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感情是婚姻的生命--有感《空房子》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7月01日17:40 新浪娱乐

  “ 感 情 是 婚 姻 的 生 命 ”

  ——看19集电视连续剧《空房子》

  是怎样阐释婚姻这门“学问”的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激光矫治近视安全吗?
3D魔幻宫之战 激情六月彩铃大奖

  曾 庆 瑞

  看电视剧《空房子》,没有人不赞成剧中两个中年女子杨红英和丁亚兰对于人生的一种感悟:

  “世界上最复杂的关系就是夫妻关系。”

  “婚姻是门学问。”

  当《空房子》的创作者们把这种人生的感悟用电视剧作品表述出来,进而传达给观众的时候,想不到,就是这一堆平凡的琐事,一桩寻常的题材,一种世俗的心灵体验,一类普通的人生哲理,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思想上的震撼,艺术上的感染。这,得益于电视剧的创作者们自己的人身阅历,得益于他们用镜头讲故事的艺术功力。

  这部戏的出品人郑凯南说,《空房子》是《空镜子》的“姊妹篇”,也是万科影视公司“女性三部曲”的第二部。跟《空镜子》一样,《空房子》说的也是两个普通女人追求爱情的故事。所不同的是,《空镜子》里孙燕和孙丽是亲姐儿俩,《空房子》里的杨红英和丁亚兰是情同姐妹的铁姐儿俩;《空镜子》说的是两个二十六七岁女人的情感故事,《空房子》说的是两个三十六七岁的女人的情感故事。年龄相差十年,女人内心情感的复杂程度增加了,故事也更好看了。看完《空房子》,我觉得郑凯南这话说得很贴切。

  这里,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空房子》的创作者们对于生活有自己的独特发现和独到理解。

  我在前年评说《空镜子》的时候,曾经提到过编剧万方接受采访的一次谈话是:“生活是方方面面的,但是婚姻和情感有一种提纲挈领的力量,是最触及人们本质的感觉的。……婚姻这个东西是你骗不了人更骗不了自己的。而且这是每个人都经历的东西,谁的生活都摆脱不了婚姻,所以人的复杂、多面,在婚姻中最能充分得到体现。”现在,到《空房子》,万方有了另一番的感受是:“女人的了不起就在这个地方,不管他们走了多长的路,穿过多长的岁月,她们的心都不会麻木,对爱情的渴望永远像一团小小的火种,像燧石,有了这块坚硬的磨不完的燧石就有了希望,就能点起火,就能燃烧……”恰恰就是这样的感受,和郑凯南相契合了。郑凯南就说:“常有人问我,你活了五十岁了,还相信世间有真正的爱情吗?我说,爱情这东西,你要是不相信有,它就没有;你要是相信它有,它就真有。我是女人,女人一辈子都在追求爱情,不管高低贵贱,不分年轻年长,到老,到死,都依然紧抱着小时候那个布娃娃活在爱情的憧憬之中。”我还想说到导演陈国星。虽然是个男人,但他坦陈:“剧本所表达出来的婚姻问题,和由此产生的情感离异,危险的生存状态是我所经历过的,人物情感表现是我真切体验过的……几个主要演员也大都有和人物相近的经历,太理解这些人和事了。”说到演员,有意思的是,郑凯南、万方、陈国星他们三位,居然不约而同地想到,剧中人物杨红英的扮演者,非宋丹丹莫属。而宋丹丹自己,只看了三集剧本就表示,这杨红英她可是演定了。这不奇怪。郑凯南告诉我们,宋丹丹自己就是一个离过婚又重新获得了爱情的成熟的女人,她把自己对于人生和爱情的感悟毫不犹豫地告诉了我们,讲到她刚刚离婚那段日子一个人是怎样像热锅上的蚂蚁那般孤立无助,讲到她的父母一辈子争吵,连她和哥哥都打算劝他们离婚算了,没想到晚年的父母却出人意料地彼此容忍和谦让起来,似乎要弥补青年时代所有感情的裂缝……结果,宋丹丹提供的很多生活体验都被万方吸纳和补充到剧本之中了。

  我们不能不承认,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这样一种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理解,对于女人来说,实际上就是人对于生命的一种独特的感悟。这种感悟,恰恰就是我们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起点,一块基石,一股巨大的动力,一种成功的保障。可以说,正是这样一种发现、理解和感悟,使得《空房子》把自己的影像艺术叙事凝聚到了一个焦点,那就是,从女人的视角来告诉我们广大的观众,为什么说,在复杂的夫妻关系中,感情是婚姻的生命?

