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近代史专家评《走向共和》:青史凭谁定是非?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9日11:07  南方日报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59集历史电视剧《走向共和》昨晚终于降下帷幕。这部自称“不戏说、不演义”的严肃之作,在长达数年的拍摄期及播出前都没有进行任何炒作,但在播出后却引起了观众尤其是高层次观众的强烈兴趣,同时在全国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争论热潮。从5月11日起,央视在没有任何预告的情况下,突然加快播出进度,由原来每晚播两集改为每晚播3集,这种似曾相识的做法加上市场上卖的VCD与央视播出版本不一样,导致媒体传出该剧“被迫整容”的消息———众多媒体称,据“央视内部知情人”透露,《走》剧的重新修改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及人物的完整性、连贯性“有极大影响”,但“没办法,央视有苦衷”。但数日后又有媒体说,“整容”完全是假新闻!

  不管“整容”之说是真是假,之前就销售畅旺的《走》剧VCD,虽然价格高达300多元,在“整容”之说传出后却卖得更加火爆,记者走访了广州多家音像商店,发现《走》剧VCD均告售罄。

  记者在《走》剧播出伊始,就联系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省社科联原主席、获9项金鸡奖的电影《孙中山》的编剧之一张磊。张老说他要看完全剧才能评说。但由于工作太忙,直到日前他才看完全剧(VCD)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张磊认为,《走》剧制作者试图表现剧变时期的社会真实历程,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根本上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对人物、事件的刻画和展示往往有悖于历史的真实,混淆了许多是非界限,因之难免造成对不甚了解真相的观众的误导。

  关注体制最为深刻?

  记者:《走》剧取材于1894年至1924年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此前,描写这段历史风云的文艺作品已有很多,但没有一部作品像《走》剧这样以政治体制变革为主旨。《走》剧从头至尾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国家兴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制度,封建独裁专制导致中国衰败,“还权于民”的民主共和制才能救中国。这是《走》剧最深刻之处。

  张磊:《走》剧的确是关注体制问题,但却有着明显不足:未能更深刻地揭示君主立宪和共和制为什么在近代中国社会土壤不能植根、开花和结果: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而中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均十分孱弱,所以先进政治体制的杠杆作用也就无从发挥。

  李鸿章是悲剧人物?

  记者:《走》剧中的李鸿章形象是争议最大的。他被刻画成高瞻远瞩、一心为公、忍辱负重、鞠躬尽瘁的“大清国裱糊匠”。有不少专家对这一形象的塑造持基本肯定态度,并一再强调“卖国”的责任不能全由他承担,他只是一个生不逢时的悲剧人物。

  张磊:《走》剧对李鸿章可谓不吝篇幅、浓墨重彩,以大量的虚假情节美化这个对清王朝苟延残喘起过强心针作用的重臣,使观众对他同情、谅解和首肯,淡化了他竭力维护腐朽透顶的清王朝的倒行逆施的行为实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李鸿章应为签订大量卖国条约负多少责任,也不在于他的淮军和北洋水师如何腐败,而在于他的主要活动违逆历史潮流,是地地道道的、名副其实的反动。

  李鸿章没有资格当悲剧人物,因为他不是正面人物。只有体现了“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的冲突”(恩格斯语)的人物,才能成为悲剧人物。对这种同“历史的必然要求”背道而驰的不光彩的人物进行悲壮的正面渲染刻画,在客观效果上会混淆是非、颠倒历史,造成误导。

  袁世凯形象最成功?

  记者:有一份关于《走》剧的观众调查显示,在“谁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问题中,袁世凯以压倒票数当选。《走》剧将袁塑造成一个精明能干的乱世奸雄。有历史学家认为,《走》剧对袁世凯的处理比较接近历史真实,尤其是对他的才干和在风云变幻中的冷静应对表现得非常生动。

  张磊:《走》剧对袁世凯也进行了美化。袁无疑是个阴险毒辣、两面三刀、崇尚专制皇权、反对真正改革的反动人物,但《走》剧却不遗余力地去表现他的“新政”———从小站练兵直到官制改革,他“才识卓著”、“不畏艰险”。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丑角,有必要为他评功摆好吗?一个再坏的人,一生也不可能不做一点好事,如果为了“立体塑造”、“全面表现”、“客观评价”,在有限的篇幅内将其做过的好事进行大肆渲染,这无疑会模糊了对人物本质的揭示。汉奸汪精卫一生做过的好事恐怕要比袁世凯多得多,我们如果在文艺作品中塑造汪精卫的形象,难道也要详尽表彰他早年的功绩,以示公允吗?

  慈禧真的有人情味?

  记者:撇开以往的慈禧形象不论,《走》剧中的慈禧篇幅不小,细节也不少,但看完全剧,却让人感到这个形象模糊不清,其所作所为往往是矛盾的,统一不起来,似乎缺少一个贯穿人物灵魂的核心。

  张磊:这是因为《走》剧对慈禧的晦暗心理几乎没有什么深刻的表现。让她与宫女一起唱戏出场,就表明了作者力图对慈禧进行某种修饰,但由于史料中关于慈禧“人性化”一面的记载极少,作者就只好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测去编造慈禧作为女人的一面,结果越写越牵强。因为慈禧可以说是一个集晚清一切黑暗之大成的极其反动腐朽的人物,《走》剧一方面无法回避她对外丧权辱国、对内维护封建专制的绝无“人性”的种种滔天罪恶,一方面又要努力写出她的“女人味”、“人情味”,结果只能是大大削弱了对她的揭露与批判,造成人物形象的分裂、对立。

  康梁形象最为失败?

