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艺坛大家--谢铁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5日13:35  新浪娱乐
资料:艺坛大家--谢铁骊

谢铁骊

  谢铁骊,1925年12月生于江苏省淮阴县,父亲原在一家钱庄里做管账先生,由于父亲经常失业,家境相当清贫。7岁时,父母节俭度日将他送进私塾就学,两年后考入小学。由于家庭经济日益拮据,他只读了4年小学就被迫中途辍学。实际上谢铁骊的学生时代也就此告终。

  1938年,抗日救亡的热潮席卷中国大地,淮阴地区群众的抗日情绪也日渐高涨,年仅13岁的谢铁骊跟随哥哥参加了家乡的救亡剧社和一些抗日宣传工作。

  1942年,谢铁骊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到1950年,他都在文工团工作,先是做演员,后是做团长。他设法找到田汉、夏衍、于伶、宋之的、陈白尘等作家的剧本,从中汲取了不少营养。文工团的活动是与解放战争的进程紧紧融为一体的,所以谢铁骊既参加过淮海战役,做过战俘大队长,又是表现这场民族解放斗争的宣传员。在此期间,他不仅演戏,而且也写了些剧本。如表现军民关系的独幕剧《吹灯〉、歌颂战斗英雄的独幕剧《三勇士》,还有三幕话剧《海城起义》、多幕剧《官家屯》以及小型京剧、歌剧、活报剧等十来个剧目。应该说他的艺术活动是从生活起步的,是在硝烟烽火之中诞生的。

  谢铁骊真正从事电影工作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50年,他从文工团被调到北京,筹备“表演艺术研究所”(电影学院前身),做教员又兼表演系副主任。1953年成立“电影演员剧团”,任副团长,1956年该剧团划归北京电影制片厂,谢铁骊开始做副导演。此间参加了故事片《林家铺子》、艺术性纪录片《翟泉大学》以及《红旗谱》的部分拍摄工作。1959年正式做导演,独立拍片。

  1959年,谢铁骊拍摄了第一部故事片《无名岛》。影片取材于1958年人民解放军海军击沉蒋匪军舰“大成号”的斗争事件。虽是一部处女作,但整个影片情节完整、镜头顺畅。

  1960年,谢铁骊又导演了根据周立波同名小说改编的《暴风骤雨》。这部影片的出现引起了电影界对谢铁骊的注目和重视。原小说内容丰富,人物众多,情节错综复杂,场面广阔,将小说搬上银幕的难度相当大。经过谢铁骊的再创造,整个影片的导演处理有条不紊,气势磅礴,使影片基本保持了原作的特色——既描绘出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轰轰烈烈的气势,又细致地刻画了性格不同的人物形象,为此它得到人们的赞扬。同年,该片还被推荐参加了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

  谢铁骊的第三部影片是于1963年登上银幕的《早春二月》。影片充分显露出了他的卓越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是一部真正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影片,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1962年,经过将近一年的准备,谢铁骊开始动手将柔石的小说《二月》改编成电影,影片《早春二月》鲜明地体现了谢铁骊的艺术见解与美学追求。《早春二月》旨在表现我国上世纪20年代“平安的下面伏着纷扰”这种动乱的社会政治空气下,知识分子的思想、情绪和他们探索人生所做的苦苦寻求。整个影片将浓重的文学性与强烈的视觉性统为一体,细腻含蓄、浓郁抒情的艺术基调,产生了一种于平淡之处见深邃、于冷峻之中见热烈的动人魅力。虽然这部影片一经出世便受到极左思潮的批判,“文化大革命”中谢铁骊更是为此而受到不少磨难,但是它的艺术价值却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愈显光彩。

  “文革”期间,尽管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遭遇坎坷,但谢铁骊依旧不屈不挠,他力图突破“三突出”的羁绊,于1975年改编了《海霞》,试图以散文式的风格来表现普通渔家姑娘的生活。从1971年到1974年,谢铁骊还相继拍摄了现代京剧舞台艺术片《智取威虎山》、《龙江颂》、《海港》和《杜鹃山》。

  电影就是谢铁骊的生命寄托,生命不止,摄影不休。20世纪80年代末期,谢铁骊把鸿篇巨著《红楼梦一部》、《红楼梦二部》、《红楼梦三部》、《红楼梦四部》、《红楼梦五部》、《红楼梦六部》搬上了银幕。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谢铁骊仍然活跃在电影界,先后导演了《月落玉长河》、《天网》等优秀影片。

  在第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谢铁骊同谢晋一起被授予了金鸡终身成就奖。

  谢铁骊代表作品:

  《暴风骤雨》、《红楼梦一部》、《红楼梦二部》、《红楼梦三部》、《红楼梦四部》、《红楼梦五部》、《红楼梦六部》、《海霞》、《早春二月》、《智取威虎山》、《清水湾,淡水湾》、《知音》、《大河奔流》、《千万不要忘记》、《天网》、《包氏父子》、《月落玉长河》、《今夜星光灿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