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资料:《香港姊妹》导演麦贯之阐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10:33  新浪娱乐

  《香港姊妹》导演阐述

  七年前还在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工作的时候, 有机会参与一部迎接千禧年的电视剧 《创世纪》;这部电视剧至今还发挥重大影响力, 我能参与其中, 实在很荣幸. 七年后, 另外一个重要的日子 “香港回归十周年” 来临, 这次竟然可以为中央电视台拍摄一部纪念这个日子的电视剧, 我的心情是无比兴奋的.

  有趣的是, 《香港姊妹》 是一个发生在香港的香港人故事, 然而将来观赏这部电视剧的观众绝大部分是大陆的老百姓, 一开始我们面对的就是语言问题. 香港是说粤语的地方, 而且语言文化一直在变化, 就算地道香港人, 离开香港一两年, 回去就会发现有很多新的 “流行语言” 出现; 就算地道的香港广东话也有很多不是一般学粤语的人能一下子了解的. 可是我们的对象是大陆观众, 这好比美国人拍的 《末代皇帝—溥仪》 ; 《艺伎回忆录》 等, 描述的是中国和日本的故事, 但是演员通通都说英语. 因此, 不管我们用的是大陆或者是香港的演员, 全部都必须以普通话作为 《香港姊妹》 的主要语言. 这种考虑曾经为剧本创作带来一点伤害, 因为香港的语言文化确实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有些小细节是通过这方面来营造戏剧和喜剧效果, 但是观众听不懂粤语, 就没办法投入看戏, 所以最后这些设计全部需要修改. 当然看一部电视剧是追看故事和人物的发展, 这些修改是不会对本剧的可观性带来不好的影响的.

  香港演员参与演出大陆制作的电视剧比比皆是, 《香港姊妹》 既然是香港人的故事, 那很自然会想到请一些香港演员来演出. 这跟本剧的象征意义其实扯不上一点关系, 而确实是有一种实际需要. 戏中 “盛泰集团” 是其中一家代表香港的企业, 请秦沛来演集团的董事长是再适合不过的, 这不仅仅因为他是香港演员, 也不全是因为他能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而是我们不需要为他做太多额外的包装, 也不需要为他灌输香港集团老板的特点, 秦沛本身已经透着那种气息, 他也充分了解这类人物的生活情况, 他演这个角色的感觉比较难在大陆演员找出来. 除了上层的企业集团大老板, 戏里还有一对来自草根阶层的夫妻, 他们自食其力, 后来成为 “富贵鱼蛋店” 的老板; 我们请黄一飞和鲍起静来演, 一切也就是为了营造那种地道的感觉; 每次想着他们两个人推着卖鱼蛋的小贩车在熙熙攘攘的旺角女人街叫卖, 然后又遭到小贩管理队的人来追赶, 实在忍不住会笑出来.

  有了这三位演员, 整部戏的 “香港” 气色基本上已经出来了. 然后就到五位年青主演. 应采儿和林志豪是在香港生活, 拍了不少港产电影和电视的非香港演员. 碰巧两个人的角色都很大程度反映到香港人的心态, 思想上变得很快就能装备好. 曹曦文和张俊宁虽然都是大陆演员来演香港人, 但是毕竟是年青人, 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比较强, 而且本身性格开朗, 很快也就融入了整个氛围. 崔林演的是从大陆被资助到香港读书的有为青年, 这方面对他来说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身为导演, 当然应该为演员开出一个表演的纲领, 方向, 风格, 但是 《香港姊妹》 不是一部艺术片, 也不是要模仿或者是映射特定的人物, 我喜欢看到演员用自己的理解配合他们的性格来演绎角色, 这样一个虚构的人物就会有了生命; 演员的想法很多时候让我很意想不到, 通过表演就变得很多姿多彩.

  我一开始看 《香港姊妹》 的故事, 给了这样的一个意见 : 这是一个拥有成功电视剧框架的故事, 但是我担心主人公是女性, 女性在这种剧情爆发出来的张力会不如男性. 这项意见后来因为故事已经敲定, 只当作一个话题来讨论. 一段日子以后, 我再想着这个课题的时候, 我才发觉自己是错的. 我发现我是被一种习惯影响. 在TVB的日子, 男性为中心的电视剧佔了百分之八十, 特别是那种让人血脉贲张, 剧力逼人的剧情片, 一定是男演员控制大局. 久而久之这变成了一种思维习惯. 这次 《香港姊妹》 的作者能以女性为中心建构这部 《创世纪》 式电视剧, 反而能带出一种新鲜感. 再配合两个女主角应采儿, 曹曦文, 一个至刚一个至柔; 一个至强一个至弱, 最后柔克刚弱胜强, 原来能出来一种新的感染力.

  《香港姊妹》呈现的将会是一部百分之一百属于香港的故事,我衷心希望这部电视剧可以成为香港人的骄傲。麦贯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