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警匪题材的影视作品始终是荧屏上的一个亮点,从前两年的《刑警本色》、《永不瞑目》、到去年的《重案六组》、《绝不放过你》,再到今年的《生死锐变》、《危险进程》等,每一部戏的播出都曾把观众牢牢地吸引在了电视机前,接下来则是观众褒贬不一的评说,观众们在赞扬或批评中获得了一种极大的满足。
大多数观众都在潜意识中将自己扮成“福尔摩斯”,在看电视剧的过程中尽情地用自
己的智慧和眼光挑剔着剧情上的漏洞,为犯罪分子的残暴与邪恶而愤怒,为警察偶尔的疏忽感到痛心,更为剧情中的硬伤感到忍无可忍。
这种情况在刚刚结束的电视连续剧《绝对控制》身上有了更突出的表现,这部打破“常规”的作品,以描写一位“另类”刑警入手,将警匪题材的影视作品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随之而来的评论似乎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人们在质疑刑警违法办案的同时,进而提出影视作品中在司法程序及法律法规方面的硬伤,是否已经超越了艺术的界限,为现实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此记者走访了有“公安作家”之称的著名编剧、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张策同志。他表示,公安题材的影视作品往往带有呼唤正义的主题,因而不比其他的言情作品,不能只顾情节好看而忽略了社会性,因为涉及重大社会问题题材的作品必须考虑社会影响及负面效应。
艺术追求制造“硬伤”
其实观众们对张策并不应该感到陌生,他的许多作品如《警察世家》、《危险进程》、《生死锐变》等近年来频频在荧屏上亮相,而且得到了观众广泛的喜爱。因为自己从事的就是公安工作,因此张策在作品中塑造的警察形象往往能得到各方的认可,在一些涉及法律法规或办案程序的问题上也尽可能处理得较为圆满。
谈到公安题材电视剧中的硬伤问题,张策表示,如果细追起来的话,在自己的作品中也会有硬伤存在,这是一种艺术创造与现实的矛盾造成的。“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文艺作品在创作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二次加工,对人物原型或真实事件进行改编、虚构,以追求更完美的艺术效果,这一方式是适用于所有艺术作品的。可回到公安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时,因为公安工作所涉及的领域法律问题、司法程序较多,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不断加强,对这方面的问题尤为敏感,对创作中产生出来的‘硬伤’就越发地难以接受。”
此外,一些创作者缺乏生活,特别是对民警具体办案中的方法步骤缺乏了解,想当然地加工、改编,也是造成硬伤出现的主要原因。如在一些作品中,由谁来处理110报警、刑警属不属于派出所等一些常识问题都没有弄清,显然会让观众、特别是民警们感到不满意。
戏中硬伤有无大碍
张策表示,导演出于剧情好看或是其他方面的需要,在影视作品中制造出了一些无伤大雅的硬伤,是可以理解的,也希望观众们尽量不要在这些方面过于“较真儿”。比如在多部公安题材的影视剧中,刑警们整天穿着警服,甚至在办公室里都不摘帽子,这些与现实生活就有着极大的差距。但导演往往希望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来突出戏的“气氛”,使观众感觉到这部戏里的谈情说爱、工作矛盾等是有特定环境的,因此这类硬伤就可以算是无伤大雅。相反,一些过于脱离生活的剧情就很难为人所接受。比如在去年某部轰动一时的电视剧中,省公安厅长的警号与某市刑警队新来的实习警察的警号仅差6个数字,这个明显的疏漏被民警们一时传为笑谈。
张策非常严肃地表示,对于作品中明显违反办案程序、涉及法律法规的硬伤就是不能被原谅和接受的。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创作者连拘留、逮捕的区别都没有分清,抓捕犯罪嫌疑人时不出具法律文件,特别是对民警办案的过程进行了不恰当的描写,不仅对广大的民警造成一种伤害,同时使观众对民警办案、甚至对司法程序都产生了误解,其后果就非常严重。“虽说影视作品是艺术创作,但观众往往会把其中一些描写与现实生活对号入座,由此对法律公正、司法程序产生的误解,会给现实生活、特别是对法律的理解带来很大障碍。”
