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这样一家民营动画公司,2002年与法国合拍了动画片《马丁的早晨》,拍竣当年就入围动画界的奥斯卡盛典——“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20多个欧美国家的电视台购买了该片的电视播放权。
2003年10月,这家公司投资的另一部合拍电影《中华小子》,凭借5分钟样片参加戛纳秋季电视节,向全球预售了价值4000万元的电视播映权,影片还未开拍就100%完成了成本
回收。
先做加工者再做投资人
稳赚不赔的神话如今居然在中国动画人身上实现了,不少国内同僚在提到这家做加工片出身的上海民营动画公司时,都流露出一种难掩的酸涩——张天晓和他的今日动画公司走了一条与国内绝大多数民营动画公司完全不同的路。
作为公司总裁和艺术总监,张天晓从不讳言公司是以做加工片起家。张的加工原则是:从来不做美国片和日本片,只做欧洲片。在他眼中,美国和日本动画,所有的片子大同小异,相对而言,欧洲片比较有个性。
几年中,张晓天和他的团队被认定为全球前三个最有品质保证的制作基地之一。
正是在这样的历练基础上,张天晓得以和法国合作投拍了动画片《马丁的早晨》,这一次,他不再是简单的施工方,而是投资人和联合制片,参与到动画片的全程运营,特别是国际市场的销售环节。国人长期以来置身其外的国际动画市场的规则,渐渐在张天晓眼前袒露出来。
虽然是一部合拍片,但《马丁》的创作部分有80%~90%是上海公司完成的。
做为民营的动画制作公司,走到这一步和张天晓本人的经历背景分不开,他曾经在法国学习动画制作,并在一家知名的法国动画公司担任艺术总监;回国后担任过上海电视台动画制片厂的副厂长。
他说,中国动画如何“登堂入室”,是中国动画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张天晓认为,国产动画在技术上跟国际差别不大,而故事题材弱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还是制片的问题。
“国内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故事创作队伍,为求稳妥,这样的队伍在题材上只能从故纸堆搬到新纸堆。而在讲故事的方式上,缺乏调查研究,一味依靠业内权威的意见,导致故事根本不能吸引孩子。”张说。
参与投资才能参与“玩”
走向国际市场是动画片发展的大趋势。国际化的前提首先是与国外合作——与不同国家合作拍片、先预售后开拍,这些已是国际动画市场惯例的东西,现在在中国人看来还相当陌生。
韩国做外加工的历史比中国更久,但通过不断加深与国际的合作,现在韩国已成为动画出口大国。
以法国为例,近年来法国拍摄的动画作品,几乎没有一部不是与外国合作的。法国政府对合作拍片也有着很强的鼓励政策。
在动画片预售方面,目前国际上的惯例是,通过预售,要先取得预计成本的60%~70%,一部片子才能开拍。如果达不到这个数字,就索性不拍。预售的方式非常吸引人,但它的具体操作,需要依靠强大的国际销售网络,这正是外国合作者所能带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
在张天晓的亲身经历中,他认识到:中国动画要进入国际市场,关键的一步是参与投资。只有参与投资,有了说话的权利,才能摆脱别人“不带着玩”的状态;有机会去国际动画市场的核心地带观察、了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动画制片人。
《中华小子》已是今日动画的第三部境外投资片,也是中国色彩最浓的一部,在戛纳参展时,各国片商评价:该片的绘画风格既不像迪斯尼,也不像日本片,而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片。
在张天晓的计划中,公司的下一步,是将完全由中国人创意的片子,送到国际动画片的销售系统中去。本刊记者/曹红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