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资料:电视剧《武昌首义》分集梗概(26-30)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11:10 新浪娱乐

  第二十六集:

  程正瀛和金兆龙带人到汉口侦查,发现清军正在搭建浮桥,两人采取偷袭的方式,将浮桥炸毁,也将消息带给了熊秉坤。

  海军起义后,提督汤芗铭命令部下炮击汉口清军,击毙三百多人,冯国璋大怒,命
人开炮射击,汤芗铭帅舰队后撤,正好应陈其美之请,顺江东去上海。

  上海各地代表推举黎元洪为全国临时政府的大都督,黎元洪等人非常高兴,孙武提议马上催促上海的各地代表尽快赶到武昌来,黎元洪极力赞成。

  冯国璋制定了攻击汉阳的作战方案,并对丁振源说,拿下汉阳,武昌指日可待,丁振源则说武昌是袁世凯的宝贝。

  熊秉坤等人正为冯国璋等人搭建的浮桥迷惑,又担心敌军从北部进攻,正在犹豫不定,如莲跟随小云来访,并且带来一份机密文件,在如莲和熊秉坤密探一阵后,熊秉坤决定相信如莲。

  熊秉坤将如莲带来的消息交给了黄兴,并且用人头担保消息的可靠,黄兴立刻决定派兵向北部展开防御。

  程正瀛带领敢死队抢占美娘山阵地,结果与清军遭遇,金兆龙身负重伤,仍然与清军战斗,程正瀛大怒,带着兄弟们拼死向山上冲去。

  邓玉麟带着自己的队伍来到江边,但敌军炮火太猛,邓玉麟亲自跳进赌船,带着弟兄们强行渡江。

  宋教仁离开湖北前往上海,汤化龙等人前来送行,听着远处激烈的枪炮声,汤化龙决定尽快离开武昌,前往上海。

  汉阳保卫战如火如荼,各处阵地均告危急,黄兴亲自到前线指挥,蔡济民、吴兆麟、孙武等人也到前线参战,黎元洪则有些坐立不安。

  清军利用重炮配合部队攻击,革命军的汉阳各个炮台已经失守,黄兴决定将部队撤回汉阳附近防守,十里铺的指挥部遭到炮击,军政府派来的参战军官全都战死,这一消息让吴兆麟、蔡济民等人异常震惊。

  第二十七集:

  张振武主动要求带兵上前线,没想到,路上与敌军遭遇,溃不成军,张振武也被乱兵挤到了河沟里。

  程正瀛带着残余的十几个士兵回到大别山与熊秉坤等人回合,熊秉坤看到几人惨烈的景象,内心里一阵阵感动。程正瀛在阵地上发现了前来救援伤员的小云,小云嘱咐他不要告诉熊秉坤,没想到还是被熊秉坤发现了,小云不愿意回到城里,软磨硬泡留了下来。

  张振武逃回武昌,对战争的惨烈有了深刻的认识,再也不敢指手画脚,黎元洪等人听说十几个军官一起被清军炸死,也全都惊呆了。

  战场的间歇里,小云对熊秉坤时常拿在手里的玉佩产生了兴趣,非要熊秉坤讲讲来历,熊秉坤告诉小云,这块玉佩是个信物,当年,他们就是用这块玉佩作为联络的信物,后来,那些战友全都牺牲了,熊秉坤带着自责的心里拿着这块玉佩。

  黄兴带着蔡济民等人前来视察,见到了五个年轻的孩子,他们都是首义英雄和汉口保卫战牺牲烈士的后代,他们要求参加敢死队,黄兴非常感动,他鼓励将士们要努力杀贼,要抱定与汉阳共存亡的决心与清军血战到底。

  汉阳大别山战役打响,战况十分惨烈,小云被身边不断炸死的士兵吓的哇哇大叫,熊秉坤紧紧抱着她,不断地安慰,小云这才安静下来。

  汤化龙等人选择这个时候,离开了武汉,临走的时候,汤化龙深深地看了一眼身后的武昌,他知道,也许今后没有机会回到这里来了。

  孙武逃回武昌,对黄兴的指挥方式大肆攻击,恰好被黄兴的副官李书城听到。李书城对孙武进行了驳斥,黎元洪要求李书城,无论如何都要将黄兴安全带回武昌,否则他无法向全国党人交代。

  清军猛烈进攻,熊秉坤部不得不靠肉搏战保卫阵地,一颗炮弹飞来,小云倒在战壕里,熊秉坤悲痛欲绝,完全忘记了战场的存在,程正瀛带着几个战士硬是架着熊秉坤离开了阵地。五个烈士的年轻后代浑身绑满了炸药,高呼民国万岁的口号,与清军同归于尽,大别山失守了。

  汉阳城里一片慌乱,有人故意炸掉了粮台,造成清军破城的假象,革命军全部撤离汉阳,这一战革命军损失惨重,冯国璋也同样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第二十八集:

  江船之上,黄兴目睹军民的伤亡,内心里涌起了巨大的悲痛,他猛然抽出宝剑欲自尽,被蔡济民和李书城拼死拦住。

  武昌城里也是慌乱一片,百姓们争先恐后的要离开,均被革命军将士拦住,孙武却安排自己的家小离开了武昌。

  如莲跑到阵地上寻找小云,恰巧遇到了丁振源,两人面对眼前的惨景相顾无言。如莲望着自己双手上的鲜血,眼睛里流下了泪水,丁振源再次劝说如莲离去,如莲坚定的拒绝了。

  袁世凯收到冯国璋报捷的电报,冯国璋要求直下武昌,袁世凯大摇其头,他知道冯国璋还是对朝廷心存感激,这时要报恩。

  武昌军政府召开会议,总结汉阳之败,黄兴在会上再次指责成炳荣等人故意违反军纪,而致使汉阳拱手资敌。

  以吴兆麟为首的军官则认为此战黄兴指挥不力,希望黄兴首先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再追究他人,会议变成了相互指责,最后,黎元洪出面与黄兴商谈,黄兴身心俱疲,辞去总司令之职,决定离开武汉。

