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听说吕中老师为了演好这个角色还专门去跟真正的台商做了交流,是吗?
吕中:对。因为这个角色确实是,我认为作者写这个角色,应该说写得比较成功。就像刚才海波老师说的,她不是一种泛泛的只是回到大陆来就是爱国的,就是具有民族气节的。因为他们有他们一定的历史背景,而且这个历史背景很现实,因为国共两方原来在某一个历史时期,有过很敌对的状态,像老八姑这个人经历过这一段,肯定她的心历还带着她原来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东西。我觉得它就比较真实,而且比较现实。
这样一个情况说心里话,我对这样一个角色,距离还是比较远,从自己的生活上,这样一个人物究竟去怎么把握它?包括台商的气质,我们作为演员来说创作角色,你要去创作这个人物,你不能说光按照剧本把台词说出来,你得让观众相信你这个人就是这样一个人,得让观众认可,你身上必须得具备作者所提供这个角色的一种气质,这个东西是很难的。
我当时心里想,我说这个角色怎么演呢?过去我们在戏上看过很多国民党特务或者是什么,历史上也有一个八姑,过去我们写特务,就得拿着枪,哼着调,特务就是那样。这个角色不能这样演。其实生活的真实恐怕也不完全是这样。
后来我就想赶紧的抓紧时间,因为那时离开机时间不是太多了,我就说赶紧的,因为通过朋友,通过一些关系,就找了一些台商,起码我要去看一看他,我看一看他是什么样的,他的生活状态和他的经历,和他的为人处事的样子,他是什么样。特别是到欧洲去做过生意的这样一些人,总是见过世面的,他有什么感觉,气质当然是很难做到的,像不像三分样,起码得有个三分样,所以我就找了一些台商,而且跟他们讲了,我要创作这么一个人物,跟他们进行交流。
有的人很热情,给我提供了服装的样式,甚至把自己的照片送给我,让我做参考,他们可能是一种什么样的装扮,是一种什么样的样子。我觉得我在这儿都应该很好地感谢他们。我就把这个也拿到组里,曾经给导演看过,也给我们的服化看过,是不是能够按照这个来造型。
吕中:来做服装,来造型。
后来我甚至于很巧合,有的台商某一方面的经历跟老八姑的经历都有一点类似,我也感觉到很幸运,能跟他们有这样的接触。慢慢逐渐逐渐在我脑子里形成了一种感觉,她既是军人,又经商经得非常好,而且这个人还有一定的文化,这个人做事情很干脆、干练,而且很大气,不是小小气气的。生气的时候、不同意的时候就是不同意,同意的时候,知道自己错了,马上就改过来了,是军人。因为军人我这么想,在战场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打仗的时候不会想那么多,今天死了就是死了,我活了就是庆幸就是活了,所以做事情没有思考、来回优柔寡断,决定就决定了。商场也是这样,今天给你一个机遇能挣钱,明天一下子可能就赔进去了,不允许你什么的。所以,在处理老八姑的很多地方,还是很果断、很干练,而且还是比较大气。
主持人:这个角色有真正的台商可以模仿、学习,那你台州的普通话是怎么学的?
吕中:这不好意思,我有一个朋友看了以后,打了一个电话,“你讲的什么话呀,你们这个戏里头怎么有好多人跟你讲的一样,有好多人又是,说李雪健老师说的就是山东话,怎么回事”,后来我才慢慢给他解释。因为我们这个戏,像刚才海波老师说的,剪出来69集半,将近70集的戏,因为方方面面不能允许那么长,好多戏都剪下去了,就有很多地方都交代不清楚。其实当时像一江山这样的战斗,我们当时真是打了特别漂亮的仗,有很多都是军人,打完仗以后有些人就留在本地,留在当地,后来就做了一些地方的官员、领导,他就是外地来的。
我们这个戏因为是在台州拍的,好多戏都是由台州地方的人给我们跑群众什么的,他们就说的是台州的普通话,跟我有点相似。被人就说我,你又说得不地道,因为我说着说着忘掉了,好多地方,比如带儿音的地方我说着就忘了,就带着儿音,后来连我女儿都说,这个地方就不对了,就给我指出来。我其实就是到那个地方学的。
原来也因为去上海拍过戏,上海普通话会一点,但是上海普通话又和台州普通话不完全一样。我曾经在另外一部戏里,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说得都挺地道的。
主持人:能不能给我们的新浪网友说几句台州的普通话?
