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人民网2003年8月5日讯 我一直认为,一部好小说,至少应该有两个特征,一是广为流传,通俗地讲,就是畅销,在这里畅销,在那里也畅销,今天畅销,明天还畅销,空间上具有普遍意义,时间上经得起推敲。二是深入人心,用术语讲,就是能够引起共鸣,读者跟着作者一起喜怒哀乐。这两个特征,又往往是后者决定前者,只有首先深入人心然后才有可能广为流传。而深入人心的作品,又必然是以人为本的作品,必然有鲜明的人物个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因为,最能拨动我们心弦的还是人类本身,尤其是个体的人物。从这个意义
上讲,徐贵祥的长篇小说《历史的天空》取得了一定成功,这部被普遍认为好看的小说,最大的亮点就是把人当人来写,因而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的新面孔,都是作者“创造”而不是“仿制”出来的,人物因为拥有鲜明和独特的个性而闪光。
《历史的天空》的主人公梁必达早年大名梁大牙,因逃避日军追杀到凹凸山投奔国民党军,阴差阳错闯进了八路军的根据地,在他犹豫的时候,一个青年女八路的及时出现,改变了他脱离八路军投奔国民党军的念头,就这一步,梁大牙从此就走向了战争和政治,并在其对立面、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张普景等人的斗争、磨炼和帮助下,逐步显示了优秀的品质和卓越的智慧,由一个不自觉的匹夫之勇成长为一名足智多谋的指挥员,最终修炼成为一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斗争艺术的高级将领。作品营造的地理和文化背景大约是在以安徽六安地区为中心的江淮之间,抗日战争时期,那里曾经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活动区域的结合部,因此那里的战争形势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作者采取的是虚虚实实隐隐约约的写法,实时实地,虚人虚事,因为“实”而具有历史纵深感和现实意义,因为“虚”而顿生空灵洒脱,作品写得既显磅礴大气,又有诗情画意。从人物分析入手,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主要特点:
首先,撇开一切社会文化的依附,让人格以原生状态登场。把人当人来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之所以会成为老生常谈,是因为在长期以来的创作实践中,由于传统文化或某些功利的驱使,我们并没有把人当人来写,而是把他概念化或者神话了。近年,在我们熟知的众多的中国战争小说里,人物往往一出场就是较为成熟的指挥员,政治智慧和军事才干都达到了相当水平。而《历史的天空》则反其道而行之,主要角色梁大牙是以不太光彩的形象露面的:订了亲的小媳妇儿因为厌恶他不愿意嫁给他而宁肯上吊自杀。逃脱日军追杀后,在八路军的营地里蹭了几碗萝卜炖肉白米干饭,吃饱后又看不起游击队的破枪,老是算计要到国民党军队去“混个团长司令干干”。即便最后留在游击队里,动机既不是为了抗日,也不是为了革命,而是因为门口出现了年轻漂亮的女八路??东方闻音,这才脑子一热,冲口而出:“也好,这个八路咱就先当着试试。”
这一试就试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韩秋云(梁大牙的未婚媳妇)在梦中向梁大牙开枪的时候,梁大牙正在另一个地方同四个鬼子兵拚刺刀。如此重大的人生转折,居然让作者儿戏般地处理了,这种开卷即来的错位,妙趣横生,悬念天成。
