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解读电视剧《戈壁母亲》 情缘辩证与人伦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17:53  新浪娱乐

  张德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室主任)

  看《戈壁母亲》使我想起了去年播出的一部电视剧《西圣地》。两部作品都是表现女人千里寻夫的故事,故事也都发生在建国初期的西域。《西圣地》里的女人兰妮没有找到自己的丈夫杨大水,在茫茫戈壁上迷失了方向,遇当地一位农民而获救,从此就与这位农民结为夫妻,对前夫的念想与牵挂伴随终生,前夫杨大水因等待着她而终生未娶,也亏待了爱慕他追随他半辈子的另一个女人田可。《戈壁母亲》里的女人刘月季有幸找到了自己的丈夫钟匡民,但钟匡民已经另有所爱,显然不想再继续这桩包办婚姻了。作为农村妇女,刘月季却是个明白人,她明白这桩婚姻没有感情基础,就主动提出与钟匡民离婚。离婚后,她却没有离开部队,理由很朴素:孩子不能没有爹,我不能离开孩子。于是她带着两个孩子随部队一起开赴荒无人烟的边疆开始了屯垦戍边、建设边疆的新生活。正是在这开垦荒原、艰苦创业的生活以及众所周知的政治风浪中,显示了一个女人作为母亲的宽宏心胸和朴素良知,形成了她受人尊敬、受人信赖的威信。如果说《西圣地》里的男女主人公演绎的是“有情无缘”的悲剧,那么《戈壁母亲》男女主人公演绎的却是从“有缘无情”到“有情”的正剧。其意味各有别致。《西圣地》中杨大水与兰妮与田可,相思惦念关心,就是没有那个缘份,阴差阳错,天各一方或咫尺天涯,劳燕分飞,“情”不能附着于“缘”,有情人难成眷属,最终留下的是刻骨铭心的悲情感动,可谓之“情殇”!《戈壁母亲》则是由“缘”到“情”。缘是一种命运的遭遇,是先于个人情感的天意,就看你如何处置它。处置得当,“无情”就会变成“有情”。他们虽然离婚了,但他们并没有反目为仇,相反,刘月季从来没有把钟匡民当外人,始终是以孩子他娘来关心孩子他爹。孩子的爹和娘,这就是缘。认这个缘,缘就能生出情,缘愈长,情愈厚。刘月季最终成了钟匡民的感情归宿。这两部电视剧,同是千里寻夫的故事,同是情缘演绎,同是描写五六十年代中华儿女开发西部的艰苦创业生活,《西圣地》塑造了一位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精神、坚忍不拔、顶天立地的“父亲”形象杨大水,《戈壁母亲》塑造一位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心胸宽阔、厚德载物的“母亲”形象刘月季,可以说,这两部作品是反映五六十年代西部开发、艰苦创业历史电视剧的“双璧”,相互映照,习习生辉,再现了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再现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走过的悲壮岁月。他们不仅创造了历史,而且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锻造了一种精神,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财富。今天再回首这段历史和人生,一种悲怆崇高之美油然而生。

  毫无疑问,刘月季这个妇女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本来只是一个普通妇女,最终也还是一个普通妇女,可她在这个故事中、在那段历史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对她周围许多人具有一种亲和力,甚至成为大家的“主心骨”,谁遇到了难处都愿意对她掏心窝子。那么,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以至于如此受人尊敬和信赖?说她觉悟高,识大体,顾大局,似乎有些冠冕堂皇。我以为,这个人物的性格魅力来自于她胸怀宽厚,心地善良,来自于传统妇女身上那种朴素的美德。俗话说,有容乃大。在许多人看来过不去的事情,她都能从容而过,而且帮助周围许多人过了人生坎节。她失去了丈夫,却从未产生过失夫之痛、夺夫之恨,相反,她的宽厚包容了钟匡民和孟苇婷,就像对待弟弟妹妹一样相亲相待,亲如一家。同样,她包容了包括误入迷途的王朝刚在内的一切与她有缘相识共事的人。为人处事,她有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缘”。相识是缘,共事是缘,既然有缘,就要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助人为乐,凡事对得起良心。这就是德,德从宽容之处来,德从厚道之处来。宽厚并不是逆来顺受,也不是与世无争,宽厚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力量,因此,当遇到违背人伦常理、丧失天良之人之事,总是她挺身而出,拼命相争,显示出良知的巨大力量。这就是一个传统妇女,一个普通母亲所具有的亲和力与人格魅力。在今天和谐社会建设中,但愿能够多一些来自《戈壁母亲》这样朴素而宽厚的人伦道德助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