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新周刊》2007电视剧盘点-电视剧的“生活年”(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15:46 新周刊
琼瑶这种“生活中的不存在”来自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要么是无限美好,要么是无限痛苦。有些主人公的命运悲惨到让人不忍卒睹,故事情节的波折和误会之复杂让观众恨不得砸烂电视。是的,你已经产生代入感了,你和剧中人感同身受了,琼瑶的目的达到了。 对于海岩剧来说,这一派的风格要现实得多。主人公大多都是现代的都市青年,他们工作、学习、恋爱、分手、复合,现实中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但有趣的是,他们的命运并没有多少改变,他们依然活得很惨。要么艰难求生,要么深牢大狱,女主人公不是父母双亡,就是孤身带着孩子,男主人公一定暗恋她、帮助她,但他们一定不会顺利,他们会波折不断,他们都喜欢为了对方的幸福而分分合合,有时候会出现一个惊天大秘密,一般都是私生子女之类的,这就会改变彼此的人生,也许还会有人死去,但他/她的死一定是为了某人的牺牲。在《五星大饭店》里,我们看到的除了漂亮得无可挑剔的场景和男女主角,其中的戏剧元素依然是这些。最后你会发现,其实它们还是属于那种“生活中的不存在”。 当然,剧烈的戏剧冲突正是观众看电视剧的乐趣所在。但不知为什么,2007年的电视观众似乎更对现实生活感兴趣。煮饭、买菜、带孩子、吵架、离婚、婆媳关系……自己生活天天进行的事情,观众反而看得津津有味。 琼瑶自己也明白,以往琼瑶剧那种外露的表演方式已经过时,现在的观众也不大习惯那些歇斯底里的状态,要求秦岚“表演收敛一些”,“眼泪不要太多”。情节也调节得适合现代环境,以往琼瑶剧中的严苛现实就由传统伦理道德变成了精神和物质的博弈。以前,一个私生子女就可能酿成家族的人伦悲剧,而在《又见一帘幽梦》里,私生女却变成了讨喜的角色,不断地制造笑料。 琼瑶剧、海岩剧对于以前的中国内地观众的意义,在于给他们一个做梦的机会,“生活中的不存在”可以在电视中存在。而它们在现在的意义,似乎也是一个做梦的可能。 问题是,2007年的观众们不喜欢做梦,他们喜欢清醒地看着别人怎么生活,然后对比着自己的生活。 电视剧里的话语权 风水总是轮流转,电视剧也不例外。早几年,我们看清宫戏成瘾,接着是大历史来启迪观众,青春偶像之后紧跟着就是警匪敌特,2007年却是工人阶级登上荧屏。 刘佩琦、孙红雷在《大工匠》中饰演的角色,张国立在《金婚》里扮演的佟志,都是共和国成立后的一代工人阶级。他们虽没有经历过风云变幻的革命年代,但也度过了几起几伏的社会变革,在他们的思维里,技术是安身之本、人品是立命之道。邻居、同事、师兄弟是他们全部的社会关系,厂、食堂、家属院、职工医院、子弟学校构成了他们的生命空间,他们穷尽一生在这里默默生活。 他们对一门手艺的追求到了痴迷的境地,他们的荣誉感来自于八级钳工、18岁当上班长、新长征突击手、青年突击队队长,而家里的锅碗瓢盆毛巾枕套上都印满了他们的荣誉称号。他们也许会当一点官,但最多也不过是副厂长、副总工程师,而大多数人则下岗、内退、病退,最后每天在院子里聚在一起对人际关系唠唠叨叨、迷惑不解。“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打倒四人帮”、“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些人生经历和教诲,我们从小就在饭桌上听他们说得耳熟能详并因此感到厌恶,却从来没有试图去了解他们真正的内心世界。这些再也不是电视剧的戏剧虚构,而是大多数城市电视观众生活中的现实。 石康说:“《奋斗》是给中产阶层年轻人写的戏,《士兵突击》是给中下阶层年轻人写的戏。”如果把电视荧屏比作是各个阶层争夺话语权的舞台,那么在2007年,工人阶级终于在荧屏上展示了自己的存在。 电视剧不仅仅是谋杀时间的工具,它还承载着人们的感情寄托和生活理想。电视剧里各种人物穿梭往来,观众们看到的是剧中人物背后所展示的阶层对立与生活冲突,看到剧中时代的变迁,看到他们的戏剧却是我们的生活,还能看到那些和我们一样坐在荧屏前心怀戚戚的观众们……电视剧展示时代背景,展现和柔化社会矛盾,有时还可以指导现实生活。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