共和》审片之一雷颐说:“《走向共和》值得肯定的是对洋务运动的肯定,对李鸿章复杂性的塑造。从学术研究来说,实际上学术界从1979年底、1980年初就已经对洋务运动和李鸿章逐渐提出新的看法,当时引起很大争议,甚至有些异端邪说的味道,但十几年后,这一观点成为学术界相当主流的观点,而20年后,已经是平常的观点。这个电视剧最成功的地方,是作者很有历史感,吸收了学术界的成果,但从另一方面看,学术界老生常谈的观点,在播出后居然还引起不小的议论。学术界成果需要20年才能转化,也实在太艰难了。”
一位新浪网友表示:“《走向共和》是近年来罕见的好剧,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现实意义。它同时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现代国家之所以富强,不在于出了多少开明皇帝和贤臣;国家之所以衰败,也不在于出了几个昏君或卖国贼。只有先进的社会体制和政治文明才能引导国家走向富强。《走向共和》之所以以客观的态度重新刻画李鸿章等这些传统的反面形象,目的就是为了说明这一点——民主政治必然战胜封建专制,这不是仅仅几个‘能人’就能左右的。这和我们一贯强调的反对‘人治’、‘以法治国’的原则是一致的。”
《走向共和》的编剧盛和煜说:“历史总是蒙上了重重迷雾,我们不能保证照史书上复原就是真实。作为编剧,我们只有根据当时历史背景下人物的性格,推测他会干什么,从而写出这些人物的性格发展,这是艺术的真实,但不等于历史的真实。比如,李鸿章整顿北洋水师的戏,史料里并没有这样的记载,但我们集中各方面的既有信息,从李鸿章的身份、地位、阅历、行为方式等分析,推测李鸿章会怎么做,这样的处理是符合历史逻辑的。”
该剧出品人刘文武先生表示,《走》剧确实反映那段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年代的一些史实,但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而非历史研究,也不是写论文。《走向共和》没打算,也没有必要给历史人物下定论。如何给李鸿章定论是历史工作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