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以优秀教师郑琦的感人事迹为素材的电视剧。这种表现模范人物的影视作品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成功了,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但有更多的并不成功,它们不但起不到感染人的作用,有些甚至还令人反感。为什么呢?原因很多,但主要就是因为这些作品说教味儿太重,只是简单图解主题,而且还虚情假意、装腔作势。
如何让我们这部电视剧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这是我们这个摄制组每一个人都必
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最美好的事》是一部主题明确但内涵丰富的电视剧,而且采用了散文化的结构样式,不具备纯粹商业电视剧的惊险刺激和巧合传奇,不能靠自始至终的戏剧冲突和人物纠葛来取胜,也就是说,该剧没有太多所谓的商业元素。那么,我们用什么来赢得观众、感染观众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在“真”上下功夫,真实的魅力往往超过编造的效果。千万不能把真人真事拍假了,这是我们这部电视剧的生命。“真”当然不是指日常流水帐的绝对纪实,而是指人性的真实,是指真情实感。我们要避免对六七十年代的人做模式化的表现。那是一个崇尚共性、淹没个性的年代,而我们则要还原人的本性,把时代共性下人的个性,贴切、真实地表现出来,塑造出一个个生动、可信的人物形象。
除此之外,我么还要大做“感动”文章,要着力渲染“聚合离别、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在这部剧中每一场戏都是一个珠子,而每个珠子的成色决定着整个项链的质量。我们必须从每场戏中挖掘好看、感人的因素,使事件更牵动人心,使细节更耐人寻味。
一、关于人物分析和表演
钟乾:年轻时性格开朗,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得深沉,但他始终率真、执著、坚强,具有理想主义的精神和一颗仁爱之心。他既有不为名利出世的一面,又有想要改造社会入世的一面。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他影响很深。
我们并不是从塑造一个英雄入手,而是平实地去表现一个普通平凡教师的人生经历。在他几十年的教师生涯中,有过心酸,有过困惑,有过坎坷,也有过收获,因为收获,使他变得更加的执着,而且加倍地付出。他做到了凡人的极限,因此使他的生命呈现出不平凡的光彩。对这个人物,演员与其说如何去演他,不如说如何去体味他。体味越深入、越丰富,就能表现得越到位。演员要在这种散文结构中,在对事件的感受和大量细节的积累中完成人物的塑造。
刘春兰:年轻时美丽,朴实,有决断,敢于选择自己的爱情和人生道路。她自己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对读书人、对钟乾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却怀有一份敬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主义者,中国传统女性所具有的美德和局限越来越在她身上凸现出来,家庭(丈夫和孩子)几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因为这样,她和钟乾会产生矛盾,也因为这样,她会扶助钟乾完成他的事业。对这个角色,最忌讳雷同,演员需要从生活中去发掘富于个性的细节,来丰富角色的性格。
我们的演员肯定都有丰富的表演经验,但我希望大家忘掉过去的经验。我们只有重新学习,重新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才会不断有新的发现。如果我们过于依重以往的经验,我们得到的肯定是司空见惯的表演,这当然远离我们的总体艺术风格。我们只有不断的向生活学习,才有可能寻找到生活中常有,而影视中不常有的新的发现,才有可能有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的上佳表演。同生动的生活相比,我们永远需要具体精确的发现。比如:人物的服装和神态。比如:人物的习惯动作和手持小道具。等等。
二、关于摄影(照明)
唯美,诗意,流畅、暖色调,怀旧感。
尽量以演员的表演为主,避免刻意的镜头运动,如果需要运动也是随人物的动作自然运动,让观众忘掉摄影机的存在。避免刻意的主观构图,摄影机的机位符合人物的视点。
要把照明藏起来。在保证技术质量的前提下,多利用生活中自然的光线,尽可能的少用灯光器材。当然,为了使夜景和室内照明能够达到自然、生活的光线效果,就必需下大力气来营造。
三、关于美术(化服道)
大的构成上需要简洁,可细节上却需要富于变化、耐人寻味。
必须做到准确真实,努力做到生动有意味。
准确:人物的造型服装和生活环境,要符合他的身份和性格。这包括他的生活细节。比如,人物有什么特殊的喜好。人物这种特殊的喜好需要什么样的小道具?这个小道具放在家里的什么位置?这部戏的时间跨度很长,对于化服道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生动:化服道和环境的挑选有无数种选择,我们当选用那些见物如见人的、能够给观众以想象空间的物品和环境。
四、关于录音(音乐)
我们不仅仅是按标准把声音录下来,还要充分利用声音的表现力,创造出超画面的艺术效果。乡村里要有田园式的悦耳的声音,要营造出一种让人陶醉的生活环境。城市里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嘈杂和喧闹。
音乐必须令人动情,旋律要优美流畅,有怀旧感。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创造出那种传统的田园牧歌与现代流行音乐有机结合的独特的音乐旋律。
最后,各位同仁,我拿一句格言来与大家共勉,这句格言就是“我们不比别人聪明,但我们应该比别人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