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专家座谈会会议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15:52  新浪娱乐
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专家座谈会会议实录

《士兵突击》海报

  新浪娱乐讯 1月12日由总政宣传部艺术局、解放军报社文化生活宣传部、八一电影制片厂在京联合举办电视剧《士兵突击》(blog)专家座谈会。电视剧《士兵突击》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组织联合社会力量创作,在各电视台相继播出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受到广大电视观众、业内专家和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和赞扬,成为2007年最热门剧目所引发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军内外十余位专家会聚一堂,畅谈电视剧《士兵突击》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分析探讨了这部电视剧艺术创作生产和市场宣传运作的经验,并就军事题材电视剧近年来的优异表现给予了积极评价。以下是研讨会实录:

    八一厂电影长制片厂明振江厂长发言

  马维干:首先请八一厂电影长制片厂明振江厂长讲话。

  明振江:这么多领导,专家、学者,我们影视界,评论界的专家领导都在,我不敢讲话,我只能汇报,首先还是非常感谢。我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新闻界理论界的朋友们,在这繁忙的时刻放弃休息,来召开这样一个《士兵突击》的研讨会。我觉得《士兵突击》得益于我们全国的广大的电影观众,得益于我们新闻媒体的关怀和支持,也得益于我们影视界,文化界的理论宣传评论界的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大力支持,刚才我讲过,这个《士兵突击》的现象,是我们八一厂现象一个新的一个聚焦,因为上次开《士兵突击》的研讨会,实际上是好几位同志都提出来八一厂现象。这个八一厂实际上是讲我们弘扬主流文化,坚守主流意识这块阵地上,这几年配合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重大任务所推出的一系列的作品,比如说我们这几年党和国家的重点项目,几年抗日战争,抗争战争60周年这样的作品,几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推出了我的长征。今年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我们又推出了以电影八月一日和《士兵突击》为代表这样一些作品。

  那些作品实事求是讲都是军委领导交出的任务,是命题式作文,重大的革命历史题材和重要的事件,重要的人物,唯独《士兵突击》比较例外,《士兵突击》我们是从创作的初中就想把它做成一部真正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怀着这样的初中,从具备最早的创作,实际上我们创作的剧本有两年多的时间,我们从最早创作初中,我们张东同志最早把这个大纲拿出来,我们觉得是有非常好的戏。我们最早的初衷想给士兵写一个戏,就是写八一厂几十年来完成重大的革命历史题材,重大事件确实拍了很多的戏。

  所以我们任务完成的应该说比较好,我很满意,但是我们从觉得主角还缺少一些什么,就是真正缺少反映现实生活的,我们怀着这样的初衷我们就给今天的士兵写这样一个主题,这是一个情况。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影视界大家都在探讨,艺术类都在反应,这些年来我们也在苦苦的追求,就是一部作品做到三个满意很大,就是领导满意,专家满意,广大观众满意,就是三个都满意的作品我觉得很难,有的是领导满意,领导满意处于导向,或者处于政治上的需要,有的是专家满意,专家满意往往处于艺术层面考虑的更多,甚至还可能是一种带有专家的一种自我表现,孤芳自赏的作品,就是全是自己自自娱自乐的作品,还有一个满意是群众满意,当然群众满意是最重要的,但是观众满意这个需要分析看待,这个收视率高的我觉得未必就是最好的,非常好的作品。

  我们关起门来说,如果色戒不删钱可能票房更高,我觉得这一点不一定对,我觉得这三个满意从三个不同的需求,恰恰这一部作品就比较奇怪,就是领导满意,群众满意,专家满意,领导表扬了,大家还认同,影视圈内也认同,观众,广大群众满意,这种满意远远超出我们电视题材的本身,我觉得它已经超出军事题材领域,超出我们消费各个阶层,也甚至超出我们中国门,受到国外的关注。