早期梁大牙的人格基础,得益于传统文化的熏染,他把大戏里的一句唱词半生不熟地吞进了肚子:生当啥鸡巴杰,死做啥卵子鬼。他从乡村民间演义里知道了岳飞和文天祥。参加革命之前他无疑是个草莽英雄,参加革命之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他还是一个草莽英雄。一方面,他在战斗中屡屡得手,一方面又经常暴露出个人英雄主义、本位主义、小农意识、刚愎自用等等毛病。在他的身上,集中了那个时代中国农民军人的许多突出的优点和缺点。但难得的是,他的优点大于缺点,缺点无伤大雅,优点至关重要。梁大牙虽然是误入革命阵营的,但几十年后,他成了成熟的、成功的革命者,而那些当初抱着革命理想、满腹革命理论、一看见梁大牙就想摸枪的“正宗的布尔什维克”,除了叛变和变质的(如李文彬和江古碑),只有极少人(如张普景和窦玉泉)勉强能够跟上梁大牙的步伐,而且最终都成了梁大牙的生死之交甚至是追随者。这种命运变化的巨大落差,注定了作品拥有广阔的创作空间,可以拨开政治的、集团的乃至民族文化的浮土,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深处,去考究彼时彼地人物的真实心理和微妙变化,塑造出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而不是意念的符号或者是由意识形态堆砌出来的雕像。同时,由于不避讳梁大牙最初的非革命动机,因而可以从容地揭示革命阵营内部的人格对比、较量、演进和认同过程,也这就使得作品迭宕起伏,峰回路转,引人入胜。
其次,让大环境成为人物的舞台,让小环境成为人格的炼狱。刚刚参加抗日队伍的梁大牙,既谈不上有明确的政治信仰,也谈不上有革命的目的。他跑到凹凸山是因为无家可归,参加队伍是为了糊口谋生。但是,游击队的领导人杨庭辉却从这个莽汉的身上看到了亮点:有正义感,不怕死。这就足够了,在当时的背景下,只要有这两点,参军就可以当连长。显然,杨庭辉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信仰的象征,他对于梁大牙的调教和使用,看似离奇,却不出格,显露了超凡绝伦的艺术。作品里有这样几个镜头??之一:下午杨庭辉找梁大牙谈话,要提拔他当县大队长,由于梁大牙提出要东方闻音同去“并肩战斗”,当天晚上,支队政治部主任张普景便在会上提出要枪毙他。之二:东方闻音赴任之前,张普景沉重地找她谈话,“你是要到一个十分险恶的环境里战斗了,”张普景并且送给她一把手枪,暗示她必要时对梁大牙采取果断措施。之三:梁大牙带队到斜河街除掉了一批汉奸,但还没有回到营地,月黑风高之夜,县大队政委李文彬就派人到分区送了一封告状信。
一方面是杨庭辉力排众议始终重用梁大牙,一方面是张普景等人坚持不懈地控制并且始终想除掉梁大牙。耐人寻味的是,杨和张的出发点都有其正确性。梁大牙在战场上确实出尽了风头,但是离开战场,他又确实有许多非革命的行为,譬如勒索新战士的新鞋,打骂顶头上司,打了胜仗让战士用担架抬着他行军,追撵调戏地方女干部,私自带队闯进敌占区为其干爹拜寿,等等不一而足,倘若按照严格的标准,委实杀不足惜。但杨庭辉不这样看,他有一句经典的说法:非常时期用非常之人,我们共产党石头都能炼成钢,未必就改造不了一个梁大牙?正是由于梁大牙在战场上的优秀表现和非战争状态下暴露出来的人格缺陷,也由于杨庭辉和张普景对于梁大牙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重用和扼杀,反复冲突,时隐时现,使得作品悬念迭起,扣人心弦。当然,杨庭辉作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对梁大牙的重用不是盲目的,他在委以梁大牙重任的同时,也给他派去了一名战术行家和一名锄奸干部,他并且默许张普景在梁大牙的身边安排监视人员。他让敌人证明梁大牙优秀的一面,让张普景来掣肘和修剪梁大牙不优秀的一面,从而构成了一架梯子,为梁大牙的人格提升提供了支撑。
第三、用情感构建的河流,作为洗礼人格的温床。梁大牙的爱情史是他人格发展史的一条重要辅线。参加革命之前的梁大牙对于女性的追逐,可以用本能来解释,但是,自从东方闻音出现以后,一个崇高的概念??“爱情”这两个字开始注入到梁大牙的生命之中。东方闻音是在关键的时刻出现的关键人物。她始终用一双纯净的、善良的、信赖的目光看待梁大牙,这反而使梁大牙在困惑中收敛了鲁莽,不敢轻易造次。她的武器就是她的坦诚和美丽。在两性关系上,梁大牙因她的无邪而无为,因她的纯净而纯朴,因她的美丽而美好。梁大牙从最初握着她的手不放,到别有用心地要求她和他一起到陈埠县大队并肩战斗,再到尊她为师,直至后来发展成为真正的爱情,生离死别石破天惊,上演了一场崇高的爱情绝唱。当初杨庭辉之所以冒险派遣派她同梁大牙“并肩战斗”,不排除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有以柔克刚的意思,但梁大牙在东方闻音面前表现出来的多情乃至于柔情,却是杨庭辉始料不及的。这大约就是“以柔克刚”的效力。梁大牙在一跃成为军分区司令员之后,毫无往常升迁之后喜形于色的表现,居然蒙头大睡,声称心里难过。你可以为他设想一百个难过的理由,但你很难想到的是,他难过的是自己没有文化,为没有文化而在东方闻音的面前热泪长流。就从这一天起,梁大牙(此时已改名梁必达)从一个匹夫之勇向着一个成熟的文兼武备的军事指挥员的目标迈进了。
