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毕淑敏见“红”又见“血” 细说《血玲珑》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3月31日11:33 新浪娱乐

  根据国内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同名小说改编的《血玲珑》正在湖南卫视金鹰剧场热播,剧中渲染的伟大母爱深深地感动了万千观众。毕淑敏在创作小说时的感触是什么?她又是怎样看待电视版的《血玲珑》?笔者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了毕淑敏。

  爱惜生命精神治疗

体验佳能,获佳能大奖! 庆祝三星YEPP新品上市
首届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LG寻宝 好运连连!

  笔者:许多观众都看过根据你同名小说改编的《红处方》,这次的《血玲珑》关注医学或疾病问题的小说,你为什么对这类题材感兴趣?

  毕淑敏:我16岁时离开北京到西藏阿里当兵,酷寒、缺氧和边防军的艰苦,可真把我给吓坏了。觉得人的生命太脆弱了,时时都会死亡。于是我决心让自己的一生要过得有趣有意义,还要于他人有益。我要把自己在高原11年所体验到的生命的宝贵,传达给他人。这就是在我的长篇小说里一以贯之的主题——爱惜生命。

  笔者:疾病向来与人的精神状态相连,而《血玲珑》和其他作品又致力于探讨绝症病人和他家属的心理历程,你认为它的意义何在?有什么风险吗?

  毕淑敏:以绝症病人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喜欢看。我觉得绝症在人生这张卷子上,是一道占分最多的不可回避的大问答题。看看我们四周吧,当谈到绝症的时候,那种普遍的恐惧哀伤和避之惟恐不及,就是明证。作为家属,也不知如何面对罹患恶疾的亲人,普遍生活在欺瞒和伪装之中。当死亡不能避免的时候,我们总还可以有相濡以沫的真情,这是人生的大悲苦。否则,我们就真的被厄运击倒了。我特别想传播“死亡是成长的最后阶段”这样一个积极的心理学观点。

  笔者:你的小说中经常提到“精神救援,精神治疗”,你认为绝症病人或他们的家属看你的小说或是电视会有帮助吗?

  毕淑敏:我不敢奢望一本书能有多少救援的价值在内,而只是想传达一种精神的握手。当你以为你所遭遇的困境绝无仅有,当你以为无比孤独的时候,也许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哀伤和痛苦与你同在,也还有很多坚守和胜利伴你左右。

  笔者:这部小说题材虽有些沉重,但故事却很好看。从《红处方》、《血玲珑》到《拯救乳房》,你一直尝试着讲一个好看的医学方面的故事,这固然得益于您的人生经历,但真正要将“医学真实”和“故事好看”结合得完美,是不是很难?

  毕淑敏:我迄今所写的长篇小说都和医学有关,我喜欢医学,也喜欢文学,在小说中,我把这两种喜爱搀合起来,挺快活的。医学术语通常是艰深和晦涩的,医学话题也很令人沉重。我竭力想把肃穆的题材写得轻松一点幽默一点好看一点。如同那些很苦的药粉,裹一层美丽的糖衣。

  电视剧《血玲珑》更符合生活逻辑

  笔者:如果从您的人生经验和道德准则出发,您认为在小说结尾处,抽骨髓的针应不应该扎呢?  

  毕淑敏:我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一切都是如此矛盾。

  笔者:电视剧《血玲珑》包含了伦理、科技、言情等多种因素,还有一个通俗曲折的故事外壳,您如何为这部电视剧定位?您估计您的读者看过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毕淑敏:出版社编辑评价《血玲珑》是“大雅大俗”。有的读者会被故事的悬念牵着走;也有读者能领会其中生命的内涵、科学的两难处境等话题。我希望传达出自己的思索和忧患。

  笔者:您满意电视剧编剧对你小说的改编吗?

  毕淑敏:这个问题你更应该去问我的读者。其实电视剧只是沿用了小说的一条主线:血玲珑计划,整个剧情淡化了医学试验过程中所面对的艰难抉择和必须做出的牺牲,还有涉及的一系列法律责任,但我相信观众也是可以接受的。

  笔者:您对剧中演员们的表演怎么看?

  毕淑敏:我听说演卜绣文的演员王姬她自己的孩子也在美国治病,有这样的亲身体会,我相信她会把卜绣文这一母亲的伟大形象演绎的很好。(湖南广播电视报罗毅)


评论 | 电视剧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血玲珑》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