  所以我跟大家汇报就是上个月18号晚上快10点钟了,军委副主席专门让秘书给我打电话,说他参加中央政治的会议,会议当中有两位政治局的领导同志对徐副主席讲,徐副主席很高兴,原话还做了一个记录,向我们传达,秘书给我打了电话,就是说我抽时间看完了《士兵突击》,感觉确实很好,最近参加军务工作会议室,有两位领导都说,《士兵突击》这部题材拍的很好,我听了很高兴,请转告八一厂,一是表述祝贺,二是总结经验拍出更多更好的这样的题材,我们听了也很感动,我们向宣传部首长做了汇报。我就介绍一下这个影片的一点情况

  我觉得《士兵突击》不仅是对八一厂的鼓励,我觉得也体现了一种思想行为的导向,就是真正坚持我们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真正像胡主席十七大报告所的,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问题,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其本身,既反映人民的精神世界,又反映人民精神深入,这样才能促进我们的影视大发展,大繁荣,给我们更多深层次的思考,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其他的作品当中,我就讲,这一部作品真正的成功,我觉得就是感谢我们的编剧,感谢我们的著名的优秀的导演同志,也感谢我们制片人,今天他们到会了。我觉得真正就是一部好的作品,特别是面向市场运作的作品,我们从领导,我们讲领导推人才,人才推精品,精品找人才,而且电视剧最主要的,电视电影都是这样,好的编剧,好的导演,好的操作的策划,制片,决策,就是成功的关键。我觉得他们三个号,我也讲了三个最关键的我过去讲三个真,真正的深入生活,真正的了解生活,真心的热爱生活,这个片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怎么样真诚的拥抱部队的生活,热爱部队的生活,真正的了解我们的生活,真实反映部队的生活。

  我觉得现实的社会,现代的社会,我们处在一种市场经济大潮流冲击中,我们经济建设发展的非常快,文化建设我觉得是相对的滞后的,而且确确实实应当说人们价值观,因为文化多元化,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一种挑战,这个挑战来自各方面,我觉得怎么样做到真诚,真实,真情,抛弃一切虚假的,媚俗的,浮躁的东西。真的本身是这里面最大的特点,而且真实的反映基层的生活,基本的基调,实际上影片的主题是不抛弃,不放弃这样典型的主题,就是不抛弃什么,不放弃什么,也是一种真诚。不抛弃是我们的理想信念,勇气,不放弃是亲情有情感情,这种情感,这个戏比较特殊,基本上没有写爱情。而且过去我们的片子定位是向上,镜头是向下,我们也交谈过,这个片子反过来定位是下向,然后他的镜头是向上,这个镜头向上,我们要仰抬士兵的形象,就是说过去常说,就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是一个好话题,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会是好士兵,同时当了将军的士兵应该是好士兵,还有一菊花当了将军的士兵也未必就是好士兵,我可能现在当了将军,我希望心态永远像士兵一样,保持士兵的心态,我就做一个引子,做一个开场白,谢谢各位老师专家。

    到场的专家各抒己见 现场气氛活跃

  马维干:下面请各位专家发言。

  仲呈祥:我汇报一点体会,我上一次没有参加成,现在到处赞扬这部电视剧各种的评论,我先跟大家汇报一下,刚才到这儿来我们刘晔原老师讲,这就是这种《士兵突击》引发的在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当中的比较高层的研究生里面的文化的现象,很少有这种,我们传媒大学伤害我去参加过,上海有上海的研究生论坛,大海大学都在一起的,有经商有搞影视的在一起的,我上个月去参加一次。