  朝廷为了表彰冯国璋,赐他二等男爵,赏穿黄马褂,冯国璋内心里充满感激,将士们也都请战武昌,丁振源却告诉众人,袁世凯是不会让他们拿下武昌的,冯国璋十分不满。

  金兆龙终于在

医院里清醒过来,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问阵地,程正瀛告诉他阵地丢了,金兆龙又问小云,程正瀛没有告诉他小云的牺牲,只是告诉他小云在救助伤员。

  黄兴离开了武汉,走的时候,只有少数几个人来送行,与他刚来的时候,场面差异很大,吴兆麟和孙武站在楼上看着远去的黄兴,心里也有些替他难过。

  第二十九集:

  黄兴准备离去,码头上,熊秉坤、蒋翊武、蔡济民、张振武、邓玉麟等人前来送行,看着难过得黄兴,众人内心万分难受,黄兴反倒安慰众人,称为革命不计成败功罪。

  黎元洪再次接到了王遇甲的电话,吓唬他说要打过江来,电话被管理通信的士兵切断,黎元洪惶恐不安,千叮咛万嘱咐通信兵不要将他电话里说的话传扬出去,士兵答应了。

  冯国璋得知王遇甲打电话的事情大发雷霆,因为他一直想将黎元洪抓获回北京太庙献俘,无意间,冯国璋将上次荫昌攻打汉口时,王遇甲贪功冒进的事情说了出来,丁振源听到后内心很是难过。

  袁世凯委派丁振源作谈判代表,冯国璋很迷惑,不知道袁世凯究竟想干什么,而丁振源却明确告诉冯国璋,袁世凯这就是要告诉冯国璋,他不想打什么武昌。

  英国领事葛福代表大英帝国前来与冯国璋商谈和谈事宜,希望丁振源尽早过江,而丁振源则表示自己只是等待民军代表,葛福表示知道他们想争取进攻时间,然而,那不可能。

  葛福又来到革命军政府,与黎元洪签订了停战三天的协议,黎元洪十分高兴。

  段祺瑞来电,要调走冯国璋手下的一个协兵力,冯国璋知道这是要削弱他的兵力,冯国璋怒不可遏,跑到江边发泄怒火,大呼对朝廷的忠心,然而,这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了。

  看到停战协定,冯国璋非常无奈,知道拧不过去,只好用印,却又叫人给北京发电报请辞军职,丁振源觉得冯国璋不过是求得个人心安而以。

  奕劻等人跑到袁世凯府上,强逼袁世凯让冯国璋攻打武昌,袁世凯提出前方没有军饷,希望各位王爷能帮助一下,全都出些钱,给前线作军饷,奕劻等人马上推托,袁世凯又问起朝廷进关之前留下的一笔财宝,奕劻推说不知,让袁世凯去问太后,赶紧告辞离去。

  袁世凯派人进攻,逼着太后拿出了那笔财宝,太后希望载沣给出个主意,而载沣也无可奈何,他已经很少参与国家的事务。

  第三十集:

  冯国璋视察龟山炮台,看到武昌军政府的大楼,他内心十分痛恨,命令属下借着英国皇太后过生日的当口,鸣礼炮时加上几发实弹。

  黎元洪等人正在为停战而庆祝,没想到炮声轰鸣,而且是针对总督府的炮击,黎元洪等人仓惶逃走。

  街道上,如莲裹在混乱的人群当中,看到平常在街头卖唱的小姑娘在炮击当中倒在血泊里,如莲非常难过,熊秉坤带兵路过,要送如莲回家,如莲拒绝了,追问小云的下落,熊秉坤告诉如莲,小云在大别山上牺牲了,如莲非常难过,再一次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葛福跑到冯国璋出追查炮击事件,冯国璋耍了小手段,蒙骗了葛福,冯国璋等人十分得意,丁振源则讥讽众人,武昌停战大局已定,众人却为一些雕虫小技而得意。

  袁世凯也因为炮击事件对冯国璋很是恼火,命令段祺瑞接手第一军事务,逼冯国璋赶紧离开湖北。

  黎元洪被吓破了胆,不顾蒋翊武等人的劝阻,带着人逃到了一百多里外的葛店,蒋翊武、蔡济民等人很是恼火。

  丁振源接到段祺瑞的电话,说是袁世凯让他接替冯国璋,但他不会接手,希望冯国璋不要意气用事。冯国璋大怒,下令调集军队,准备强行进攻武昌。

  邓玉麟发现了清军的动向,立刻向蒋翊武等人作了汇报,军政府一片混乱。

  袁世凯一连七封电报,阻止冯国璋的行动,无奈之下,冯国璋只好命令士兵回营待命。

  清晨,得知对岸清军撤退的消息,众人还在高兴之余,又得到了南京光复的消息,熊秉坤、蔡济民、蒋翊武等人万分高兴,整个武昌城也陷入了兴奋之中。

  袁世凯派出了北方的和谈代表赴上海,南北和谈这才真正的拉开大幕。

  太后诏来徐世昌,质问他为何袁世凯非但没有消灭叛乱,反倒要与乱党和谈,徐世昌内心感到有些愧疚,太后降旨授徐世昌太子太保,位列三公,希望他能帮助保全皇室一脉,徐世昌踉跄而去。

  黎元洪在葛店收到了吴兆麟等人的消息,希望他能尽快回到武昌,因为目前谣言四起,如果再不回去,恐怕大都督位置不保,黎元洪遂决定返回武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