第四、竖起尊严的丰碑,提升人格的高度。梁大牙之所以最终从人格的底线提升到高峰,与外部环境有很大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慧眼识英雄。江山板荡,急需用人之际,杨庭辉等人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大胆、放手使用梁大牙并予以保护,使梁大牙这棵苗子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终成栋梁之材。2、时势造英雄。日本侵略军来了,有仇可恨,有仗可打,有人可杀,梁大牙的所有长处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否则,让他去种田,很难保证他是个好把式。3、沃土育英雄。作品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张普景。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张普景的秉性:固守信仰,忠于职责,疾恶如仇。他是先有革命信仰、先掌握了革命理论才参加革命的,因此他很蔑视乃至厌恶梁大牙这样的“投机分子”。他在同梁大牙的各种错误行径斗争中,吃尽了苦头,有一次还差点儿被梁大牙指挥手下的战士捆了起来。他似乎就是一把子弹上了膛的枪,始终都在瞄着梁大牙,单等抓住证据就发射,很多坏事他都怀疑是梁大牙干的,但每次都因证据不足而悻悻作罢。用今天的话说,张普景是个很讲政治的人,但他的讲政治是通过讲政策来体现的,他只认政策不认人,一切按规矩办。凹凸山搞所谓的“纯洁运动”,江古碑和李文彬捏造罪名逮?
抗战结束后,张普景一直是梁大牙的搭档,二人平起平坐,分庭抗礼,梁大牙始终无奈他何,而常常被他奈何。有一个情节很能说明问题??“文革”中,梁必达从军长的位置上被罢官,同参谋长陈墨涵一起下放到某农场劳动,有天闲聊,梁必达得意忘形,回忆起抗美援朝期间同苏联护士柳芭的一段暧昧故事,“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突然听到张克思在外面喊,老梁,梁大牙,你要是敢违反纪律,我先捆了你去见彭老总。我的个天呐,见彭老总那还得了,那还不把我毙了?我赶紧提起裤子,这一提,还好,革命的小裤子还系在咱的腰上,我的胆子顿时就大了,狗日的张克思,老子不怕你……”,陈墨涵说:“当年梁师长回丹东疗养,张政委还在朝鲜的东海岸,不可能在你门口喊叫。”梁必达笑了:“什么叫做贼心虚呢?就是这个道理。我后来有了一个毛病,脑子里只要有点什么不好的念头,眼前马上就钻出个张克思……”由此可见,梁大牙的人格新生与张普景不屈不挠地斗争密切相关。
张普景这样的人在“文革”中是必然要倒霉的,然而,让人意外的是,他被打倒的原因是因为保护梁必达。他先是被造反领袖江古碑关了禁闭,然后半真半假地精神失常,再被降职到农场的副军长窦玉泉保护起来。落到这种地步,他还向窦玉泉提出了一个荒诞的要求,要召开干部大会,他要就部队的战备问题作一场报告。几个老战友绞尽脑汁,才给他演了一出空城计。报告居然十分精彩,几乎听不出是一个精神病人的话。窦玉泉愣了半晌才回过神来……高高地举起了巴掌,五个指头一起耸向空中……录影机开始转动,顿时掌声哗哗掀起,长时间经久不息,潮水一般涌向礼堂的每个角落……就在这一片掌声中,张普景的身体微微后仰,嘴角边凝固着一丝轻微的苦笑……那根刚刚点燃、只吸了一口的香烟,夹在他僵硬在胸前的指间,缕缕蓝烟袅袅上升……张普景是死在幻觉中的岗位上的,他以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于是他就彻底成为梁必达人格境界中永远不倒的丰碑。