  于是,剧中的两个中年女人杨红英和丁亚兰,甚至还有杨红英的婆婆和丁亚兰的女儿,都被赋予了阐释爱情和婚姻的角色使命,都在努力证明婚姻是一门学问。

  你看,杨红英还是一个小造纸厂的工会干部的时候,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碰到厂里女工们的家长里短,她侠肝义胆,拿出去的是一幅暖人的热心肠,思维清晰,伶牙俐齿,再加办事公道,使得她年纪不大却有一份不错的人缘,颇有一些亲和力。在家里,为丈夫、为儿子、为一个愿望中的完整而又美好的家,也一心操劳,无私奉献,就是为儿子扬扬被宠被惯被溺爱而跟婆婆闹矛盾,还因为丈夫刘永明太懒而心烦,时时表现出来有些女人爱唠叨的毛病,她也还是一心一意要把这个家营造成爱的小巢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她以为,她把种种美好而又实用的东西都拿回家来了,自家房子里不是那种一无所有的空荡荡的“空房子”,而是满满的像是什么都有了。环顾四周,房子里,东西在,人也在,该在的似乎全都在,于是满足,安于现状,于是以为自己的爱情绝无缺憾,婚姻完美无缺。她不会意识到,此时此刻,危机已经在悄悄地降临。她过于大大咧咧了。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忙忙碌碌的日日夜夜,她眼波失去了动人的光彩,皮肤也不再光洁红润,连夫妻生活也会一两个月才有一次,房子里该有的东西又像是在一样一样地减少以至消失。刘永明对她没有了激情,甚至没有了热情,甚至眼里都看不见她这个人的存在。他嫌她头发里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厨房油烟味儿,嫌她身上穿的干活的罩衣有一股子臭味。杨红英刻意修饰打扮一番,反而让他觉得滑稽可笑。本来,万方在剧本里有一个极具隐喻意义的提示是让他们“装修房子”,在“重新装修”中,两个人一起来为这个家增添一些感情的或者说爱情的因素,氛围,让这房子里的爱情的火重新燃烧起来,还一直燃烧下去。可惜,两个人都不把这“装修房子”放在心上,修复爱情的机会就这样在大大咧咧中擦肩而过了。这时,一个“第三者”——年轻而又浪漫的小周玲闯进了这个家。刘永明总是谎称“有事”而从他和杨红英共有的房子里“逃亡”,频频去和周玲约会,喝酒、唱歌、看电影、听诗歌朗诵会,还双双去游泳嬉水,……这时候的刘永明,分明是觉得,他从杨红英身上再也得不到的东西,都从小周玲身上可以得到。他于是沉醉在温柔乡里,迷失在婚外的恋情中。杨红英想用“装修房子”来挽救他们的婚姻,却还是为时已晚。终于,离婚,杨红英从这房子里被“放逐”。她没有了家,没有了儿子,甚至因为离婚还失去了刘永明用他“处长”的背景为她在造纸厂解散后谋求到的一份工作,还有,连她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的和丁亚兰的不渝的友情也因为两个人之间的一场误会而失去了。她重新奋斗了。她到汇宾大厦当清洁工,当管理员,直到当了那里的管理部门的一个十分优秀的经理,优秀得让她在台上作报告让刘永明在台下听。她和丁亚兰重归于好了,她又有了做人的自信,有了生活的乐趣,也有了再来搭建自己的“房子”的愿望。。她偶遇一个善良而又钟情于她的人,医院里开救护车的司机赵军。她真的想要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了。她朦胧地开始了这个再来“搭建”自己的“房子”的过程。然而,待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婚姻这终生的大事,真的就显示出来,你骗不了别人,更骗不了自己。人的复杂、多面,真的就在婚姻中最充分地得到体现了。为了儿子扬扬要到日本参加夏令营,杨红英不得不和刘永明假扮一次夫妻以便在“家”中接待一个日本小朋友。就这样,她不得不和刘永明“重逢”。就是在这“重逢”之中,她不得不承认,她要的还是一种有爱情的婚姻。这种婚姻,不在赵军那里,还是在刘永明这里,在儿子扬扬牵挂着的自己原先拥有过的“房子”里。就像剧中那首歌唱的,“有一种约会,一生只有一回。”“有一种依恋,暗淡日月光辉。”当然,这时候的刘永明,已经迷途知返了。那位小周玲,害怕做第二个杨红英,也早已离他而去了。杨红英和刘永明都明白了,只有感情才是婚姻的生命。他们开始了对自己的爱情的“房子”的真正的“装修”。他们似乎要弥补过去的年月里所有感情的裂缝,真的要把种种美好而又实用的东西都拿回家来了,要让自家房子里不再是那种空荡荡的“空房子”,而要满满的什么都有了。

