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阐述
当我认真的看完《一江春水》的文学剧本,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的民营企业家一家人在战火中经受洗礼,饱受煎熬的故事。
它让我为之震撼,我手中的剧本仿佛正在向我讲述发生在数十年的那些人们的悲惨命运以及和侵略者顽强斗争的一幕又一幕。它讲述的正是不同的人面对战火、面对侵略的不同态度,以及他们所经历的不同遭遇。
但是,到底该如何将这些动人的文字转换成画面呈现给广大的观众,我却犹豫了:这是一部有着特殊意义的电视剧,但它又不同于以往那些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影片。因为,在片中,既要有大时代背景的展现,还要主要人物的命运变化细节。
为了真实反映剧本中的故事,我和剧中的几位主要演员以及主创人员进行了多次研讨,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成型。而那也正是剧本中所要追求的那种境界。
首先,我对故事的走向和人物的命运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把片中原本存在的企业家与黑帮人物的争斗上升到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变成与日本侵略者的直接矛盾,加强矛盾的冲击力。使故事本身更加具有宁重的历史气息。
第二,在对演员的表演上,我做了几点重要的调整,针对几位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等特点做出了明确要求,使演员在表演上脱离以往战争题材刻画人物时容易出现的脸谱化问题,使人物更加鲜活,表演更加自然。
第三,对场景的要求。本片既然重点讲的是一位企业家家族中每个人的命运变化,那么企业家的住所自然也就是本片中的主要场景。在针对这个场景和片中其他主要场景的选择时,我本着大方、厚重、通透的原则进行了遴选,使得本片的场景既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要求,又具有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第四,对服装、化妆等方面的要求。虽然本剧表现的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旧貌,但在服装和化妆的要求上,我希望能打破以往时代特色的束缚,更加大胆地进行创新和演变。对几位主要人物的服装,我提出既要具有中国传统的服装特点和一定时代特色,又要加入一些新鲜时尚的点缀,使人物的服装更加贴近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在人物的造型上,我要求在不同时期要有不同的变化,特别是在抗战前以及抗战开始这两个明显时期要有强烈反差。
第五,对摄影和灯光的要求。在这方面,我的要求比较高,我要求摄影师对构图比例要具有设计,要有明显的景深、景别变化,而且要根据人物情绪的起伏变化控制演员的调动和机位的移动方式,使镜头再具有动感的同时,又不失去应有的厚重。而在光的要求上,我要求明显的明暗反差和光线对比,通过不同环境对光线的变化,突出气氛、刻画人物。
第六,本片的音乐。在这方面,我要求作曲和作词在注重三十年代时代特色的前提下,加入一些时尚的音乐元素,使整个片子要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但又在适当的时候有一些新鲜时尚的情绪变化,诸如加入部分爵士乐、探戈等。
第七,即是本片后期的剪辑制作,在本片的剪辑上,我希望打破传统的剪辑方式,在注重节奏和突出演员表演的前提下,加入一些特技手法和变格手段,使整个片子中暗藏一种动荡的感觉,更加暗显时代特色和本片主题。
以上,是本人对《一江春水》的一些制作理念和要求,要实现这些要求,还需要诸多同仁的努力和配合,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制作一部精品奉献给广大的电视观众。
《一江春水》制作总监、导演
于荣光
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