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看《牛虻》小说,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与那时相比,现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我本人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也在改变。如果完全象小说所描写的那样,一味宣传革命精神,崇尚暴力行为,不仅不会被今天的观众所接受,连我本人也不会接受。我又重新看了前苏联根据《牛虻》小说改编的两部电影(一部拍摄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部拍摄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表现的也都是革命的主题,具有强烈的反宗教色彩。而当前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并存的世界,不象过去给我们灌输的那种“非此即彼”的观念,只能
有一个主义,一种信仰,不是是东风在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们今天如果仍旧表现那种偏激的“唯我正确”的主题,是与时代精神不相符的。所以,今天拍摄《牛虻》,必须立足于当代社会和观众的需要,以新的视角来诠释剧情和人物。
人类不同于动物之处,就是有精神追求、精神寄托。这是人与生俱来的需要。中国现在很多人正在从人蜕变为动物。而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没有精神支柱,就很危险。一个社会也是如此。
人活着,总要有一个精神支撑,所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一个人不管你信仰什么,只要你为你的信仰而奋斗、而献身,你就是值得尊敬的。如果一个社会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精神追求而努力而奔波,这个社会一定会是个有生命力的社会。
这就是促使我接拍这部戏的动机和它的现实意义。我希望人们坚定信仰,追求理想,不管你的信仰是红的,白的,棕的,黑的……只要你真诚地信仰它,执着地去坚守它,你就会成为一个生气勃勃的灿烂的生命。你身处的这个社会就会变得纯净、美好,充满勃勃的生机。反之,这个社会就会充满迷茫、私欲、仇恨、争斗。这部戏歌颂的,是爱,是信仰。我们通过这部戏把这个主题表达好,就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