第五、以人格的统一战线为基础,建立战争的统一战线。《历史的天空》覆盖面较大,就抗日战争阶段而言,铺排的场面有正面、敌后、城市、乡村,涉及的武装力量有八路军、国民党军、正规军、游击队、日军、伪军……在这错综复杂的战争背景下,国民党军第79团团长石云彪是一个值得放大细看的人物。石云彪的部队是在国民党军队派系倾轧中残存下来的,历经沧桑,即便以抗日的名义被收编,也还被顶头上司刘汉英视为在背芒刺,屡欲借敌之手削弱之消灭之,每有恶战,石部必然首当其冲。在一次阻击战中,由于刘汉英用兵不公,79团受到重兵包围,而刘汉英嫡系部队诡秘撤离战场,此时石云彪明知战之必亡,部属也跪谏撤离,但被他断然拒绝。他平静地从口袋里扯出一团丝绸,系在身边的小树上,对部属说:“打完这一仗,假使还能找到我的尸体,就把我埋在这里吧。”那在风中猎猎作响的丝绸上赫然写着:国军上校石云彪在此战死??往后的情形就可想而知了,刘汉英的主力退如潮水,整个战场只剩下79团独力支撑,战至最后,石云彪身中数弹,仍挥刀与敌肉搏,手中的大刀划了一道流畅的弧线飞出三丈开外,一名东洋军官顿时身首异处,石云彪这才“血如喷虹,大笑气绝”。
当年,从蓝桥逃出来之后,陈墨涵、韩秋云同梁大牙等人分道扬镳,是因为他要投奔八路军,然而又阴差阳错撞进国民党军队。几经反复,陈墨涵最后也就留在了79团,并在石云彪近乎凶残的栽培下成了一名战术专家。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石云彪这样的长官,陈墨涵是不可能留在国民党军队的。从军之初,他几次同韩秋云密谋,“还是要到山那边找八路军”,但是,当他了解了79团的底细,熟悉了石云彪的历史之后,他放弃了“跳槽”的想法,这个改变是通过对石云彪的人格认同才形成的。与其说他是投奔了国民党军,不如说他是投奔了石云彪。石云彪战死之后,他成了石云彪灵魂的代言人,他忍辱负重,同刘汉英等人虚与委蛇,但是,他固守了思想的独立,保持了人格的清白??他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参加内战。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不久,他就率部起义了。
似乎是同凹凸山南八路军里的东方闻音相映照,《历史的天空》在凹凸山北国民党军里也安排了一位女性高秋江,这个身怀绝技的冷艳女子对于射击有着如醉如痴的热爱,在潜进洛安州开展谍报活动期间,她可以说是杀人不眨眼。那么,高秋江的战斗激情是哪里来的呢?她的内在驱动力无非是两个,一个是热恋,一个是失恋。79团团副莫干山是她青梅竹马的恋人,但由于不是门当户对,早年遭到家庭棒打鸳鸯,高家老爷放出话来:“姓莫的小子倘若再敢纠缠小姐,打断他的腿。”后来二人分别从军,虽然殊途同归,心灵却是天各一方,因为莫干山对她心灰意冷,并且已经娶亲。但她深深地爱着莫干山,莫干山是石云彪的铁杆股肱,是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的“杀敌悍将”,她为着自己热恋莫干山,也为着民族热爱莫干山,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莫干山就是她的祖国。因此,在得知莫干山不明不白地死去之后,她的心冷了,枪口却热了,在一次国共双方谍报人员联手除奸的战斗中,她坚决地推走八路军地下工作者俞真,却将敌人追杀的火力引向自己。
我们不能说人格的魅力可以超越国家和民族,更不能说它可以取代信仰和理想,但是,任何一种崇高的信仰都必须是以个体的人格为建筑基础的,民族和政治集团也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成员的人格决定了民族和集团的总体素质,也决定了民族和集团的凝聚力。而在文学作品里,凡是无法调和的冲突,最后都必然落脚于人格的冲突,凡是美好和伟大的事情发生,最后也都必然落脚于情感的美好和伟大。无论是民族、政党、阶层……没有任何一个群体能比一个个体的人更让我们感动。我们可以让这些人站出来??梁必达、张普景、东方闻音、石云彪、高秋江……只有他们作为个人站起来了,他们的整体也就站起来了,他们的民族也就站起来了。他们的形象光芒四射,照耀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