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央视《读书时间》日前停播 电视读书曲高和寡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15:26 法制晚报

  姓 名 《读书时间》

  出生日期 1996年5月

  主持人李潘、刘畅

伤痛无忧,活力无限! 微创隆胸塑造惹火胸围
4999液晶电脑轻松购 美式MP3 SOUL登陆中国

  存在时间 八年有余

  第一期内容 《诗人徐迟采访》

  最后一期内容 《都市人的乡愁》

  成长经历 1996年5月12日,《读书时间》在央视一套开播。节目创办人孙慧,主持人李潘。

  2001年7月,《读书时间》归入央视科教频道麾下,吴玉伦时任栏目制片人。

  2004年2月9日,科教频道改版,新设文化周刊《五日谈》,五日所谈,包含读书、舞台、美术、文博、影视五个领域,《读书时间》作为其中之一,全新改版。

  2004年9月9日停播,继续调整栏目内容设置,预定于10月再次改版后与观众见面。

  所访嘉宾:费孝通、王元化、吴敬琏、邱仁宗、金庸、贾平凹、余华、聂华苓、余光中、席慕容、梁凤仪等。

  挂号原因

  近年来,读书类栏目关停并转的很多:上海电视台的《阅读长廊》于1998年停播,北京电视台的《华夏书苑》也于2001年底停办。读书类栏目的可怕瘟疫终于蔓延到了央视。日前,已经一改再改的老牌文化节目《读书时间》,终于不用再承受“手术”的痛苦,走到了它生命的尽头。

  8年前的晚春,主持人李潘在北京的四合院里采访诗人徐迟,完成了《读书时间》第一期。今时非同往日,有抱怨说好书少了,爱书的人少了,人们安静的心灵少了。但是《读书时间》之所以老态龙钟,排在被淘汰之列,它自身是否有一些原因呢?

  临床表现

  1.形式呆板

  仿佛一看《读书时间》,映入观众眼帘的就是两把椅子、两个人、两张嘴。在那儿就一本书、一件事,从头到尾,夸夸其谈。观众如果遮住电视屏幕,听的效果估计跟看差不多。

  2.内容单调

  虽然介绍过《手机》,请来过几米,但《读书时间》总体内容还是偏严肃,换句话说就是不活泼、不丰富。每期只针对一个目标坐而论道,所以很少有人能长久地坚持在电视机旁。

  3.不稳定感

  从开播到现在,《读书时间》已经几易其版。虽然不是自愿让人感觉不稳定的,但客观上却失去了一部分固定观众群。而剩下的观众类似打工者和移民一族:他们没有对某个栏目的忠诚度。

  4.缺少互动

  一个场景里只有主持人和嘉宾,却把在场的和荧屏以外的观众抛之脑后。传播怎样才能顺利完成?要靠双向互动,要跟观众有及时、有效地交流沟通。

  病因分析

  1.不求变通

  《读书时间》还是一种小作坊式的生产,从头到尾,一种模式,一以贯之。老是生产同样的产品给观众,又不相应提高质量,也不买一赠一搞促销,当然受不到关注,更别提赚钱了。

  2. 不会联动

  在电子媒介上介绍属于纸媒介的书籍,应该是在自身基础上,占尽天时地利。可现在产生的结果是:观众好像还跟看报纸一样,只不过多了几幅插图——主持对话图和现场背景图。《读书时间》没有利用好电视的“视听结合、形神兼备”,没能调动起观众的所有感官。

  3. 定位不准

  之所以改来改去,原因只有一个:《读书时间》找不准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观众想看什么,所以找不到自己想做什么。这次请个名人,跟个时尚;下次就打回了20世纪60年代。观众也摸不准方向,两头儿都在捉迷藏。

  诊断结果

  老年痴呆症

  娱乐处方

  1.节目版块化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宋家玲

  《读书时间》完全可以分成几个版块来做。比如这三个:《重点推介》、《争鸣》和《时尚》。先隆重介绍本期主打,可以专门针对严肃观众群,介绍严肃书籍。但是这样很容易失去节目的观赏性,显得死板。所以《争鸣》就发挥了作用,一个节目可以有争论和不同看法,而不仅是单纯宣传一本书。因为有矛盾和冲突的地方才吸引眼球。《时尚》呢,肯定是针对年轻群体。这样针对不同层次的观众,让他们各取所需。

  2.扩大外延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巩继承

  其实干巴巴地读书是挺没意思的,关键看怎样能做到由书及人,从书里到书外。比如说介绍一本书,可以谈作者,他的身世、他的风格、书的艺术特点、教读书方法和技巧、能否改编成影视作品等,请来相关人士大家谈,形式多种多样。如果是儿童类读物,就专门找小学生来谈;名家名著可以找名人来讲;可以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就请导演和演员。还可以定期搞一些读者知识问答、小型戏剧社等。打开思路,扩大外延。

  3.强化娱乐

  普通观众

  《读书时间》关注热点的速度比社会上慢半拍,介绍的内容常常不是观众最想看到的。虽然也一步步在改,比如“从《哈利·波特》看少儿读物”那期,跟得就挺好。但是这种东西不稳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们如果能紧跟时事,让读书有了像新闻一样的敏感,肯定行。

  我觉得娱乐并不代表低俗。一个媒体或一个栏目整天绷着脸,不是社会有问题,就是它自己有病。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谁整天有那闲工夫听大道理?况且流行时尚的书未必就没思想。但娱乐不能媚俗去迎合完全的低级趣味。所以栏目本身在改版时要有可以承受的底线。 文/本报记者 王晓晶

  已经停播的

  读书类栏目

  1998年

  上海电视台的《阅读长廊》

  2001年底

  北京电视台的《华夏书苑》

  青岛电视台《一味书屋》改版后也难以维持,停播

  2004年9月

  央视《读书时间》几次改版后,停播

  还在播出的

  读书类栏目

  与各个读书类节目黯淡下马相反,河北电视台的《读书》栏目,却很受欢迎,还被安排在每周一晚上8点黄金强档。另外,主持人周晓丽还一度通过观众投票,入围金鹰奖主持人奖前20名。


评论 | 电视剧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电影 电视剧 明星
 中国式离婚 美女 刀郎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