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可能大多数人没看,原因简单,因其题材所限,它被排除在我们正规的电视剧播映之外。
《越狱》很刺激,单看题目和剧中元素就知道:冤案、监狱、地图文身、形形色色的重刑犯、挖地道逃狱……但刺激不等于好看。剧中多数因素都是血色、黑色的,这绝不是一部一家老小能坐在一起看得下去的电视剧。相信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越狱》因其自身的元
素色彩,要想进入主流电视播映的黄金时段也是很难的。
《越狱》算得上是搞得很极致的类型片,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更像好莱坞经典逃狱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加长版。就题材和情节讲,我不认为它对于我们的电视剧有多少比较和借鉴的意义。
目前真正让国内电视剧制作人员心跳到喉咙的,不是好莱坞这般越狱的囚犯,而仍然是那位一脸阳光的韩国厨娘。《大长今》,把我们从《汉武大帝》到《康熙微服私访记》的许多帝王都比到一边去了。对历史、传统文化的开掘、利用,仍是电视剧制作的一个主流话题。关起门来说,近几年来我们的国剧做得相当不错了。名气较大的帝王、盛世都基本上拍了一遍,“戏说”也有连续出到两部以上的了。
从大长今这个柔弱的韩国厨娘,到身材、相貌、地位、金钱要啥没啥的金三顺……这些受国内观众喜爱的“小人物”,其实“后台”硬得很:韩国为发展文化产业,政府成立专门机构,整理有关历史、传统、民族文化的各种资料,供影视制作使用。“大长今”们衣着、言语、举手投足间,都含着“智囊团”们的汗水。相对于历史传统文化这片海,我们的电视剧制作只算在水面上划拉了一遍,水下的景致更多,不是光靠几个编剧就能潜下去的。
近来有关重拍《红楼梦》的新闻被热炒,反对的声音也很多。重拍、翻拍之风,引来许多叹息。其实,对于历史传统文化中的精品,多几个版本,多几次新的理解,不是好事吗?虽说不可能每一个版本都成精品,但让观众重温“宝黛之恋”应该比展示如何挖地道逃狱更有积极意义,也更能被社会主流所接受。
当然,把电视剧拍得好看、抓人,也是电视剧制作人应该特别重点考虑的因素,尤其在观众选择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像《越狱》中团队编剧、边播边拍,随时与观众互动的这些“快餐化”套路,我们不妨可以借用一下。
许多人把“快餐化”看作是精品的大敌。确实,如果编剧单兵作战,为剧中侍女戴的一个耳环就要进图书馆查几本资料,那是快不起来的。但如果有文化产业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有编剧团队工作的成熟套路,“快餐”也能做出精品。
我们没必要和《越狱》这种好莱坞式黑色类型剧较劲。但是无论是像它那样来自美国文化的辛辣佐料,还是《大长今》调足中国广大观众味口的韩式大餐,国剧的“大厨”们从中“咂摸”出有营养又好吃的“真味”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