  我们这一次我们传媒大学能够做到两个,因一部电视剧明天要开幕会,印出整整一本,这个现象很值得我们进行电视剧创作的深思,这一本里面除了我们刘晔原老师的一个序言之外,全部是研究生,这些作者的像都照在上面,都是清纯偶像,这一本的第一部分,第一篇就是专门讲电视剧,就是在07年电视剧当中这部电视剧的盘点和地位,有专门分析这个电视剧对时代精神的渴望,我很少见到我们的研究生,站在正确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和历史观的引领下去分析一部作品,这个作品我觉得它有看出来的,它提出了这个为什么产生了一种社会公分,在我们社会的历史的轰动,比如围城在影视圈里面的轰动,如果我们想的话,是突围产生了一种轰动,轰动之后不断想突围,当然我们观念上的突围,但是真正他用了七年之养,他用了七年的摸索到了《士兵突击》,又一次突围了,突围了什么呢?从我们从那种新的军事观念,军事思想,怎么样艺术的把它表现出来,一直发展到今天突围,突围到什么呢?它用了一个概括,最后还是要塑造典型人物,还是是要写人,我觉得这两条经验非常重要,这里面充满了军旅生活的细节。因为我们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开始,一系列的作品出来,这是一种充满智慧,富裕激情的,富裕创新的好导演,我一看除了我们青年学生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他说这个作品最根据是表现当代大众对时代精神的热切渴望,他引用了一些研究生用的东西,先用文革的定义,说思想的圆形是什么呢?是人类原始经验的积极,他们像命运一样伴随我们每一个人,可是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被感觉到,原理著名的理论家的理论,但是他又不像12幅,他把这个东西画出来引出来这个反观我们的时代精神的构思,时代精神就是一种集体的意识,就是这个时代里面体现了它前进方向的拜托了一种共同的集体意识,我觉得这是艺术的魅力。

  可能我们政治课讲多少都不一定接受,但是看了这么一部文艺作品,通过审美波动,他调查了自己的思维,尤其是这个文章里面发现了我们编剧进了一句话,对一个男人,比阳刚更重要的是理性,智慧,幽默。我觉得产生这么一种文化现象很重要的,一直到昨天晚上为止,北京电视台五星夜话专门讨论这个,我看我觉得像我们研究生里面第一部分用这么一个意义篇,有6篇文章对时代精神的渴望,受到受众心理,一直受到寻找多元的价值观,他各个意见都传出来,然后有叙事片,从叙事上分析了他的成功之处,然后写人物篇,主要分析了许三多,成才,包括班长就是老马这些人物,这一下集成一本,包括昨天晚上,我觉得这是两种故事,昨天晚上那个杨大校在这儿,我觉得这位女主持人太年轻,太幼稚,不能引领这个讨论,他往往把人引领到时尚趣味需求,这个戏实际上是大智慧的戏,在我看来就是很适合我们的美学观,我认为艺术作品它要紧的是在艺术哲学的层面,把握住审美价值的宏观趋向,要给人一大智慧,不要再一些形式层面,细枝末节上玩小聪明,误导人走斜路,这个戏尤其好的一点地方是,你比如昨天第一个环节,李洋许三多究竟是聪明还是傻,就是争论那个事情去了,其实许三多这一篇文章里面我厉害啊,他用了老子的话,从这个角度讲的非常好,而且好的艺术作品出来了,确实能实现胡锦涛主席所讲,不仅是反映人的精神生活,而且引领人民的精神实现。

  昨天讨论许三多,是他傻,还是成才傻,然后说公司老板招工是招许三多,还是招成才,有一个学校的校长就说我全招,马上有人说不公平,就是玩命的给你干,奉献,另外一个世界五百强的副总裁就说,我招一半许三多,一半的成才,关键是招引领他的班长,他说这两个就可以在一起和谐相处,然后推进历史的前进。我觉得产生人们来议论这种,要远比那种超女,选秀,让人去做一夜成星,一夜致富的美梦高尚得多,这正是我们提倡的,追求的方向。

  我觉得在电视剧发展的历史上,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一部电视剧能够引起一个裹胁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民群众形成一个文化热潮,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们想想我们在人类历史上,古希腊很多戏剧活动,他有多少人,有几百万人就了不起了,我们在中国你看现在谈论许三多的有多少,谈论成才的有多少,关键是通过叙述的方式,审美的把握事件的方式,去引领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每一个人,找到自己人生的引子,体会到人生的感悟,明确人生的方向。这个艺术这种力量我觉得是很了不起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这样的作品,每年我们如果说一个季度能够有一部这样的作品,每年就非常好,非常精彩,而且电视剧作为中国人民群众主要的精神食量,我相信它就会产生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文明。我没想到这些年轻研究生谈到,说这个许三多是什么样的性格?我认为是水一样的性格,这样一直讲出来,是不是多了这么样一个性格。我觉得说到底,还是一个电视剧最后的本事是塑造人。如果你有一个新的熟识的陌生人出来了,那你肯定成功了。

