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这一段辉煌的历史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占有着特殊的位置。能将唐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段落“贞观之治”搬上荧屏,也是一件充满趣味又令人兴奋的事。
贞观之治,虽然只持续了23年,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篇章之一。这是一段神奇的岁月,不仅仅留下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的警世名言,还书写着“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的传奇。在这23年里,皇城长安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国际大都市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在这里和睦相处。在这23年里,玄奘徒步西行,靠坚韧顽强的品格和出众的才学,做出了将正宗佛教经典引入中国的壮举。在这23年里,一个年仅14的小女子走入皇宫,踏出了她政治生涯的第一步,日后踏上权力巅峰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帝王。这些贞观年间的出现的人、发生的事,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后一千多年的中国历史。
谈论“贞观之治”,除了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些为后世称道的名臣,当然话题永远离不开一位英明的帝王——李世民。正是他,使得这一段历史得以实现。他是后世帝王的楷模,《贞观政要》成了每个希望国泰民安的贤明君主的必读书,也成了每个昏君最痛恨最厌烦的书籍。
贞观以前几十年的历史,在后世读历史的人眼里,可能是一段充满戏剧性性的有趣故事,对于一个生活在当时的百姓来说,却苦不堪言。各种政治势力群雄逐鹿,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华夏大地被战乱折磨得调令不堪。出生并成长在战乱年代的李世民从小就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天赋和过人的胆识、谋略。然而李世民登基之后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决定:弃武从文,选择了以文治国的政治方向。这个在军事上有着常人不能比肩的才能的帝王如此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的长项,放下天子的架子,从零学起,虚心做起了文人皇帝。在顶着北方部落不断侵略进犯和连年自然灾害的巨大压力,李世民把一个国家从饿蜉遍野的境地中拯救出来,在八九年的时间里就做到了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我们不得不叹服骑马打天下的李世民在文治方面的进步有多么迅速。正是贞观年间积攒的雄厚国力,让唐朝离开贞观之治后不久,又走入了“开元盛世”。
经济发展只是贞观之治重要功绩的一个方面。同样在贞观年间,中国结束了多年受外族侵犯而无力还击的历史。平复四夷,安定八方,李世民也因此被周围邻国尊为“天可汗”。众所周知,唐朝是艺术得以空前发展的一段时间。虽然在贞观年间没有诞生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但我们仍能从他们的不朽诗篇中读出他们对贞观气象的特有情怀。
作为当代人,我们完全可以抛开古代史书中框定的观念,而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切入,认识李世民这个人物。作为一个君王,他无疑是成功的,但作为一个个人,他的生活却有着几分悲剧意味。
在这个圣明君主的身上,也有一块永远都洗刷不掉的污点,那就是他早年在玄武门弑兄杀弟的举动。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这个举动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弄清。是李世民为形势所逼,被迫做出的自卫之举?还是他为了实现个人的政治野心采取的必要手段?我们无从判断。但我们知道,这个阴影确实伴随了李世民一生。他时时不忘克制个人欲望,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并没有对不起靠师兄杀弟夺取来的皇位。是的,我们无法想象,假如没有玄武门事件,中国历史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他的政绩中,我们时时能通过他对臣下对百姓的宽容和关怀看出他善良的本性。他对玄武门事件的种种弥补行为并没有令他轻易逃过命运的捉弄。在他晚年的时候,玄武门的伤疤被揭开了。当年他和兄弟之间的争斗,在他的几个儿子中间重新上演。这是他最不愿看到的局面。他是个成功的帝王,却是个失败的父亲。他就看着儿子间的争斗一步步升级,最终走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难以想象,一个可以喝令全天下的人,面对这样的结局,心中是何等的凄凉。最终,他在无奈之下选择了软弱但温顺的李治作为皇位的继承人。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个早年陪他征战沙场的挚友也相继撒手人寰,离他而去。他拼尽最后的力量,东征西讨,为的是给儿子未来的统治消除隐患,给他留下一片稳定的江山。带着对儿子的牵挂和不安,李世民离开了人世。他的担心并不多余,他死后,软弱的李治还是没有能力独立撑起江山,最终沦为武则天的傀儡。
“贞观就要有贞观的样子”这是剧中人的一句台词,但也就是我们追求的艺术境界,
在那个夯土城墙木制建筑一统天下的中古年代,工艺的简陋并没有影响生活的品质。我们有幸在许多出土的古董中感受到了与一个大国相配的威严。质朴中透露着尊贵,是我们想再现的基调。 我们希望能把考古学的发现作为我们认识中古时期初唐样貌的窗口,清空脑中原来存在的错误印象,从原点出发,加上推断和想象,尝试构造出一个完整的初唐景象。当然,没有人能完整真实的把唐朝世界搬到现在来,我们只是想为有兴趣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提供一种认知的线索:唐朝原本可能是这样子的。
在电视荧屏上再现这样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历史当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程。在明清戏充斥荧屏的今天,每一部古装戏都多少打上了一点明清戏的烙印。观众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审美观,对古装戏的期待也有了一定的定式。如何突破明清戏的模式,在最大程度上真实再现中古时期初唐样貌是我们在脑海中思考最多的问题,在那个火药尚未发明,靠冷兵器在战场上拼杀的年代里,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他们的生活都在用一种当代人无法想象的模式进行着。大到皇家的各种仪式,小到吃穿用戴,每个细节都耐人寻味。有的时候我们会感慨古人的智慧,利用那些难以想象的工具,他们和当代人一样,完成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壮举。
我们要庆幸近年来电脑在图形图像技术上的迅猛发展,使许多原本无法完成的奇观有了展现的机会。借助电脑技术,我们有了更大的创作维度。创作时,想象的空间被无限放大。实现构思的难度和成本被大大降低后,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为根本的构思过程中来。
我们希望通过《贞观之治》,观众可以得到多种层次的欣赏感受:了解一段历史,感慨一个人的命运,获得一种感动,还有,看看那个遥远而辉煌的时代。张建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