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八月记录片迎来狂欢节 “纪录片族群”茁壮成长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8月19日11:32 重庆晚报

  8月15日是抗日战争胜利59周年,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全天滚动播出大型纪录片《见证-抗战八年》。早两天,央视1套开播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6集口述文献纪录片《百年小平》。

  对纪录片爱好者来说,8月的电视节目无异于真正的影像大餐。

中医治疗湿疹、荨麻疹 港台明星流行隆胸吸脂
莎啦啦七夕鲜花送大礼 同方掀起4999液晶狂澜

  中国电视业最后一桶金

  2004年2月,许多电视观众都把遥控器锁定在中央电视台十套的《探索.发现》栏目上,这个栏目正在播出五集系列纪录片《北洋水师》。许多观众认为,这部纪录片比去年播出的电视剧《走向共和》精彩。

  纪录片越来越好看了,观众也逐渐回归了,2004年,中国纪录片已开始狂欢。

  如今娱乐类的大众节目遍地开花,同质化、平庸化日趋严重,一些地方台力推的娱乐节目其收视份额也大幅下降。纪录片,开始被视为电视剧、新闻、体育、娱乐之外“中国电视业的最后一桶金”。踩着老牌《人与自然》的脚印,《探索.发现》、《传奇》等纪录片栏目,占据了越来越多的黄金时段。  

  纪录片的娱乐性被放大

  传统上认为,与电视剧相比,纪录片属于小众化的视觉作品,代表一种精英文化。实际上,如今电视纪录片在节目制作和编辑理念上,越来越强调可视性、娱乐性和大众性,而与之相对应的艺术性、精英性已经被刻意回避。

  美国探索和国家地理频道的商业化纪录片近两年在国内大行其道,受到了中国观众的追捧。探索亚洲有限公司副总裁罗百鸿认为,探索频道的成功就在于将娱乐化的元素引入纪录片——把历史地理等自然科学内容用讲故事的解说方式呈现给观众。

  央视去年提出的“娱乐性纪实片”概念,更是标志着在纪录片制作观念上发生了重大转变——一反艺术和教育这两张脸孔,将娱乐放在了优先考虑的位置。

  “纪录片族群”茁壮成长

  中央电视台2002年第4季度观众综合指标调查报告中,“观众流入率”这一指标的第一名,被央视科教频道每晚8时30分的纪录片专栏《探索.发现》夺得。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着:“纪录片族群”正在茁壮成长。

  《探索.发现》节目组曾对收视人群作过定向分析,发现喜欢看纪录片的人主要是“三高阶层”: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他们大多学识丰富,有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和人文视野。”

  而实际上,《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拍摄了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从平民的视角,用最真实的手法拍摄和播出了大量纪实类的电视纪录片。那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宣传词使纪录片进入了更多普通人的视野。

  链接

  中国纪录片三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以《丝绸之路》和《话说长江》为代表,文化片、风光片大行其道;80年代后期,以《河殇》为代表,政论片风行一时。

  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一大批纪实性纪录片,如《望长城》、《德兴坊》、《十字街头》等。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栏目追求成了纪录片的代名词:“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第三阶段:也就是现阶段,各种类型题材的纪录栏目、频道出现,以目前最红火的《探索.发现》和《东方全纪录》为代表。偏重于对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探索和展示,娱乐化、故事性增强。

  各地名牌电视栏目

  《探索.发现》

  央视品牌,创办于2001年7月9日,时长40分钟。以纪录片的手法,讲述中国历史、地理、文化的故事,探寻自然界的神奇奥秘,挖掘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和人物命运。

  《见证.影像志》

  央视品牌,2003年5月8日,原《纪录片》栏目改版为《见证.影像志》。该栏目致力于提供当代中国现实社会的深度写真,通过纪录片的独特观察方式,描摹中国改革时代的历史画卷,为转型期的中国留下一份珍贵的影像志。

  《东方全纪录》

  东方卫视栏目,是一档深度纪录中国地理和人文风貌的大型系列纪录片,节目历时三年,环绕中国两圈,足迹遍及中国31省市自治区、2700多个乡镇,用镜头鲜活纪录了全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生活片断。

  《发现中国》

  阳光卫视在业内一直有“纪录片专业频道”之称,所开办十余个主要栏目均以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构成。这是其中的一个栏目,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播撒给全球各地的观众。

  《唐人街》

  凤凰卫视栏目,开播于2001年。《唐人街》系列片是一部全景式反映海外华人真实生存状况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它所呈现的是华人移民、创业和发展的大主题。

  《人文天下》

  重庆电视台品牌栏目,从2003年1月1日开播。在统一包装的情况下,大量优秀的中外专题片、纪录片可随时进入这个时段,形成一个热播带。

  独立纪录片人在运动

  随着我国独立纪录片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具有丰富纪录片资源的重庆,在外界力量的协助下,其独立纪录片运动也悄然开始。

  长期以来,国产纪录片产供销的主流渠道基本上是以电视栏目为依托,带有更多非市场意义的垄断色彩。随着国产纪录片逐步融入国际市场,一批独立纪录片人于是应运而生。作为具有丰富纪录片资源的重庆,也活跃着这样一批纪录片人。

  早些时候,以王康为代表的本土文化人在历史纪录片经营方面颇有心得,其创作多部作品令业界刮目,尤其是5集纪录片《重庆大轰炸》在央视、重视播出后引起巨大反响,得到各方好评。“好的纪录片有无可比拟的历史人文价值,当未来人们想了解今天的历史与文化,最直观也是最主要的材料就是纪录片。”

  一年前,来自北京的影视制作人石磊与重庆艺术家张健联手推出了重庆首部独立纪录片作品《晏济元》。该片一经拍摄便引起了海内外业界的广泛关注,并以此填补了重庆独立纪录片制作的空白,拉开了重庆独立纪录片运动的序幕。同时亦带动了一批影视制作人加盟到独立纪录片运动。目前他们正在拍摄中的作品有《寻找川江号子背后的故事》、《画家高罗汉》、《棒棒老朱的幸福生活》、《我家住在十八街》等主打巴渝文化,显示了极强的创作欲望。

  谈到独立纪录片的前景,石磊认为,中国电视的国家专属性及其唯一性,致使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必将以电视台制播一体的栏目化形式为其发展基础。然而这并不表示独立纪录片就没有生存空间,相反,一些地方电视栏目受自身限制,在创作上难以有大的拓展空间,而独立纪录片人不受栏目化和收视率的影响,创作者的主体意识与创造性更强。

  据悉,著名的北京古庙胡同纪录片工作室拟与重庆方面联手打造两部纪录大片《巴渝画派的缘起》与《湖广填四川》。 记者 萧生 李星婷


评论 | 电视剧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电影 奥运花絮 
 一米阳光 音乐下载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