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20年前已有新评语 《走向共和》普及学术成果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9日10:53 红网-潇湘晨报
就在许多观众对《走向共和》中李鸿章、慈禧等历史人物的“人性化”处理提出诸多质疑的时候,学术界不少人士却对剧中人物一改脸谱化的做法大声叫好。昨日,一些学者接受采访时表示,李鸿章不再被简单化地看待,这并不是《走向共和》编剧的首创,他们只是应用了20多年前史学界有关学术论文的成果。 20年前已有新评语 --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学者董健 《走向共和》吸收了20多年前史学界对李鸿章重新评判的有关学术论文成果,李鸿章不再被简单化处理,扣在它头上的“投降派、卖国贼”这两顶帽子也被甩掉了,“剧中对他的认识比较客观--他是一个处境非常复杂的人物,被看作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这一点表现得就非常好!”董健表示,许多历史剧在处理历史人物的时候都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政治化、脸谱化,如袁世凯,过去大家就简单认为他是一个窃国大盗。慈禧,一提到她就是丑恶的嘴脸;另外一种是戏说,它并无太多的历史根据,而是一种商品化的产物,“这两种处理方式看多了,观众就觉得没有意思了,而《走向共和》在主要人物处理上正是抛开了这两种程式。”董健举例说,许多人认为慈禧在《走向共和》中被美化了,“我不这么认为,过去我比较讨厌她,看了电视剧我更讨厌她了,因为她不是一般的坏女人,不是一般的政治家,电视剧中正把她维护家族利益,维护满清统治的状态比较真实地表现出来!”另外,董健还认为《走向共和》以史为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今天的历史是昨天历史的继续,历史文化的联系不可割断,当前改革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许多矛盾,比如反腐问题,外交问题,体制改革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们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渊源。” 《走向共和》功不可没 --学者蔡玉洗、作家毕飞宇 蔡玉洗称,对于李鸿章的研究,史学界20年前就有了新的成果,但这并不为普通老百姓所知,《走向共和》把史学界的这一观点普及给大众,这便是该剧的一大功劳。青年作家毕飞宇则认为,《走向共和》的意义超出了一般的电视剧,“李鸿章、慈禧等历史人物怎么看还在其次,《走向共和》第一次完整地关注了体制问题,涉及到体制关怀的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意义!” 历史人物亟待拨乱反正 --《钟山》杂志副社长山谷 则进一步提出,长期以来史学界受“左”的思潮影响太深,直到现在,许多历史人物拨乱反正的工作都没有完成,他认为随着学术氛围的更为宽松,过去许多被简单化的问题都将会得到重新认识,“比如袁世凯,他是现在‘警察’的始创者,延续几千年的科举制度也是他和张之洞一起废除的,就凭这两个例子,很脸谱化地把他认为是窃国大盗,可能会犯简单化的错误!”本报记者侯检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