  丁亚兰也是那种一辈子都在追求爱情的女人。不管高低贵贱,不分年轻年长,到老,到死,她都是那种依然紧抱着小时候那个布娃娃活在爱情的憧憬中的女人。这个女人,外表秀丽柔弱,内心倒也坚强。她和丈夫一直恩爱无比,以至恩爱得让杨红英羡慕不已。没想到,出差到上海,丈夫不幸遭遇车祸,她去捧回的只是一盒骨灰。心里永存着原先的恩爱,丁亚兰曾经誓言不再走进婚姻。不料,在整理丈夫的遗物的时候,她发现,丈夫一直秘密地保存着他初恋情人的照片和情书。她受不了这样的刺激。慢慢地,她意识到,自己不能放弃对于美好爱情和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她也要给自己的心找到一个家。她先是碰到了杨道远。不料,杨道远其人,初次见面就灌醉了丁亚兰,强暴了醉酒的丁亚兰。随后出现的季曙光,在给丁亚兰装修美容店的工程中走进了她的生活。这个季曙光,年轻,充满活力,也算激情浪漫,虽然比丁亚兰小了十多岁,倒也还真的对丁亚兰动了真情。丁亚兰堕入情网了。就像片尾的歌唱的:“有一种寻找,追逐千山万水。”她几近痴迷地追逐着季曙光。不顾女儿的反对,她主动地投入他的怀抱。直到亢奋不已地安排这梦幻中的婚事。然而,美梦还是破灭了。季曙光知道了杨道远的事儿,更主要的是他和装修公司的另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设计师又狂热地出双入对、耳鬓厮磨起来。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丁亚兰,走得毫不留恋,一点也不在乎,不仅连一句惜别的话都舍不得说给她听,临分手了,还要用杨道远的往事来伤害她。丁亚兰几乎悲痛欲绝。还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向往,使她从打击中挺身站了起来。这时,那位丧偶的严老先生又主动向着她走来。这位害怕孤独的老头儿,不久就向丁亚兰求婚了。然而,从他身上,丁亚兰感觉不到感情,没有得到爱,有的只是对于财富的炫耀,对于孤独的倾诉。她不能要没有感情的婚姻,于是,她婉言拒绝了他的求婚。直到全剧快要结束,丁亚兰见到失去联系多年的小学同学赵军,她才感到自己的感情又被激活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空房子》里的另外两个女人还给这个问题的思考和阐释赋予了一层“诗学”探求的意味。

  杨红英的婆婆是上一代的女人。这个人物的设计和艺术造型,像是某种意义上的“传统”的一种象征,或者说“符号”。她们那一代女人,也是把一切都奉献给家庭了的,而且,奉献得彻底,奉献得无私,甚至是无怨无悔,甚至是引以为荣。他们的一个基本信条就是:“就是那么样的日子,能过就过。”就是“离别”,那也是一种“永远都不必伤悲”的离别。为了世间的婚姻和家庭的稳定,也为了社会和生活的稳定,他们特别富有一种“忍受”的哲理和心境。于是,我们看到,剧中,作为母亲,她真诚地规劝儿子刘永明不能有外遇;作为婆婆,她极力要说服儿媳杨红英要隐忍而不要从这个家庭里出走。然而,经历了刘永明和杨红英的一番风风雨雨之后,老太太也多少明白了一些,那“房子”真的是要精心“装修”的,那“房子”里的两个人的婚姻的生命真的是感情,没有感情,年久失修了,那“房子”就会“空”了起来,就会人去楼空。于是,老太太做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来弥补儿子和儿媳的感情的裂缝,来帮助他们“装修”已经“空”起来了的“房子”,一直到眼看着儿子和儿媳又重新回到他们那曾经风雨飘摇过的象征爱情和婚姻的“房子”里。“传统”,在传承美好的爱情、婚姻、夫妻、家庭的观念和心态的同时,也在裂变了,也在扬弃其中的不那么美好的一些相关的观念和心态了。这正是我们的文化的进步,我们的社会的进步。