比如在刚刚结束的电视连续剧《绝对控制》,剧中刑警薛冰采取绑架犯罪嫌疑人的方式,迫使另一个犯罪嫌疑人露出马脚。张策对此就非常委婉地表示:“这样描写会使观众产生一种误解,认为法律是无能的,因为警察都不得不采取非法手段才能破案;进而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民警在办案时是不是都会采取这样或那样的非正常手段,这样的效果就与艺术创作的主旨大相径庭了。”
艺术不等于生活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绝大多数民警都不看警匪题材的电视剧,一方面这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再同工作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影视作品中的警察及生活距离现实过于遥远。
在《绝对控制》中,刑警们前往华十月的公司传讯戴秉文时,个个身着警服,在公司大门外站成两排,人人大义凛然,威武无比。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刑警们的抓捕工作不仅没有这么神气,相反常常充满危险,长时间参与蹲守的民警往往会灰头土脸,为了工作方便他们经常穿着便衣,放在人群中是那么的不起眼。
在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影视作品中往往会跟上一段突审的场面。警察不是拍桌子就是怒喝连连,可实际上审
讯是一项非常有“技巧”的工作,有的犯罪嫌疑人“吃软不吃硬”,有的犯罪嫌疑人非常在乎警察是不是有歧视他的表现,因此民警会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性格特点制定审讯方案,寻找突破口,以取得审讯的最佳效果。在看守所的预审室里,记者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预审民警就像是在聊家常儿一样和犯罪嫌疑人谈案情,更多地是在斗智斗勇,而非一味地“拍桌子瞪眼”。
在抓捕犯罪团伙或是查抄赌窝、卖淫嫖娼行为的时候,因为现场人员复杂,民警必须细致地对每一个人进行登记并核实身份,这样的工作要比冲进现场的时间长得多,工作也乏味得多。记者更见过在看守所外,前来移交犯罪嫌疑人的刑警为了一份材料反复核实、补办的情景。这些繁琐的工作要是都如实地表现在影视作品中,恐怕观众会纷纷离开电视机喝水上厕所。
因此,艺术不是生活,但倘若艺术脱离了生活,甚至脱离了其赖以生存的法制环境,艺术就会产生最严重的不真实,而被人们所批评。
《绝对控制》的绝对硬伤
-在《绝对控制》中,引起争议最大的就是主角薛冰在办案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他将犯罪嫌疑人华十月绑架,以逼迫反一号唐子杰露出马脚,这种已经严重触犯法律的情节引起了观众的疑问,民警办案都需要采取非正常手段的话,还要法律干什么?
-作为一名女刑警,楚晓明在得知薛冰的绑架真相后,不仅没有及时向上级反映,反而替薛冰到关押华十月的地点送饭,该不该算是“同谋”,在薛冰被开除并移交司法机关后,楚晓明该不该承担相应责任?
-作为公安局长的女儿,尽管楚晓明随了母亲的姓,但按照有关规定,子女不应该被安排在父母担任领导的同一单位中,难道纪委尚没有了解到楚晓明的真实身份吗?
-当唐子杰下命令对薛冰实施24小时监控后,几名刑警身着警服轮番跟在薛冰身后1米处,堪称薛冰走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真是“寸步不离”,薛冰就是想去为华十月送饭都已不可能,更别说唐子杰寄希望于通过监视薛冰而找到关押华十月的地点。这恐怕是有史以来最愚蠢的监视办法,要是刑警们都是如此24小时监控犯罪嫌疑人的话,犯罪嫌疑人一定会在“逼迫”下改邪归正的。
-在副局长唐子杰已经被秘密侦查的情况下,甚至他已经被认为是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寻找华十月这样一个重大的行动、特别是直接关系到会不会由此找到唐子杰作案证据的情况下,这一行动仍被宣布由唐子杰直接领导,好像公安局里的人都是一群“糊涂蛋”。本报记者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