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定爱琴海》以女主角关晓彤倒述梦境展开了序幕,到最终竟然发展成一部男人戏,可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相对于可爱被动的女主角,剧中两个男主角更显得有血有肉。黎耀翔这个人物写得也不错,他的深情很男人、很讨好。剧中的四角关系比想象中要简单利落得多,但是剧中从头到尾,真正相爱的人只有陆恩祈和关晓彤,晓彤对耀翔的感情,从没有过暧昧,这让一直默默守在她身边,不求回报地付出的黎耀翔的爱更令人信服,而他们三人的纯真善良也造就了黎耀翔无风无浪的一往情深到底。
相对于黎耀翔,主轴人物陆恩祈的性格和遭遇要复杂和立体得多了。陆恩祈一直强调他是个没有自由和自我的人,到底是什么让他愿意放弃珍贵的自由呢?与其说陆恩祈没有自由,倒不如说他不是一个自我中心的人。他不愿意做一个自私、只为自己而活的人,他沉重的道德感和责任感让他没法潇洒得起,对于身边所爱的人,他认为应该把他们的烦恼悲伤、对错成败变成是自己的责任,一力承担,这是他的信仰,即使撑到最后一口气,他心里想的,仍然是希望为妈妈和晓彤而活。曾经听说过: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身上的十字架,有些人背负得轻松,有些人背负得沉重,这取决于他的态度。陆恩祈明显属于后者。
陆恩祈并不被动,我反而觉得他是个喜欢把一切掌握在手中的人。一般来说,故事人物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最深刻的,陆恩祈一出场,就在拍卖会里显露他不打没把握仗的个性和自信决断的狠劲,他这方面的特质不单表现在工作上,也出现在他平时的言行中。也许在危急时最容易看出人的真性情,晓彤在小屋外失足掉进湖里,恩祈把她救上岸上时,忘形的他不知说了多少遍“我不准你……”和“我不许你……”,甚至在他跟耀翔见最后一面时,也对着好友说:“我不许你说这种丧气话”。恩祈想把握一切的欲望很可能是师承自其母周美龄,但他没有像母亲一样,把它变质为控制或改变别人的欲望,他没有把自己捧得高高在上的俯视他的同伴,而是一心要守护身边比他弱势的人,这也是一种承担。
陆恩祈“屈服”于母亲以死相逼而离开晓彤是否愚孝?这场扭转了很多主角命运的主戏,让我想到多年前的一部电影《苏菲的抉择》,苏菲在纳粹集中营里被逼在一双儿女中牺牲一人,只在一瞬之间,她掩面要来人带走她的女儿。这位母亲难道不爱自己的女儿吗?又或是她对女儿的母爱真的比儿子少?而在那样的绝望环境里,到底是生存下来的人痛苦,还是死去的那个更痛快?恩祈跟苏菲的抉择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无论他们最后做的是哪个决定,答案也不可能是对的!他救活了妈妈,离开了至爱,固然活在行尸走肉的日子里,但如果当天他丢下了濒临崩溃边缘的妈妈不管,甚至导致她因受不住一无所有的打击而离世,他尽管得到了所谓的自由,跟晓彤远走高飞,他一样只是个行尸走肉的人,而他很清楚,一个没灵魂的自己也不可能带给晓彤幸福。
恩祈所面对的抉择,是非常残酷的,他深情而冷静,明知“错”而去“错”的决定,是非常悲剧性的。如果说不忍心舍下被拋弃的母亲是愚孝和懦弱,那不顾一切,舍下相依为命的母亲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又能否说是愚爱呢?有人说,陆恩祈为什么不行缓兵之计,骗过妈妈和怡倩,不就把问题解决了吗?恩祈没有这样做是否很笨?我觉得恩祈是个想得很远的人,他当然了解自己的妈妈是个不达目的不会甘心的人,而她当时已经失去理智了,尽管只有万分之一的风险,我想他也不会去冒的。三年后他可以拋弃一切跟晓彤在一起,固然是因为他再不想为他人而牺牲下去,但在他瞬息间的抉择当中,想必也有很理性的风险评估,因为陆恩祈说过他是个很保守的人。
陆恩祈是否注定走不出他的悲剧命运?如果恩祈是一个大情大性、天性凉薄的人,如果他可以把母亲的堕落只看成是她的自作自受,如果他可以把怡倩的疯看成是她一厢情愿痴情的恶果,而他可以完全置身度外的话,他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但这有可能吗?这当然不会是非观念特别强的陆恩祈的思考模式。一出悲剧如果只是强调命运的拨弄,例如写一个好人突然遇上意外之类的,它感人力度会很有限,但如果主角的个性和能力都很优秀,却被命运再加上自己性格中的特质做成悲剧收场,那可以带出很悲壮的震撼力。性格解释了命运,所以陆恩祈的悲剧绝对是有迹可寻的,这个角色很有人格魅力,他甚至可以被归类为现代的悲剧英雄,因为从道德层面看陆恩祈,几乎是无可挑剔的,他侍亲孝、用情专、对友义、对工作尽忠,他的牺牲精神和承担,面对逆境时的韧性和决断力,都让他担得起这个名头;根据西方古典戏剧的原则,只有大英雄才配得上悲剧,《情定爱琴海》的故事以希腊为序幕,并以此作结,让人自然地联想到古希腊的经典悲剧,也更能确立陆恩祈的道德英雄身份。