  丁亚兰的女儿李珍,做为一个涉世不深的中学生,小女孩,尽管年岁不大,人物的设计和艺术造型,却也像是某种意义上的“未来”的一种象征,或者说“符号”。眼看自己的妈妈和大姨杨红英的爱情风雨和婚姻波折,他在情感上也不免经受一番喜怒哀乐的磨练。有意思的是,《空房子》还不回避现在中学生中的早恋问题,让这个小李珍也在男女情爱的欢娱和愁闷中初尝人生的苦乐和艰难,在婚姻、夫妻、家庭那所“房子”的门口或者窗外感受其间的风雨,体味其间的人生哲理。也许,小李珍的这种体味还是幼稚的,朦胧的,不具有社会规范意义的,难以支配人们的社会行为的,然而,却也是具有警世、醒世和喻世作用的。不管怎么说,从一个象征未来的独特视角出发,小李珍关于女人最容易受到伤害而她又宣言绝不愿意受到这种伤害的观念和心态,独立,自主,洒脱,坚定,总还是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一代女人对于爱情、婚姻、夫妻、家庭的某种思考和结论。相对于“传统”,人类社会生活的“未来”总是会进步的。

  还应该说到的是,《空房子》里艺术地演绎的这门婚姻的学问,除了这老少三代女人的思考和阐释,还没有忘记用男人的观念和心态来做一番参照。这是很聪明的一种叙事策略。丁亚兰身边的丈夫老李,后来的杨道远、季曙光、严先生,还有再后来的赵军,杨红英身边的丈夫刘永明,后来的赵军,甚至那个小男人、他们的儿子扬扬,都是这种参照。特别是刘永明,那简直就是一个批判的对象。这个男人,除了懒,除了大男子主义,最大的毛病就是对于妻子的情感需要的忽视。当着激情不再的时候,他的选择不是弥补裂缝,不是再“装修”来培育具有活力的新的感情,而是厌倦,而是到婚姻之外、家庭之外去寻找一种情感的刺激,一种情感的补充,甚至舍弃“房子”、舍弃婚姻、舍弃家庭也在所不惜。等到他心目中的“红粉知己”突然不辞而别,这种婚外的“刺激”和“补充”顿时消失,他魂兮归来之时,面对故人,才像是茅塞顿开,悟到了一个人生的真谛——婚姻是门学问;还有,感情是婚姻的生命;还有,女人最需要的是感情,真情。至于那个小扬扬,似乎有一个特别的角色使命就是告诉人们,孩子,儿女们,需要的是父母之间有一个充满情感的真正的家。

  和《空镜子》一样,《空房子》这样艺术地演绎婚姻的学问,走的是贴近普通百姓生活的路。这不只是一个题材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叙事的权宜之计。它首先是一个艺术态度和艺术精神的问题。以这种艺术态度和艺术精神为基石,我们的电视剧作家和艺术家们,就能在作品里提炼出一种有益的精神指向来,指导和规范人们去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爱情、婚姻、夫妻、家庭,乃至于人生。

  由于强化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空房子》这部戏,像《空镜子》一样,叙事不靠强情节,而是用细节的真实和细腻的情感抓人。

  在人物的语言上,这种生活化的特色也十分鲜明。比如,杨红英出场的那一段十分精彩的戏,几乎就是靠出色的人物语言来支撑着人物造型、氛围渲染、情节发展以至现场场面调度的。有的对话,甚至会激活你内心的一种强势的审美愉悦。比如,开场不久,为了一双运动鞋的高低贵贱和穿还是不穿,杨红英和儿子扬扬发生矛盾的那场戏里,杨红英说她儿子:“你不能跟你奶奶过一辈子!”谁也不会想到,扬扬的回答竟然是:“我也不会跟你过一辈子!”稚气,却又充满智慧。当然,这种语言的智慧,更多也更精彩的是表现在杨红英和丁亚兰关于爱情、婚姻、夫妻、家庭,乃至于人生的一连串的颇为哲理性的感悟上。

  遗憾的是,比起《空镜子》来,《空房子》还缺乏像“镜子”那样的具有特别的象征和隐喻意味的道具性的标志物贯穿全剧始终。同时,也缺乏像“白塔寺”那样的具有“地标”意味的地域文化特征感性极其强烈鲜明的外景地贯穿全剧始终。这也是我们创作一部电视剧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最好不要轻易忽视。

  看了《空镜子》,也看了《空房子》,我们期待着这“女人三部曲”的第三部《空巷子》的问世,期待着“女人三部曲”的作家艺术家们继续给世人阐释婚姻这门学问。

  2004年6月28日

  于京郊昆玉河畔寓中


评论 | 电视剧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空镜子》“姊妹篇”--《空房子》






热 点 专 题
2003年审计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盖茨第9次访华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