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年往事》追忆“湖笔”往昔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11:22  新浪娱乐

  电视连续剧《百年往事》中有一细节讲《京报》的社长卲飘萍去松鹤斋挑选毛笔,店伙计当面从一个大笔筒中抓出一把毛笔,“哗啦”一声放在柜台上,用手掌一捻,只见所有的毛笔都向一个方向滚动,显露了一手展示其毛笔品质优良的“滚笔”技巧。

  这松鹤斋所经营的毛笔,其实都是浙江湖州善琏镇出产的。湖笔的兴起始自南宋,南宋当年偏安杭州,昔日名声显赫的“宣笔”逐渐没落下去了,而制笔业也随之由宣州迁移到以湖州为中心的善琏镇一带,因善琏镇隶属湖州,故当地所产的毛笔被称为“湖笔”。

  在唐代、北宋时期,制笔重镇则在宣州。当年用宣州兔毫制作的紫毫笔被称为“宣毫”而扬名全国(宣州兔毫中配有鹿毫、羊毫)。唐大诗人白居易写有《紫毫笔》一首:

  江南石上有老兔,

  吃竹饮泉生紫毫。

  宣城之人采为笔,

  千万毛中拣一毫。

  不知这是否算得上最早的商业广告。

  北宋初期,宫廷继承了五代时期的西蜀、南唐旧制,设立了“翰林图书院”编刻了《淳化阁帖》。还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科目。这对宋代的书画艺术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也带动了制笔业的发展。宋代制笔业以诸葛氏最为著名。他们制作的“诸葛笔”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黄庭坚在《谢送宣城笔》中道:

  宣城变样蹲鸡距,

  诸葛名家捋鼠须,

  一束喜从公处得,

  千金求买市中无。

  由此可见文人的追捧使宣笔大放异彩。

  这一时期还出现和流行一种“无心散卓笔”。这与当时书写方式改变有关,宋以前人们多是跪坐于席,低案悬腕书写,这种环境下宜用坚挺笔毫。到了宋代高桌高案、高椅日益普及。再加上为表现书画不同的艺术效果,也促使毛笔向多样化发展。笔毫开始转向散毫、软熟、虚锋方面发展。这一时期毛笔上选材上开始了新一轮的试验期,像兔毫、羊须、鹿毛、麝毛、狸毛、鼠须、虎仆毫(九节狸)、虎毛、丰狐毛、猩猩毛、狼尾、石鼠毛、貂鼠毛、狨毛、黄羊毛、獭毛、鹅毛、鸭毛、雉毛、胎毛、人须、鼠尾等等几乎能找到的毛都进行过试验。还在动物之外以植物为材料进行了尝试,像荆笔、荻笔、竹丝、仙茅笔。随之也出现了一批形制特别的特殊毛笔。

  汉代随着国力的强盛也出现书法艺术上的繁荣。汉代涌现了众多书法家,像崔瑗、曹喜、杜度、蔡邕等。这里面蔡邕在篆、隶上最有成就。汉代官方曾规定八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殳书、署书、隶书)为学童应试内容,这些需求推动了汉代制笔业的发展。汉笔。从甘肃省武威市出土毛笔看,笔头外覆狼毫披毛,笔心及锋(笔柱)由黑紫色毛所制,经签别,是兔箭毛。这表明当时制笔时已注意到利用不同毛(材料)的特性,用刚劲锐细的兔箭毛做笔柱,而用较软、弹性稍逊的狼毫覆于外层。这样的笔因为有笔柱,书写时不分绺、不开岔,又能增大储墨量。这竞暗合了我们现代制笔工艺中的“披柱法”。

  “披柱法”的发明和运用是毛笔制作工艺的重大进步。时至今日“披柱法”仍然是我国毛笔制作的主要方法。

  今天在湖笔之乡,浙江湖州市善琏镇的“蒙公祠”里香火旺盛,故老相传秦代名将蒙田是制笔业的祖师,这一说法可在晋代张华的《博物志》的记载上得到印证。虽没有实物佐证,但文字记载也算一家权威之言。

  在善琏镇上一家制笔店中正在放电视台播的纪录片片中,善琏镇上一家传了数代的制笔工坊的后代,一边用激光设备在笔杆上刻字,一边批发己半工业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稳定的“产品”。而纯手工制笔则已沦为可收藏的“工艺品”这一情景令人多少有些怅然。(晓辉/文)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传奇时代影视文化传播公司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