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无意造星到转身经纪
“海岩文化产业链”雏形已现
如果说最初的造星尚停留在用一部戏推红一个人的初级阶段的话,如今的海岩已经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造星不仅仅是海岩的一大特长,更成为初具规模的“海岩文化产业链”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所在。细心的观众都会发现,海岩早期的作品大多都是由一家名为海润的影视公司出品,甚至有不少人以为海润就是海岩的公司。客观上讲,海润的成长与成名,几乎与海岩同步,许多电视台正是冲着“海岩剧”的品牌,和海润公司建立了业务往来,但实际上海岩与海润更像是“买卖双方”,海岩并不直接参与海润的决策与经营。不过这种合作关系,在2004年初便发生了根本性地转变,海岩先是“改嫁”中影集团旗下的世纪英雄公司,双方共同成立了海岩影视工作室。海岩的身份开始变化,与合作者的关系不再是“买卖双方”这么简单,而成为“合作伙伴”。眼下,海岩更是完全从幕后走到前台,成立了以自己为首的公司——中圣春秋。这家公司并不是海岩剧的“前店后厂”自产自销,更多的是专心打理海岩剧中的新人,为他们谋划演艺经纪事务,进一步开发这些新人从海岩剧中走红后的商业价值。“造星大师”海岩已经完成了从“无意造星”,到全心经营的转变,一条“海岩文化产业链”已经从图书出版、影视编剧与投资到艺人经纪的完整覆盖,海岩公司的艺人不仅会成为海岩剧的“御用主角”,还会成为“海岩系列”的优良产品。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赵斌 报道
海岩:“海岩剧”最大卖点就是我
在影视圈,一部作品红很正常,但部部作品都红却非常罕见,而每部剧都用新人领衔,恐怕只有海岩敢这样做。之所以大胆起用新人,海岩自有一套见解:“现在电视剧拼的就是明星的实力,明星的人气。我的戏敢不用明星,那是因为我就是明星,如果不是海岩的戏,谁敢这么做?就像金庸(blog),他不一定要用明星。我的戏主要卖点就是我,所谓海岩剧,在影视圈里算一个名词了。海岩剧拍得烂没关系,它是品牌,像张艺谋,《十面埋伏()》拍得烂没关系,照样有很多人看。”
“你捧红了很多人,有成就感吗?”对于记者的追问,海岩坦率地表示,他开始并没有成就感,后来很多人都说,海岩是造星高手,海岩是造星机器,甚至“美国的朋友也说在纽约看到一份报纸,美国人眼中中国有造星能力的两个人,一个是张艺谋、一个是海岩。听到这样的说法,我突然有了做伯乐的成就感。”当然也有批评认为海岩的作品商业味儿太浓,并不具有艺术价值,海岩认为:“或许因为我本身是商人,作品又有许多相关运作。于是有人研究‘海岩产业链’,分析带动多少GDP,甚至有些电影学院在讲编剧或者小说写作时,用计算机分析出《玉观音》及《永不瞑目》的写作规律、元素构成等等。所以我已经被‘打扮’成处心积虑、精明透顶的人,仿佛对每部作品都运筹帷幄,其实根本没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