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南电广传媒投资拍摄的《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由于其题材的特殊性而备受瞩目。尽管在上海已经拍摄多月,剧组却一直保持着“张爱玲”的神秘面纱,禁止探班。本报娱乐重案组记者由于特殊的关系,得以在剧组泡了整整两天,不禁感受到整部戏拍摄过程的高度严谨和画面要求的唯美风格,而且对女主角——饰演张爱玲的台湾影后刘若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今披露探班内情,由于不能拍摄,在此一并刊发本报获得的独家剧照。
虽然戏很紧张,而刘若英在现场的小动作很多,看到想到好玩的事会突然掩嘴偷笑,一个人沉思时又会情不自禁地哼上一首小曲,时时流露小女生的可爱,外带一点无厘头的古灵精怪,不禁让人感叹:这个“张爱玲”不太冷!
☆拍摄全纪录☆
上午9:30,记者来到拍摄地——松江车墩,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布景,这几天拍的都是张爱玲的青少年时代,因此选择了一幢两层楼的小洋房作为张爱玲的中学——圣玛丽亚中学的教学楼,一些打扮得很“三十年代”的少男少女是已经到场的扮演学生的群众演员。记者正寻找着刘若英,突然看到就在这群少女中间,有一个瘦瘦小小的身影,头发梳得很清爽,披着黑色运动服,神采奕奕地正与身边的工作人员交谈——明眸齿皓的刘若英清新的就像邻家女孩。
刘若英随助理钻进化妆间,一会功夫,一个14岁的小张爱玲便活灵活现地出现了:短短的童花头,红扑扑的脸庞,密密麻麻的刘海下一双聪慧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小巧的鼻梁上却架了一副硕大的黄框眼镜,红色碎花旗袍,白色中统袜,黑色方头皮鞋——此时的刘若英便如清水芙蓉般纯净无邪。
“巨憋!”
这天的第一场戏是张爱玲的姑姑来学校看小爱玲,并告诉她生母就要回来的消息。只见刘若英坐在“姑姑”严晓频身边低语,讲到好笑的事,头一歪,很可爱地笑起来。然而当姑姑将母亲从埃及寄来的明信片递给她,她的神情一下子变了,有些吃惊有些茫然,伸手就要去接那张卡片。导演就在这里喊“停”,但刘若英的手还举着,并越来越剧烈地颤抖起来,那边严晓频拿着卡片的手也开始颤抖,两双手就在颤抖中完成了明信片地递交,然后两人哈哈大笑起来。虽然刘若英和严晓频都很入戏,但由于周围总是不安静,影响了同期录音的效果,因此仍要一遍遍地重来。演完这场戏,刘若英匆匆忙忙拉了助理就说:“上卫生间去。”下楼梯时有人递给她一张演出顺序表,她一把拿来,正儿八经地看了一眼,又一把还给工作人员,头一回说了两个字:“巨憋!”
严晓频后来对记者说,刘若英是个十分轻灵的女孩,平时会讲许多笑话给大家听,收到一条好玩的短信,会开心地对她喊:“姑姑,快来看这条好好笑的消息呀!”
为老外打气
上午最后一场戏是张爱玲到老师办公室补交作业,由于饰演老师的群众演员台词总说错,刘若英硬是将那条上办公室的楼梯走了18遍!下午的戏又碰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这次是要一个不太会说中文的外籍老师说一大段批评张爱玲的话。就是“张同学”这几个字老外怎么读也读不清楚,好不容易读清楚了又忘了前面的词,急的导演满头大汗,只好把台词用拼音写好,用手举着。由于这场戏张爱玲要站在这位老师前面受训,拍摄时只需要拍一个侧影,于是那张写着台词的纸就举在刘若英的脸边,老外一遍遍地说,刘若英也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用手指着拼音为老外打气。最后一遍终于念对了,老外几乎精疲力尽了,已经站了很长时间的刘若英却满脸的兴奋,一边神采飞扬地说着:“Perfect!(完美)”一边还对老外做了个胜利的手势。这场戏还有另外两个中国老师要对张爱玲评头论足一番,他们的台词一说又是半天,这时镜头前已经没了刘若英那娇小的身影,转头一看,原来她已经趴在另一个办公室的桌子上蒙头睡着了,白皙的手指还不时抽动几下。不一会,那边有人喊了一声“刘若英”,这边刘若英猝然惊醒,眯着惺忪的眼睛机伶伶地喊到:“我在这里!”,然后又回到现场,穿着旗袍的腰间还系着她的黑色运动衣。
工作人员很好笑很无奈地说,这场戏有四个人,只有刘若英一个人“会说话”,而偏偏她一句台词都没有!
☆独家专访;刘若英如是说☆
刘若英VS张爱玲
要采访刘若英是件很困难的事——她的戏实在太多,一天下来只有最后两场没有她,而那时已经到了夜里九、十点。看到她瘦小的身体辗转于镜头前,只能拣个空档打会儿瞌睡,吃点儿东西,真让人忍不住地心疼。记者不停地商量,终于等来一个空档,聪明的刘若英首先给记者也给自己打了一剂预防针:“有些问题我还没想好,我就说不会。”然而当问题源源不断提出的时候,刘若英的反应出奇地快,语速缓缓的,声音轻轻的,眼睛亮亮的,就连坐在那里的姿势也仿佛透着张爱玲式的智慧和狡黠。采访刚开始的时候,窗子被风猛吹了一下,发出“怦”地一声响,刘若英神色诡异地瞅瞅窗外,然后俏皮地吐吐舌头,对众人说:“张爱玲来了!”
说张爱玲——悲观的乐观主义
张迷说:“张爱玲文字的底色——荒凉”,编剧王惠玲说:“张爱玲个性的底色——冷。”而刘若英眼中的张爱玲却既不荒凉也不冷。
没有人天生就是冷的,如果说张爱玲“冷”,那是后天环境造成的。其实张爱玲的文字并不复杂,她只是太早就看透了这个世界,只是用创作去抒发心中的激情,用细腻的手法去描绘周围的琐事。《张看》不就是用张爱玲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吗?张爱玲的感觉非常敏锐,是有点悲观的乐观主义的。她说过她不怕打雷怕闪电,因为知道打雷之后有闪电,而闪电之后有什么却是未知的。她也害怕快乐,因为知道快乐之后是痛苦。但也正是如此,她更加珍惜快乐的每一秒。因此她会很冷,但热情起来也会比一般人释放更多的热情。
说自己——我没有精神恍惚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太独立特性、太鬼灵精怪的女作家,也拥有一批太忠实的张迷和研究者,一贯以温柔贤淑形象出现的“奶茶”刘若英接手这个人物的时候有没有过害怕和压力?她又想带给大家怎样的张爱玲?
听说要拍这个剧是两年前,我当时想根本不可能去接,因为我对张爱玲存有幻想,文字上的幻想。接了之后,我开始由崇拜转为平视,别人都觉得她复杂,而我不能觉得她复杂。我必须从一个主观的角度来看她。张爱玲身上有太多的点,我无法去诠释,只能就我所理解的去重现,将观众带入故事中。我也希望观众能把自己当做张爱玲,站在一个主观的角度来看这部剧——严格来讲就是所有人都要看过张爱玲的小说再来看这部剧,感觉会很好。演的时候,我没有精神恍惚,只是有一段时间下戏之后,再看待世事的时候有些悲观。我尽力将这个人物介绍给观众,让不知道她的人看了之后去读她的作品,让喜欢她的人看了之后找到一个情感的抒发点。至于观众喜欢不喜欢,我套用一句北京人的土话:“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策划刘建伟、娱乐重案组潘昕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