  所有的人文精神的深度和时代的精神的深度都是赋予人物的形象,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这部作品,哪怕花了三年四年的工夫值,千值,万值。

  尹鸿(blog):因为今年《士兵突击》应该说不仅是一个电视剧现象,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今年应该说在各种,不仅在官方的这样的一些媒体,从正面解读我们的价值,即便在相对来讲更讲市场化的报纸,他们当中也纷纷的把《士兵突击》当做一个人物现象来进行宣传推广,包括像新周刊这样时尚的刊物,包括南方周末更偏知识文化这样的报纸,今年在各种报道当中都把《士兵突击》当做一个现象,其实这个现象说明《士兵突击》,它是社会公正和共鸣的现在,这个文化公证共鸣,他不仅提供了娱乐的样式,更重要是给我们代理一些价值观的讨论,这是我想2007年一个重大的社会文化现象,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说这个士兵弃养的突破,就是以现代战争以军训演习塑造了现代一批军人的形象,这以前有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个有各个军种,各个历史题材。

  仲呈祥:演习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靠道德支撑。

  尹鸿:第二个其实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带来军事题材应该说是另外一个突破,我叫做军旅人生剧,基本上是一个人生旅程,而且具有传奇色彩这些军人来作为电视剧的结构,其实后面包括历史的天空,即使后来的亮剑,整个这个戏系列,到了亮剑,把这个戏推向另一个高潮,今天我们看到《士兵突击》应该是走向第三个台阶,这个如果我们把前面叫做军演剧,或者人生剧,这部就是军人性格剧,这个所带来的社会覆盖面更广泛。

  这个值得我们总结的就是军人的这种性格的处理,就是我们不像前面这些剧,其实这些剧都有点突出人物,非凡的,高大的,英雄性这部分,就是高调的部分,都是长的又漂亮,又英俊,基本上孩子都喜欢,每次记者医生,女科学家一堆人爱上这个军人。

  仲呈祥:我为什么说那个主持人,到昨天还提出一个问题,就是问所有在场的女孩子愿不愿意嫁给许三多,最后只有一个女孩子战起来了,这样的讨论就没意思了。

  尹鸿:从另外一个意思上讲也扩大了许三多的价值对人们的影响。这个低调的处理实际上,我想对我们这个传统主流价值的作品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歧视,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些年的作品塑造的英雄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是高举高打的痕迹,都是起来跟一般人不一样,道德也比别人高,智力也比别人高,但是普通人很难去学,就是我能不能成为他,这是一个非凡的人,一般老百姓学不了,我觉得《士兵突击》才会让大家议论你会不会喜欢,如果是你公司的职员会不会升迁,这个就是说英雄的起点一定要低,我们才可能让大家成为英雄,但是英雄的起点是一个非凡的时候,没法学,我们只有尊敬他,我们知道他很伟大,但是我们很难跟他发生关系。所以这点是非常大的突破。

  第二个突破,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实际上许三多这个人物有一些性格化,他很执着,他那种憨直,他那种不敢吃亏也罢,不管上当也罢,还是会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底,实际上这个戏剧功能上讲,我可能是推动他的性格极致性,如果仅仅是这样做的,这个许三多不会成为一个现象,因为亮剑在这么做了,我们找一个极致性来推动戏剧的发展,但是在《士兵突击》当中,这个人之所以引起广泛反响,他不但承担他性质的极致性,同时他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我觉得他找到了戏剧功能和文化符号的关系,这个对我们中国主流的作品认识是有重大影响。实际上看这个作品我会想到阿甘正传(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专家座谈会会议实录)的作品,其实这是一个憨直,简单,甚至智力比一般人简一点,但是他一生就是解决一件事情,就是跑,当然他是在西方下的自主意识形态,他靠这种跑,买股票都会赚,阿甘就是用奔跑,不计代价的奔跑换来自己的价值。但是反过来讲,《士兵突击》塑造许三多现象,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高度集中,人们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们为了某些利益越来越失去自己的价值的时候,出现了许三多,而且这个许三多更多的就是坚持坚信自己的一种选择,而这种选择不计报酬,我就天天这么干,我总有一天干出名堂来,就是奔向小康社会的特殊历史,他确实提供了人生的选择,或者人生的价值观,而且大大天天,提供另外了一个参照,这个参照也引起了大家的讨论,许三多提供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许三多应该是所有人能够选择的人生观,但是他是提供了一种选择,而且提供了一种人们心乡往之,或者人民觉得可以尊敬,可以彼此交流的价值观,其实我们今天建构主流价值的时候,一定有多远的价值性,这个会找到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在于你的坚持,坚韧,这个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广泛的内在联系。刚才仲主席说了道德经里面这些观点,实际上这种坚韧的东西,在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是美的,而且历来是被老百姓认可的,中国文化当中枪打出头鸟,特别热,特别高调的东西,大多都有排斥感,这是中国文化很多年各种各样的联系。反过来相对地位比较低,但是又很坚韧,很坚持,这个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传播性,这是第二个突破。

