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发射场测试场景的戏都拍摄完了,还有北京飞船测试厂房的工作场景。飞船系统在发射场有专门的飞船测试厂房,里面有专门的飞船工作平台,还有很多测试设施,我们想借用这个厂房模拟飞船在北京厂房测试的场景。但那些设备都是飞船系统自己的,他们已经调试好准备执行神舟六号飞船任务,所有的测试设备状态都不能随便动,上面还贴着封条,如果谁要用这些设备,必须要飞船系统的负责人签字、上报指挥部批准。按照正常的程序,这些程序批报下来至少也需要半个月左右,因为飞船系统的人全都在北京,需要到北京去协调
。剧组联系到飞船研究院,他们说最近任务忙,在准备神舟六好地发射任务,没有人为了拍戏跑到发射场来。几次协调不成,有人就开始埋怨我,说总是写这些没有办法拍摄的东西。我不能写了三十集的《神舟》都没有飞船的背景,所以没有再决定删戏。不删戏就要坚持,大家还是尽最大努力能够协调成功。我找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张玉江和于本城,希望他们能够从跟空间研究院的上层领导说一说,只是用一下飞船的工作平台等等。结果很顺利,空间研究院院长袁家军很支持《神舟》的拍摄,同意我们进去用工作平台。一句话,不用会签了。
进了飞船测试厂房,一开始大家都很兴奋,因为费了这么大的周折才能够进来,就像是取得了什么胜利一样。其实技术的戏穿插在整个戏当中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是集中拍摄的时候就容易疲劳。拍到第三天的时候,饰演飞船总师的荆明华同志受不了了,一见到我就发牢骚。我看他们那么为难,就很干脆地说:“删掉!”其实说这话已经有些不负责任了,我原本也尽量避开过多的技术,因为我们碰的技术越多,可能将来的审查就越麻烦。大家看我的态度不是那么积极了,就没有再过多地埋怨。我又跟导演商量:“删掉吧?技术的戏够了。”宁海强导演不吭声。我又说:“删了吧?”宁海强生气了:“别删呀,删了后面怎么弄?”
既然不删,那就坚持。导演也想了很多法子,把技术的戏做得活跃一点,通俗一点。晚上看剪辑回放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技术的戏挺好看,又嫌技术的戏拍得少了。我就说够了,我们的技术戏都是按照剧情发展编写的,有一些实施的影子,但不是事实,我们还没有看到其中的麻烦呢。果然到最后剪辑完成以后,第一轮审查就提了七十多条技术问题,专家的理由大都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文/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