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导演黄健中解析《雾柳镇》--有血性 见人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15:10  新浪娱乐

  一、 南辕北辙

  今年夏天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把苏童的小说《米》和贾平凹的小说《五魁》、《美穴地》改编成一部电视剧,问我有没有兴趣拍。但凡有一点文学常识的人都会愕然,不说是“关公战秦琼”,也是一桩南辕北辙的事。我虽不敢取笑他,但也觉得朋友不免荒唐。我是碍于面子,答应他看看剧本。

  剧本开篇竟然意想不到的引人入胜,我一口气读了十集。这时,我才意识到朋友把两位作家的作品溶到自己身上,与其说是改编,不如说是取材;单说取材也不准确,因为两位作家的精华都被吸纳到他的剧本里。这是一次特立独行的改编,大概在电视剧里不曾有过。因为喜欢,我上了他的贼船,尝试着做一件非驴非马的事情。

  这位朋友便是《雾柳镇》的编剧白志强。白志强并不安分,总想独出心裁,这一点我们俩投缘:艺术创作忌悬崖勒马,明知是悬崖,跳下去可能是死,也可能是另一番天地。北广传媒影视公司也甘愿背负骂名的风险尝试一次文学改编的新鲜事。这样他们投拍了这部电视剧。——我相信这是这部电视剧的第一看点。

  二、有血性、见人性

  编剧在苏童与贾平凹的作品中找到了一个共同点:血性、人性,并且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意识里,强化到戏剧的矛盾冲突里。在《雾柳镇》剧本里,我们可以感悟到这是一部有血性、见人性的作品。作品的题旨如此,剧中的每一个人物,无论男性角色还是女性角色,他们的身上都深深的刻着血性与人性的印记。作为第一主角的柳云轩,他从一个血气方刚的旧时代知识青年,历经推翻军阀、打倒列强、敢于玩胆玩命闯土匪窝,最终成为开明绅士、领导抗日,无不是血性与人性的交融。唐景、愣娃、黑狗、柳松林,一个个都是踏着旧时代的血路体现了个性、体现了自身的生命价值。女性角色如紫苏、大太太、大红、小妹哪一个让给了须眉?大红大义灭亲枪杀了当了汉奸的亲生儿子;大太太化干戈为玉帛,大敌当前大彻大悟临终前让家奴投奔了自己的仇人柳云轩;紫苏为了爱情不屈强暴、不畏艰险与柳爷、大太太斗智斗勇在柳家庄园里掀起了一个个波澜。这是一部有着众多个性鲜明、面貌各异的人物群体构成的电视剧,相信会喜欢,并演绎出光彩。——这是第二看点。

  三、商业与艺术

  剧本将观赏性和思想性做了出色的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有贾平凹与苏童原作的载体,文学支撑了这部戏。文学聚焦于人,文学对人的讨论表达了作家对社会生活、对生命的认识。两位作家笔下的人物为什么常常让人过目不忘?我曾经引用鲁迅先生称俄罗斯作家托斯多耶夫斯基为“残酷的天才”比喻苏童。贾平凹与苏童塑造的人物往往使人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笔触、独特的发现。所以,他们笔下的人物不仅令人振聋发聩,也令人深省。十几年前,我曾将苏童的小说《米》拍成电影《大鸿米店》。小说中的五龙在这部电视剧里编剧将他改名为愣娃。愣娃既有原著中五龙的魂魄,却也作了很大的改动。譬如五龙的复仇意识非常张扬,愣娃的复仇意识却很隐忍、内敛。五龙从普通的农民走向作恶;愣娃却从迷途中觉醒。文学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艺术元素,如果演员与主创人员善于在作品中淘金,去读它字里行间隐藏着的那些可咀嚼、可回味的东西,那么你会在深邃的思想里体会比别人更多的人生经验,同时也给人更多的、更耐人寻味的艺术享受。我希望人们在观看一部非常商业化的电视剧时也能感受一次心灵的美餮。—— 这是第三看点。

  四、弃西北、选西南

  编剧白志强是陕西人,所以他把苏童小说的环境从苏州挪到了西北,溶入贾平凹作品里的人文背景。一部戏,环境的选择不单纯是故事发生的地理地点,重要的是作品的风格。我一直有一条不成文的偏见:西北,黄河流域的文化重于写实;西南,长江流域的文化重在浪漫。《雾柳镇》我选择的是浪漫的基调。浪漫主义重于理想,长于意境,善于抒情。在这部戏里,除了好看的故事,吸引人的情节,多遭的人物命运之外,便是作品的韵味。故事、人物有韵味,环境的选择,镜头的运用,画面的色彩,都应该做到情与景的交融而达到独有的韵味。

    我希望浪漫的色彩也能成为《雾柳镇》的一个亮点,一个看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