尽管如此,陆恩祈是个真人,却不是圣人,对于自己为了顾全大局而牺牲的痛苦,他嘴里没有抱怨不代表心里没恨,他心中的不平在他对怡倩的态度里最能体现。恩祈明白未婚妻是无辜的,但他控制不了自己对她的排斥,内疚加上对妈妈的恨,形成他对怡倩的忽冷忽暖,而他也从不掩饰自己对怡倩的“寡情”,我觉得恩祈的策略就是想透过冷漠令怡倩对他绝望死心,那就是把伤害减到最低的解决方法。可是他猜不到的 (也许是编剧想证明的)?,是一个女孩子可以为他牺牲到这样的地步。当恩祈最后把他所有的恨放低,包容了上一代强加于他身上所有的错误时,曾经给了怡倩希望,这就变成是恩祈一生中除了愚孝之外的一个最大的争议点。
但我相信真正用心看戏的观众,都不会误会陆恩祈的,包括他是否懦弱、优柔寡断、对爱他的人用心等等。除了因为剧本把陆恩祈的心理变化交代得很清楚外,苏有朋也把恩祈的内心变化和活动演得特别细特别有层次。比如三年后恩祈重回到上海到再跟晓彤在一起之间的一段,主角间的冲突最大,苏有朋说那时候的陆恩祈变成一个双重人格的人,从表演上说,这一段的确最有戏,也是全剧的精华所在。面对分别了三年的晓彤时,恩祈脸上和嘴上的冷峻,跟他深情的眼神非常的不协调,这大概是他内心极度矛盾的表现,既想骗倒她,又怕伤害她的自然反应,而他的失控说明了一点,即陆恩祈的“演技”不够好,演技好的是苏有朋。
曾经看过香港一位著名编剧的文章,里面谈到男演员的演技,他说:“最重要是两部份,一是眼神,二是对白。除非演的是需要橡筋脸皮表达的喜剧,否则只需那一点点眼神,有感情的声线,已经足够”。经过多部作品的磨练,苏有朋在眼神掌握上,已经表现的相当得心应手了,这一部分的细腻表演极大丰富了陆恩祈。但遗憾的是,没有听到苏有朋的原音。对白是整个表演中非常重要的部份,无论配音员怎样棒,甚至是演员自己事后亲自配音,也很难回复现场时的情绪。原音的实感对看戏的人投入感非常重要,每每看到“陆恩祈”念对白的画面,我都感到非常浪费。
最动人的悲剧,最终留给观众的应该是凄美的遗憾而不是恨,《情定爱琴海》的结局给我一种祥和圆满的感觉,相当完美,那个接近一分钟的定镜拥抱,代表着拥抱永恒……“画心”是男女主角之间相爱的密码,编剧巧妙地利用这个元素一步步把剧情推至高潮,他们以此诀别,它也是恩祈临危前念念不忘欠晓彤的东西,而他的还心行动,是对晓彤最温柔的守护、对观众心灵最大的撞击。晓彤由梦中得到的安慰,到不能相信美龄口中的恶梦,到在恩祈房中看到挂在床头的手链时不得不面对现实而痛哭失声,这组剧情在震撼中流畅得几无瑕疵。
爱别离,当然是苦,但陆恩祈的牺牲有很多层的意义,对于道德感那么重的恩祈来说,假如怡倩最后为了他还是没法清醒过来,又假如耀翔没有被救活,即使他能够跟晓彤长相厮守,得到的也只会是有缺陷的幸福。而他的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也把陆恩祈的爱善美推向了极致。如果他对怡倩曾经有所亏欠,他最终也以自己的生命偿还了;他爱晓彤,所以他把自己的心送了给她,以救活她永远的“友伴”,不让她再有愧疚遗憾。他体贴地给了她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因为他的心没有停止过跳动,也没有停止过爱她,他还“活”着,他更为自己找了一个爱她的替身……他当然是真心希望他所爱的人得到幸福的归宿,虽然他知道机会渺茫……
晓彤和恩祈毕竟是最有默契的一对,她最后在希腊的教堂里,背颂了一封致天国的情书,她知道恩祈明白他自己的无可替代,她要求他成全她的任性,他既苦涩又欣慰地点头,再一次应验了他们彼此心灵的契合。恩祈现实中的心寄居在哪里已经不再重要了,“他”永远活在晓彤心中。最后的人“鬼”婚礼,只是把晓彤的想象在观众面前形象化地表现出来罢了,触摸不到的不一定是假的,只要她的感觉一天还在,只要她心里相信,那就是真的!
这个寓意《伯拉图的永恒》的结局完美得让人惊喜!也让观众深深记住了悲情的陆恩祈!
(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