  最后还有一个突破,我觉得是许三多这个人物给他提供了一个价值系统,一个正面的价值系统,为什么我们这么讲?许三多尽管是这么一个人,他的生活当中遇到很多挫折,他也有很多失败,也有很多失义,很多人在别人看来绝望的境界,但是这个电视剧非常好的一点就是最终给许三多设置了一个让他能够得到尊严,让他能够获得尊重的一个价值判断系统,他的周围的占优,他的上级,包括一些地位比他高,最终都是这些人帮助了他,发现了他,最后使他的价值得以呈现和实现,我从一个价值参照系统来讲,他死了这个人物有了更多的理想和感召力,为什么我会说这是一个突破呢?

  这是我们现在历史革命题材的作品,我一直最近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经常把正面人物写成要不就是自己生产,得癌症,得各种不治之症,要不就是残废,要不就是家里人父母有问题,就是妻子有问题,永远把英雄的家庭幸福跟得到承认和获得尊严对立起来,而且永远是好人糟难,这样有时候我们也尊敬他,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人家不会去学习这种,这是人的天性,人们不会去学这样,我们去学他这样,他真了不起,但是可能我不能像他这样,那么这种情况,由于建构一个引导性的价值作品,但是这个作品恰恰相反,使这样一个人物,各个方面你看起来生活当中不是一个能够,但是我们让他受到了尊重,得到了尊严,我觉得这对引导社会价值系统非常有好处,只有当人们觉得这么做能够得到尊重的时候,人们才会去学习。

  而且这一点我觉得是这个电视剧应该说,最后倒霉倒的一塌糊涂,所以这些讨论,大家都觉得许三多在现实生活当中这样一个人物,他真的最后能够得到尊重了,所以我看了很多报纸在讨论这个问题,有的认为在生活当中像许三多这样根本没撤,就完了,也有人认为在生活当中许三多这样你总会得到你得到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个社会的引导性是非常突出的。

  所以我认为《士兵突击》能够创作许三多现象,正好在中国我们也强调建设社会主义价值观,我们也在强调跟这个社会建立一些主流的,大家共享的一套价值系统,那么许三多现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总结的经验,关于创作上的我就不多说了,谢谢大家。

  范咏戈:上次参加过一次研讨会是因为电视剧播出以后,受到了业内和观众这么普遍的反响,这次又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认可。确实这部剧能够产生这么强烈的反响,成为一种现象,我自己也在想,从文本本身来看有很多值得探讨的经验,另外对电视剧艺术,当前电视剧艺术创作也提供了很多很宝贵的很值得思考的很多问题。怎么样通过这个戏,通过这部戏总结当前军事题材电视剧,包括我国电视剧创作上怎么样来形成一个新的拐点。我感觉到《士兵突击》首先引起这么强的关注跟反响也好,是对当前关注的审美疲劳的一次解救,或者一次成功的突围。

  因为刚才也说到,刚才仲主要也提到,这几年军事题材电视剧一直寻找一个轮廓,确实有各种突围方向,我们从革命题材当中,或者从其他的也有很多非常成功的作品,那么当然也有一些小另类的突围,甚至有些作品也到了零界线,实际上一部成功的作品出来以后,实际上竖了一个牌子,此路不通,你必须想办法去另辟蹊径,寻找其他的方法。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