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毒瘤”正严重影响着编剧行业的正常发展———出于获取更多利益的目的,不少影视制作公司利用文学作品评判标准的不确定性,恶意拖、欠、赖编剧稿酬,骗取编剧剧本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由于缺乏相关法规的保护,当编剧的稿酬被拖欠之后,他们只能忍气吞声,即使有人敢大胆地和对方对簿公堂,换来的结果也不会乐观:一方面这个“胆大的”也许日后在圈中再无立足之地;另一方面,法院判决的结果也可能无法执行。记者采访部分电视编剧后了解到,这株“毒瘤”让一些从业者生活窘迫,甚至让一些优秀的编剧心生去意
。而即使是这些曾多次被制作公司拖欠稿费的编剧,在接受采访时仍不断地提醒记者:“千万要隐去我们的真实姓名和提到过的公司名,否则我们以后就很难在这个圈子里立足。”
个案一:“有编剧没被骗过剧本吗?”
被访者:尹惠(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毕业)入行时间:8年在记者的这次调查采访中,尹惠在行内的资历算是最深的,她目前的稿酬约在每集20000元左右,这样的稿酬在圈中已算相当不错。对于制作公司骗取编剧剧本、拖欠编剧稿费这种现象,她说:“有编剧没被骗过剧本吗?从签定编写剧本的合同开始,编剧就开始了一场赌博,没人知道最后能拿到多少钱,但是大家还得写。写了,还有希望赚到钱,不写,就一分都没有。几乎所有合同里都有规定:乙方(编剧)创作的剧本必须通过甲方(制片方)的审核才会支付稿酬。当然这无可厚非,但却成了大多数影视制作公司拖欠稿酬的借口。排除编剧水平不高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制作方通常会用‘该类题材已经错过了市场流行期’为由来拒绝支付稿酬。此外,有的公司根本在签定合同的时候就另有打算,只要拿到剧本初稿,除了最初支付的10%定金,其余部分的稿酬便以剧本不合格而赖掉。随后再将初稿交给稿酬更低的编剧或者枪手改头换面,然后拍摄。”尹惠称:“刚出道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有一次连定金都没拿到,过了5年,在电视上看到了这个戏,框架跟我当初设计的一模一样,但人名、细节方面有了些调整,据说卖得还不错。”
据悉,这样的事情很多编剧都遇到过,包括目前已经出名的一些大编剧,当年也有这样的遭遇。
个案二:“我该改名叫‘定金编剧’。”
被访者:吴浩(理工专业毕业转行编剧)入行时间:4年“挺后悔改行的,但是现在回头又太晚了。”吴浩说这话的时候很无奈。当记者走入他十几平米的小房间时,满地扔着衣服,烟头塞满了三个烟缸,屋角还摆满了方便面。“很多人都以为我这些年赚了大钱,如果算上制作公司欠我的,我倒真能攒套房子了。”他尴尬地一笑。
吴浩一直爱写文章,大学时开始给书商当枪手,当时千字百元的报酬对他来说已是不菲,于是他干脆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改行做起了专职编剧。“谁知道入了行,赚的反而少了。我现在应该改名叫‘定金编剧’,基本上人家给了定金,后面的事儿就没影了。”吴浩的遭遇在所有被访者中是最“全面”的:拖、欠、赖的情况他都遇见过,有一次他还遇见过一个“剧本贩子”,这个人付给他10%的定金后拿走了他的剧本,随便改改又高价卖给其他公司。”
虽然入行时间不长,但原本热爱运动的吴浩身体已大不如前:“当编剧要考虑的东西太多,而且工作起来经常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现在我腰椎、颈椎病都很严重,又拿不到钱,能撑到现在实属意志坚强的了。”
个案三:“告了他们谁还敢用你?”
被访者:张圆(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毕业)入行时间:6年张圆是一个写过很多古装戏的“老编剧”,在这个行业里也是小有名声。她向记者讲述了她的经历:“前不久我写了一部古装戏,剧本从大纲到最后的分场前后写了4个月,完成之后立即交给制作公司。公司那边一直说马上要开拍了,一开机就给我余款,但是到现在已经过去半年多,每次我打电话过去催帐,他们总是说好好好,这个礼拜肯定给你解决,可从头到尾我就没看见过一分钱的影子。刚开始那会儿他们态度还是挺好的,但是现在我一打电话过去,他们比我还凶,说:‘不是说好了一定给你解决吗?你这么点时间都等不起啊?’我还能说什么?别人财大气粗啊。”
“你就没想过去告他们?”记者问。张圆无奈地笑了笑:“拖欠稿费的事情在这个行业里时有发生,告了他们还有哪家公司敢用你的东西?”
一些老编剧告诉记者,这样的拖欠稿酬的问题他们当年很少遇到,应该是这几年才日趋严重起来的。法律专家表示,文学作品是否符合制作方要求,界定标准很模糊,因此这样的官司也很难打。鉴于这种情况,编剧们希望这一现象能得到有关部门重视,早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甚至法律条文,保障好编剧们的合法权益。
(文中所有人名均为化名)曾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