  记者:不少观众认为《走》剧中最失败的就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领袖形象,康有为完全成为一个狂徒形象,志大才疏,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或拍桌摔碗,“中国活百科全书”梁启超则完全成为一介幼稚书生,与高瞻远瞩、精忠报国、忍辱负重、富有涵养的李鸿章之流实有天壤之别。

  张磊:《走》剧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领袖着墨不少,但缺乏深度。维新志士之所以敢于“冲决网罗”,除了吸取西方先进思想外,最重要的是梁启超后来评论谭嗣同时所指出的———“彼辈当时并卢梭《民约论》之名亦未梦见,而理想多与暗合,盖非思想解放之效不及此”。《走》剧未能展开表现维新志士“思想解放”的精神,致使观众只看到他们敢于“冲决网罗”,却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敢于“冲决网罗”。剧中描写康有为因梁启超接近孙中山而以戒尺痛打弟子手心的场面,实为令人难以卒睹的败笔。变法虽是“跪着的造反”,但康、梁怎会一下子倒退成三家村私塾的师徒呢?

  孙中山形象被丑化?

  记者:据观众调查,《走》剧中观众最不认可的人物,不是争议最大的李鸿章和慈禧,而是孙中山。剧中的孙中山开始像个上蹿下跳的毛头小子,他关于革命的想法,就像是突然冒出来的,一点由头也没有。后面的孙中山也是一惊一乍的———好像正是他盲目躁动的二次革命成全了袁世凯,导致了历史的倒退。有观众说,看了《走》剧才发现新编历史正剧的窍门,就是把过去脸谱化的毛病反其道而行之———给历史上的反面人物以正面描写,在历史上的正面人物身上来些典型的毛病。《走》剧热衷于描绘英雄的缺点、坏蛋的人性,太着眼于所谓“人物的多面”,结果把反面人物正面化、正面人物平常化,模糊了很多基本的是非界限。

  张磊:按照《走》剧的主旨,孙中山当然应该是头号主角。但在占全剧篇幅2/3的前40集中,对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的活动的表现,简陋到了勾勒轮廓的地步,有时甚至拙劣到漫画式!与对李鸿章、袁世凯、慈禧的细致入微的描写,简直不成比例。对袁世凯,连嫖妓和纳妾的镜头都不少,以显示他的“情义”。可对孙中山呢,兴中会的建立、广州乙未之役、伦敦蒙难等重大历史事件,竟被浮光掠影一笔带过,甚至阙如。如此本末倒置,《走向共和》应更名为《清末风云》。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走》剧中孙中山在巡抚衙门前当众剪辫一幕完全是捏造。时为《马关条约》签订的1895年,孙中山已经建立了兴中会,正在策划第一次起义,并在广州以农学会为掩护进行隐蔽斗争,而断发改装以示与清朝决裂则在广州发难流产后逃亡域外时。《走》剧以大量镜头表现孙中山被衙役殴打,满脸鲜血,在地上像狗一样爬了很久,周围全是冷漠的看客。这种暴虎凭河式的匹夫之勇完全是对孙中山形象的歪曲,反映了作者滥用虚构与煽情手段的不严肃创作态度。

  别把历史剧当历史?

  记者:其实,《走》剧所有的争论归结到一点,就是如何看待历史剧与历史的关系。《走》剧编剧说,不认为自己写的就是真实的历史,只要有历史真实感觉,观众看了觉得是这么回事就行。基本肯定《走》剧的人也都认为,不可把《走向共和》这样的电视剧当历史,因为既然是历史,就不能是艺术;既然是艺术,就不能是历史。艺术的本质是创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思考,跟外在的真实性没关系。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任何作品中的现实都是作者眼中的现实。历史是发生在过去时间里的事实,但今天不同的人看同样一段历史,脑海里却会有不同的“调整”。

  张磊:问题是“正说历史”的电视剧貌似历史,大部分观众都当真认为那就是历史。而且哪怕电视剧里所有人物、事件甚至细节都是真实的,都经过反复考证,但你将几十年的历史浓缩在几十个钟头里,选择什么,放弃什么,什么用墨如泼,什么惜墨如金,搁到一块儿,就有可能变成不真实的———没有反映那段历史、那些人物的本质真实。历史剧当然要有现实意义,但须以不违背历史真实为基本前提,否则,其引申出的“意义”就不能成为“现实”之鉴。

  正说历史的电视剧必须基本忠于史实。虚构未曾发生的情节是不可少的,否则就不成为艺术;但虚构应当大体是可能发生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恰在于此。而《走》剧中许多虚构的情节不仅是未曾发生的,而且是不可能发生的。如写1894年孙中山到李鸿章家中,当面向李宣传革命。史实是:孙曾上书李,提出了非常温和的变革方案,但李不理睬,也从未接见过孙。正是因在天津遭李冷遇,孙才“知和平手段无可复施”,故赴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民主革命政纲,并策划发动武装起义。这才是“走向共和”的发轫初程。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走》剧也敢臆造,实无异于戏说演义。本报记者丁冠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