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从上海返回南京的知名作家周梅森告诉记者,他将和上影集团合作,把刚上市的新作《我主沉浮》拍摄成30集的电视连续剧,目前已定在9月开机。记者了解到,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的《我主沉浮》只是周梅森规划中的百万字长篇三卷小说的第一卷,这部解构25年中国改革历程的小说首印10万册,目前已全部发出。
要读懂中国这本大书
《人间正道》、《绝对权力》、《国家诉讼》……由于大量反腐小说的畅销以及电视剧的热播,周梅森被贴上了“官场作家”的标签。在《我主沉浮》中,周梅森通过架构一个经济大省的是是非非,诠释自己对中国25年改革的反思与回顾。这部作品创作中难点很多,除了时间、领域上的大跨度,主人公省长的身份也使得小说在写作层面上更有难度。但周梅森对这部作品依旧是非常自信,“这25年的改革对我的影响相当大,在此之前写了那么多官场的政治小说,我觉得自己生活、写作等方面的积累已够了,我不能就这么轻车熟路地写下去,必须有一个反思,对自己、对过去、对整个中国改革发展的反思。”
从别字连篇的小矿工到大家熟知的名作家,从下海经商做金融房地产到自己找资金拍电视剧……多种角色的跨度和生活经历确实让周梅森积累了相当多的写作财富。“我要读懂中国这本大书,我觉得现在时机已成熟了。”周梅森告诉记者,长篇小说《我主沉浮》计划写作100多万字,第一卷已分别在《收获》今年第二、第三期刊发了,而作家出版社推出的就是第一卷的单行本。
认为任何事都有游戏规则
继《国家诉讼》担纲制片人后,这次周梅森将作家、编剧、制片三种身份全部揽上了身。
有了此前《国家诉讼》的成功案例,不少周梅森的朋友都笑称他是“中国最精明的作家”。“他们都说我虽然是种麦子的人,但是却从来不卖麦子。我总是先把麦子磨成面粉,甚至这样还不够,还要把面粉做成面包,烘烤出来放在面包店里才开始叫卖!”
从作家到编剧再到制片人,周梅森对此看得很淡,他认为担当制片人更可以表达他自己的审美追求。但是这种角色转换不会出现创作障碍吗?周梅森告诉记者:“我写小说时从来不考虑电视剧的因素。比如小说中长达10万字的历史陈述和铺垫,在电视剧里可能一闪而过甚至完全没有表现;同样,我在改编剧本时又会完全抛开小说,这是两种艺术表现形式,该大删大改的时候,我绝对不会因为是自己的作品就姑息迁就。”至于制片人,周梅森显得更谨慎,“电视剧是集体制作,而且必须对投资方负责,所以有时我也会陷入挣扎,但是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有游戏规则,有所得必有所失。只要我们都希望奉献一部受观众欢迎的片子,就容易达成一致了!”
不会放弃作家本位
由于三位一体,外界流传着“周梅森产业链”的说法,周梅森把这种说法更多地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他表示,“周梅森”三个字如果真能成为品牌,给他是积极的动力和压力。他希望自己写的书不会让读者失望,电视剧会让观众喜欢,也希望周梅森代表着物有所值的艺术作品。
虽然做制片人给他在收入等各方面都带来很多收益,但周梅森还是认为他有作家本位的情结。“我已经48岁了,我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周梅森透露,9月份电视剧开机后,等一切走入正轨,他就马上动手写《我主沉浮》的第二卷,他希望争取在3到5年的时间里完成这部长篇作品。信报记者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