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走向共和》对历史人性化诠释让教科书尴尬?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9日10:51 红网-潇湘晨报
历史剧《走向共和》从一个更加人性化的角度,对几个重要历史人物重新进行了诠释,这种诠释让许多人感到不安。因为它和我们历史教科书的定义相差太大。电视剧在CCTV一1套播出,表明电视剧的观点得到官方认可。两边都是权威,我们倒底应当信谁? 笔者拙见,我们相信真实的历史,问题在于电视剧和历史教科书哪个更接近真实的历史? 比如对慈禧的评价。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慈禧太后是个权力欲极强、穷奢极欲、刚愎自用、保守守旧的独裁者,百分百的否定性评价。电视剧中却把她演绎起了一个努力勤政,有情有义的人。两种截然相反观点,究竟谁是谁非? 而相关资料是这样描述慈禧: 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实行“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和苗民、回民起义,使清王朝的统治得到暂时稳定。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改“垂帘听政”为“训政”,操纵内政和外交大权,在其周围形成后党集团。在中日战争中,她幻想列强出面干涉、调停,以致战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废除全部维新措施,捕杀维新派谭嗣同等6人。宣布重新训政,并准备废黜光绪帝。利用、镇压义和团,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陆续推行“新政”,主要措施包括调整官制、整顿吏治、改定刑律、编练新军、奖励实业、兴办学校等等。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 无论教科书还是电视剧对慈禧太后的评价,与权威的评价存在不小的差矩。相比而言,电视剧对慈禧太后的刻画还是比较感性真实,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表现,使人物更加生动真实。教科书的评价比较绝对,基本持否定态度,有些概念化。 教科书不是文学作品,无法非常感性地表现人物。但是不是理性的表达一定要程式化,平面化,概念化。历史教科书能不能吸收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对先前的结论进行适当的修改?因为历史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也在不断变化着。如果没有及时修改,势必造成认识上的矛盾。 举个例子,学术界对李鸿章等人早已作出新的评价,时间是20年前。只是这个评价的范围只限在学术界,百姓基本不知。笔者上中学的时间是在10多年前,那时历史课上对李鸿章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卖国贼三个字上,而且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改变,所以看电视剧时非常吃惊。我身边很多比我年轻的人依然认为电视剧在瞎说。何以如此,因为我们学习的教科书就是这样说的,教师也是教我们的,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教科书的权威性。 历史教科书已经遇到了尴尬,怎么办? 佚 名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