吕中:台州的普通话就是这个样子(说台州普通话),我到了那儿以后,我们正好住在党校,我们在党校的饭厅里吃饭,就和党校的很多学生在那个地方,我想那么多台州人,我讲几句,人家吃饭的时候就跟他们讲几句,台州的党校校长蛮有意思的,我就跟他讲,我讲这个话你觉得怎么样?“你怎么会讲我们的话呢”,我说我不会,我就是会台州普通话,真正的台州话我是讲不来的,我是不会的,这样跟他讲,慢慢慢慢就……
主持人:作为我来听,我觉得好像跟上海的普通话有点像。
何旭晶:江浙一带的普通话,南方口音。
吕中:他们那个地方的人听起来就不一样,我们听起来就个觉得差不多。
主持人:地方方言会加进剧里是吗?比如台州的、山东的?
何旭晶:对,但是都已经是把它普通话处理了,要让观众都能听懂,都能听明白,南北都要照应。
主持人:在拍这个剧的时候有没有发生过一些让自己特别难忘的一些事情?就是拍戏的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情?吕老师先说。
吕中:还是我先说(笑)?
主持人:那当然了。
吕中:拍这个戏,其实难忘的事情还是挺多的。我们这个戏拍得其实应该讲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我们这个戏特别大,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戏。到台州去拍,因为它应该说是以台州作为蓝本,然后又映射到全国改革开放崛起的历程。人物又特别多,我们去的演员,应该说都有一点陌生。另外,再加上我们这个戏,因为我们要求我们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和主旋律的戏应该出新,不能够老是像过去那样一个模式,大家都看着觉得好像老是在那儿说好人、坏人,哪个好就拼命地拔高。这样一来,特别是海波老师创作这个剧本也有很多新意,比如这个戏的幽默。应该说这个幽默实际上从文化层次来说,从哲学层次来说,应该都是比较高的。作为演员来说,它难度就比较大。因为作为演员来说,具有幽默感,这是演员的高层次,很难的。因此,刚开始我们就要加深对所有创作角色的理解,我觉得我们这个戏的演员都蛮用功的,真是很用功,因为难度比较大。
开始的时候又不理解,我们开始有很多演员都早到,在开机之前都早到。一方面就是要去体验生活。
何旭晶:吕中老师就是提前到的。
吕中:我提前到了十多天,我们到那里去体验生活,又去看到台州是一个什么状况。我们到那儿以后都很惊讶,突然之间在这儿出现了一个,好像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出现了这么一个漂亮的城市,而且有很多现代化。
何旭晶:新建的现代化的城市。
吕中:到了那儿以后,后来海波老师就跟着我们,大家就谈角色,我们都坐在一起互相谈、互相帮助,海波老师就跟他们谈他的创作意图和对每个角色的一种理解,对每个人的人物要求。特别是在幽默这一点上,希望大家怎么能够去把握这个角色。因为你拍出戏以后,还是要观众看的,观众看完以后,觉得干干巴巴不好看,大家也就转台了。
幽默的主旋律电视剧
主持人:关于这一点海波老师给我们说一下,怎么把主旋律的一个电视剧里加进一些幽默的成分?
海波:这个话题我特别愿意说,而且希望将来有机会专门说这个话题。
因为现在主旋律片子在整个屏幕上收视率不高,这是一个事实。至于《海之门》播了,我现在也很关心它的收视率到底是多少。严格来讲做这部戏我本身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目的是为民族做件事,因为改革开放在中华民族上是非常伟大的事情,至今没有一部戏来反映这么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反映它有难度,因为它非常近,还正在发生,这是一个目的。
还有一个目的,甚至比这个目的还要强,就是希望做一个好看的主旋律片子,特别是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主旋律的片子。这个目的比那个还要大,因为主旋律片子不仅出现政治宣传上的问题,如果主旋律的片子艺术质量成为我们屏幕上真正的主旋律,作为艺术文化工作者这是一个责无旁贷的事,如果能做好,应该说也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事情。但这是非常有严重缺陷的。
本来这在创作上就是一个原动力,但是现在看起来可能还有很多遗憾,这个遗憾将来再说,因为在这个地方不太好去全面地反映现在还在播的,不好全面地评价。但是做这个戏,这是有一个目标。所以,不光是调动一些幽默的因素在里头,还要调动轻喜剧个别的地方,现在这个东西很少了,剪得比较干净了,个别甚至调动了一些闹剧的成分都有。为什么呢?除了为了让它好看之外,我们改革开放二十年存在着比较大的、天生存在着一个天然的大的幽默在里头。因为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来的,今天回头看我们犯了很多很多今天看起来很可笑的事情,但事实上是那么过来的。李准同志概括这个电视剧,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话,用一种微笑的方式回头看自己的历史,我们也想采取这样一种方式,当然我们现在做得不是特别好,看出了这样的影子,但是不是达成了艺术上的风格定位,期望值可能有一些问题。当然我们希望,就是我们做得可能有些缺陷,但是如果给大家这么一个印象,我们也希望后边继续做主旋律片子,做现实题材片子,反映当今主流生活的片子,应该比较大胆在这方面来突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