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改动最大的就是航天员的戏。实际上原来海波老师的剧本中对航天员的戏剧描述是很充分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拍摄不了,很多精彩的东西只好舍弃。比如说原来开场的一场戏是描写航天服试验的,一下子就把观众的胃口吊到载人航天上来了,场面描写很有节奏和神秘性,其中涉及到很多特种工具车,摩警等等。这场戏是最后安排在北京拍摄的,那时候已经是2005年元旦了,逼近年底,很多演员的档期都到了,拍摄非常紧张。结果到了拍摄的时候,因为放假期间找不到人,特种工具车和摩警都找不到,没法拍摄,只好放弃了。航天
服试验算是最有戏剧性的,其他的航天员室内训练就很严格,也很枯燥,说实话,如果演这些就显得很假,所以我们就把航天员训练的戏全部拉出来,通过野外生存训练、水上训练的一些细节去演绎航天员的性格,尽量展示出航天员活泼的一面,表现出他们最人性的一面。因为剧中没有用杨利伟的名字,编造起来就相对宽松一点,尽管他们一再强调航天员的戏不能随便乱写。实际上我是在参考航天员训练的理论训练程序超越现实去演绎的。比如说沙漠训练。实际上真正的航天员沙漠训练根本就没有像我们那样费劲,我后来问过航天员的一位教练,他说他们的这些训练都是其他人员事先把各种沙漠生存的设备呀、用品呀都准备好,航天员们到现场时按照技术人员演示的程序学会怎么用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在拍摄的时候都是让演员顶着太阳在沙漠里走,很辛苦。
还有拍摄直升机在沙漠里搜救,把航天员从沙漠里吊起来等等,这些事情真正的航天员训练也没有做过,因为那样很危险,万一有什么意外,会伤害到航天员。但我们是拍戏,都要做到。在沙漠拍戏是很苦的,拍摄不像训练,很受光线的限制。沙漠离生活很远,而且必须要越野车才能进去,大的发电车根本进不去。这样我们就必须赶光线,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有时候天公不作美,去了光线不行,就只能回来。
也因为这样,我们在一次拍摄航天员沙漠训练的过程中,为了赶黄昏的光线,结果半路上出了车祸,一位年轻的同志没能抢救过来,牺牲了,她叫高敏。这件事情当时对剧组打击挺大的,《神舟》差一点因此就夭折了。那时候四处都传言《神舟》剧组出了事,家里人都很担心。导演也受了很重的伤,昏迷了两天才醒过来。但是第二天剧组就决定由剪辑师、摄影师和分组导演组成一个临时导演组坚持拍摄,剧组的演员同志们也尽全力配合。导演宁海强醒来以后就在病床上坚持工作,每天给导演组讲戏,安排第二天的工作。我每天也都在拍摄现场,晚上改戏,白天跟着拍摄。现在回想起来真有点后怕,从那么艰难的境况中走过来,我觉得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当时剧组没有一个人动摇,大家齐心协力去做这件事,不管阻力有多大,都坚持一步一步往前走,我想这应该就是航天精神。后来吕中老师说,我们拍航天的戏,首先要有航天人的精神,这一点我们做到了。文/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