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评电视剧《走向共和》的历史描写:善待先人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9日10:49  红网-潇湘晨报

  《走向共和》以宏大叙事的大历史描写手法,形象而又相对真实地重建了中国人在甲午战争的强烈刺激下走向觉醒的艰难历程,从专业的观点看,也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这段历史的大框架,重大事件基本上真实可信,相对说来比较真实地再现了几代中国人对民主共和的艰辛追求,与研究者感觉中的这段历史大体相吻合。

  三十年的洋务运动毁于一旦,久负盛名的北洋水师竟然被日本这一新兴的小国所毁灭,中国政府不得不在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上签字。

  谁应该承担中国失败的“原罪”?毫无疑问是清政府,具体地说应该是清政府中的主政者诸如李鸿章等军政大臣。过去的历史书几乎一致认为是李鸿章的“不作为”导致了这场本应该胜利的战争而以失败告终。李鸿章的“不作为”是他不积极备战,而幻想“外交解决”,甚至当战争不可避免的时候,李鸿章仍寄希望于“国际社会”的公正与干预。而清政府中站在李鸿章对立面的诸如光绪皇帝、翁同?等主战派,则被历来的研究者所颂扬,以为他们才代表着中国的希望与未来,才是真正的“爱国者”。由此,李鸿章成为“千古罪人”,不论在历史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中,李鸿章的形象基本上都是一个反面人物。他不仅以一人之身承担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罪”,而且似乎其一生中都没有干过什么好事,他的升迁与在清廷中的重臣地位,要么是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要么是其权谋的成就。这种解读在过去的时代里不能说没有它的合理性所在,但这种李鸿章的形象与历史真实的李鸿章实在相差太远。

  二十年来,中国的史学工作者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治氛围,对李鸿章进行了大量精细入微的研究,已经出版不少专门的著作。通过这些研究,人们不难发现李鸿章固然有着他那个时代难以逾越的局限和问题,但总体上来说,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李鸿章完成了他那个时代赋予他的使命,他不仅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而且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之一。他在甲午战争前的“不作为”,是他不期望将中国拖入战争的困境,是他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尚不能与日本一决胜负,至于他期待国际社会的干预,是因为他是当时清政府中少有的具有世界眼光的人物。这些观点并不一定都对,更不意味着都能被人们所接受。但《走向共和》的制作者们确实充分注意到了学术界的研究进展,较好地吸收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尽可能还李鸿章的本来面目,使人们看到了李鸿章的另外一面。这种“善待先人”的态度应该说是《走》剧留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善待先人当然并不意味着“历史无坏人”。事实上,在任何时代总是有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各个利益集团在统治层总有自己的代言人。过去被历史学家颂扬的那些主战派如翁同?等人,在《走》剧中多少被描写成“清流误国”的类型。清流人物主张对外抵抗固然有其正确的一面,但当国际环境、国内力量尚不足以正面抵抗外来压力的时候,是否应该借助于国际社会的干预,是否应该利用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去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呢?显然,甲午战争时期的清流们没有很好地意识到这些问题,他们在战前与战后最热衷的总是统治集团中的内部斗争,有的研究者称他们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话虽有一些刻薄,却也正中要害。马 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