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大争端:“丑女是否变凤凰”和“植入广告”
《丑》剧女主角曝光之后,曾引来一些争议:反对者认为选了一个“美女”扮“丑”,是一种造作;而支持者则认为:没有人真正愿意看“丑女”,之所以对这样的题材感兴趣,是出于抱着“丑女终能变凤凰的”的期待心理。
据刘文武先生介绍,在世界各国的《丑女》版本中,只有美国版和越南版是真正丑女孩,而其他国家都是选择了美女来扮演这个角色。中国版何去何从,湖南卫视、响巢国际也曾经过了几个月的痛苦犹豫,最终方作此选择。对于这一结果,与会专家从专业角度做出了肯定:作为一部预计拍摄400集的长篇季播剧,必须为自己的灵魂角色发展预留空间。《丑女无敌》第一季的40集只是一个开端,无论从故事、情节、甚至角色的设定都未完全展开,就如同一个引子,没有具体的指向,后面如何进行,观众的互动参与将成为决定性因素,包括主角是变美还是一直丑下去,都将由观众的喜好决定。其实无论主角是美是丑、走向如何,最重要的,还是要在“美、丑”概念的对比中植入更多的精神内涵。
电影中屡见不鲜的隐性广告早已令中国观众习惯。与其说目前观众对《丑女无敌》(第一季)首次尝试的品牌植入广告有所抱怨,倒不如说《丑》剧中的广告植入方式还远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感。即:这不是一个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一个该怎么做好的问题。正如清华教授尹鸿所说:商业模式在《丑女无敌》(第一季)剧中的植入对产业而言是一种可贵的探索,但对于一个文化产品,它必须以不伤害到剧情、不妨碍观赏为前提。人大教授喻国明则说得更加明确:判断植入广告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植入数量的多寡,而在于是否植得有“润”度(更圆润),是否能够在成功的商业操作下,成为为剧情增亮、增值的元素。如果能够把这一点做到位,植入广告未尝不能打造成为成功的个性化品牌。北大教授张颐武则对比日本“萌”文化产业的发达、肯定了成功的电视剧商业操作对拉动经济大有可为,值得从产业的角度去扩展外延,而不仅仅满足于植入广告这一单一的形式。
三大巨头:学者肯定《丑女无敌》
无论是新的类型尝试也好、商业模式的探索也好,《丑女无敌》作为一部电视剧,它最值得探讨的,始终是作品本身:它所折射出的产业走向、以及它所承担的精神内涵。不可否认,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即使是娱乐文化,也不可避免的要承担社会责任功能。作为一个中国电视剧产业初生的雏形,《丑女无敌》在第一季中不可能把各部分功能都承担的完美,如何使这部剧朝着一个良性的方向继续走下去,来自北大、清华、人大的三大文化评论、舆论研究巨头——张颐武、尹鸿、喻国明,都从各自的角度对《丑女无敌》进行了解读并开出“药方”。
作为资深的影视传媒研究者,清华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首先对《丑》剧的出现表现出产业方向上的兴奋。他认为目前中国电视剧“制播分离”的模式,是导致电视剧制作成本节节升高、电视剧产业环境恶劣的根本,而《丑》剧的湖南卫视、响巢国际“制播合一”给《丑女无敌》提供了稳定的播出平台,方使得“季”播成为可能,由此促进了长剧的发展,兼之《丑》剧在体裁上不同于现今各种电视剧类型的“差异性”,使中国电视剧从产业到类型都有了新的思路和尝试点,从而给予这个行业一种求生的希望。而喜剧类型剧,作为娱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现在在电视剧产业生产中在整体上仍缺乏创作上的自觉,不得不说是电视剧创作中的一个遗憾。这种类型的匮乏也使之不能够承担相应的社会功能。从这几个层面而言,《丑》剧做了有勇气的开创者而不是跟随着,这是值得人欣喜的现象。但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第一次,使得创作者有些担心、犹豫,使这种探索呈现出《丑》剧在情节剧模式和喜剧模式之间一定程度上的摇摆,没能够走得更加大胆、彻底,而这,正可能是造成本剧引起某些关于剧情、人物设置方面的争议的缘由。如果,能够在后续的剧集中,把精神层面的植入做得更好、更正面,让此剧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功能,满足大众对社会道德和伦理的期待,那么,此剧将走得更加长远。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电视剧《丑女无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