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资料:导演林汝为个人简介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18:22 新浪娱乐

  人物简介:

  女,著名影视导演,词作家,1950年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表演一班学员。曾主演影片《赵小兰》、《她爱上故乡》。

  导演成名作:电视剧《四世同堂》、《便衣警察》中任编剧和总导演,《四世同堂》
获得第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连续剧,同时获得第六届电视飞天奖特别奖;《便衣警察》获得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连续剧奖。

  同时林汝为也是著名的词作家,代表作有:《重整山河待后生》(电视剧《四世同堂》主题曲,骆玉笙演唱)、《少年壮志不言愁》(电视剧《便衣警察》主题曲)等。

  七年改编,把叶广芩看遍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里何曾到谢桥。”清代满族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这首《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曾被梁启超先生赞为“时代哀音”,称其“眼界大而感慨深”。长篇小说《采桑子》书中各章的标题均来自这首词,它通过讲述民国以来满族贵胄后裔生活,形象地展现了近百年间中国历史的风云、社会生活的变迁与传统文化的嬗变,是一曲直面沧桑、感喟人生的无尽挽歌,令人思绪绵绵。

  这部大型电视剧的总导演正是创造了新中国第一部长篇电视剧成为一代人记忆中永难磨灭的电视剧《四世同堂》和同样成为一个时代象征的经典电视剧《便衣警察》的总导演林汝为。年已花甲的林汝为导演有信心把这部浓缩了百年兴衰的家族小说再造成为自己引以为豪的“第三部经典”。而这一切都来源于林导高超的导演手法和技术,来源于林导对于原著《采桑子》的感情和研究。

  说到书中人物的一生,林导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声音哽咽,她说:“改编后的电视剧,不仅仅只是一首挽歌,还突出了情——亲情、爱情和爱国情”。

  1986年执导《便衣警察》后,时隔将近20年,林汝为一直过着低调的生活,如今为何要拍摄《采桑子》呢?原来,几年前林汝为夫妇读到《采桑子》,一下子就被书中的人物和书中描述的这个家族的百年兴衰迷住了,“这本书好在有文化底蕴,贵在它的人物有个性,它的人物命运相当曲折”,林汝为说。

  对于现在的编剧们来说,花七年时间改编一个本子可能是太长了。而为了改编《采桑子》,林汝为和老伴儿两个人却着着实实地做了七年,她说,光查资料就查了一年。此外,他们还请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帮忙找了许多介绍老北京的文史资料,都是市面儿上买不到的,“光有京味是不够的,还得有历史做依托。”

  为了了解叶广芩,林汝为老两口儿把她的作品都看了,有的作品买不到,就到图书馆复印,一本书就一百多块钱。小说《采桑子》首印数才1万多册,很难买到,林汝为想了各种办法甚至通过网络在上海、浙江前后买了几十本,买完送给人家看,介绍这部作品。

  京腔京味,有赖于生活积淀

  林汝为导演本身就是京味电视剧制作的代表人物,当初的《四世同堂》一出手,就为她迎来了盛名和赞誉,剧中北京味道的拿捏,分寸都恰到好处,不温不火,为人称道。但是接手《采桑子》的改编之后,林汝为导演还是一心要为本子解决两个问题:一,查遍能够找到的资料,为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找到一个历史的立足点,要让他们有着有落,以历史为依托。二是,遍寻名家,为故事中渗透出来的京腔京味,宅门脉络找一个可靠的顾问。

  为了使本子更加完善、京味更足,林汝为专程请著名的民俗专家李滨声做民俗顾问。李滨声先生已经70多岁了,对80多万字的《采桑子》剧本一页一页的看,一个字一个字的改,哪一个字用得不好都给圈出来,改完之后在一个大冷天送过来,连林汝为的家门都没有进,这让林导十分感动,“过去旗人怎么梳头现在人懂得不多了,书里也没写细致,但是电视画面上就要很清楚。李滨声就在剧本旁边给注上,过去女人梳头要怎么怎么个动作,要把条子含在嘴里再梳后面的头发等等,其实不是老先生的事儿,他看到了还是给写出来。”林汝为说李滨声先生改过的原本她收藏着呢,将来做老专家兢兢业业的见证,“京味有赖于生活的积淀,《四世同堂》要是有他作顾问,肯定还会更好”。

  之所以这样做,是林导的心声所在,这个小说是叶广芩耗费了多年心血,用生命书写的家族往事,是真实发生在中国,发生在北京的一个家族百年的风雨写照,绝不是戏说,更不是无根据的瞎编,既然小说本身就下足了十分的劲,之后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也必然不能懈怠,力争要做到处处有根据,事事显精致。要把这一百年来中国人的命运表现出来,要把中国一百年的进程表现出来,要把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出来,这绝不是儿戏。

  林汝为导演说 “叶广芩写这部小说下了那么大的功夫,我也不能怠慢,争取拍出一部超过《四世同堂》的作品”。

  用《采桑子》,弥补《四世同堂》的遗憾

  作为国内第一部长篇电视剧,《四世同堂》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当年拍摄《四世同堂》林汝为累掉了17颗牙,但林汝为告诉记者,现在回头总结还是觉得有点儿遗憾:当年拍《四世同堂》小崔太太改嫁进门的那个镜头,她就只给打了60分,“演员最好是用眼神而不必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再嫁的复杂情感。但是,考虑到当时的情况,我也不能要求演员太多。我一般一次只给他们提一个要求,因为要求太多怕他们完成不了。”

  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林汝为拍片时一直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前一天晚上开会把第二天的演员走位、调度都商量好,拍摄时主要负责演员镜头前的表演,“我主要管补充、丰富人物,其他的由副导演等去做。”

  林导更掷地有声的表示,现在的制作水平已经不是二十年前能够比拟的了,自己出于对原著的尊重,对叶广芩的尊敬,更对自己作品的一贯要求,有信心在晚年用一部全新的《采桑子》来弥补自己当初在《四世同堂》上的遗憾,全力以赴把《采桑子》制作完成,并且制作成精品,使其成为又一部新世纪的经典。

  再度操刀,衡量一部作品是否是经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当年骆玉笙老人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唱响了全中国,同样林汝为导演的《便衣警察》也有一首传唱一时,风靡全国的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林汝为导演的电视剧在音乐上的卓然不群的追求和其最终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殊不知,这其中也包含了林汝为导演自己的心血。《重整河山待后生》和《少年壮志不言愁》的词作者正是导演林汝为本人。这就造成了凡是林汝为导演的作品,林导必然亲自操刀电视剧的音乐创作,凡是林导亲自操刀的音乐作品必然成为唱遍中国大街小巷的音乐经典,林导认为她操刀的词曲作品,最注重的是其音乐中的中国性,中国的文化是林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那么在这部《采桑子》中,音乐制作上,林导又将如何处理呢?林导宣称还在保密之中,但是相信这部作品最终的音乐部分也必将超凡脱俗成为令人痴迷沉醉的元素,正如林导自己说的:“恒量一部作品是否是经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当然包括音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