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一次递交作品失败,让他觉得春晚的舞台可望而不可即。直到1989年,他创作的《招聘》,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他跟黄宏在辽宁演出的时候反响很大,后来又被推荐到当年的春晚剧组。那个时候他在春晚还是无名小卒,后来经过多番修改,他退居幕后,并根据导演组的意见,把《招聘》变成了由黄宏、笑林、方青卓()等多位演员合作演出的作品。
《招聘》中才华初露,多年来逐渐走红于曲艺界幕后,但在19年春晚经历中,他只有一次在春晚舞台上亮 相 的 机会,在郭达和蔡明(听歌 blog)的小品里面扮 演 一个追星族“大马猴”。
春晚是时代变迁的缩影,作为语言类节目的创作者,更能深刻体会时代变化的含义。创作者们每年都要“切脉”,不光要看自己的作品在春晚审查中的命中率,更要把握创作主题能不能紧跟时代。张振彬也有“切错脉”的时候。
1998年的时候,国家经历了抗洪救灾和三峡合龙等大事,他决定把点打在三峡上,去三峡蹲了20多天搞创作。结果导演组找他写以海峡两岸为主题的喜剧小品,要半个月出稿子。张振彬说:“当时我的脑袋嗡一声就大了,对海峡两岸丝毫没有关注过,没有生活、没有准备怎么搞创作?”在一个度假村闷了十天的时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后来偶然间翻阅找来的资料的时候,随手翻起余光中先生的诗集《乡愁》,余光中以邮票写乡愁启发了他。他决定从邮票入手,邮票最能以小见大反映两岸之间的血脉相连。突然间就觉得灵感迸发,从构思故事到动笔写成,整个本子五个小时就写好了。这就是后来凌风和黄宏表演的小品《小站故事》。
憋得时间最长的小品是反映军旅题材的小品《真情30秒》,最初由一群通信班的女兵来演,排练了很久,但怎么演都不是喜剧,而且气势出不来。后来晚上突然间跟另一编剧尚敬聊天的时候,他建议改成男兵试试看,这突然间提醒了张振彬,干脆直接改成炊事班的男兵。五位新人演员让节目呈现出一种轻喜剧的状态。小品末尾,观众都被战士的思乡之情感动得热泪盈眶,随即《常回家看看》的旋律响起,很多观众的泪水都夺眶而出,这个小品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后来尚敬做的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也是这个小品的一个延续。
跟黄宏年年有“约定”
19年来,为了春晚,张振彬年年除夕夜都在春节晚会直播现场度过,黄宏的小品一结束,除了演播室,张振彬就到黄宏家里吃饺子。吃完饺子两人还要聊一聊,总结一下作品的得失。第二天早上回家时,两人还有一个二十年不变的告别方式,先是拜个年,然后就互相提醒:“离明年的春晚还有365天了。 ”年年上春晚,年年都有对下一个春晚的约定。“不过今年我是吃不成了,因为以前就只跟黄宏,他的节目结束我就可以走了。今年做语言类的总统筹,要把节目都跟完才能走。 ”吃不成黄宏家的饺子,张振彬显得有点遗憾。
但19年吃不到家里的年夜饭,他自己和家里就不遗憾吗?张振彬笑着说:“这么多年,家里人都已经习惯了。我女儿已经结婚好几年了,现在春节就剩下老伴一个人在家过,我就经常和我老伴说,你没事就过来看看彩排呗。结果人家坚决不看,全指着三十晚上用它吊吊胃口呢,看完了三十晚上干啥呀。这么多年,一次没来过。”
每年在春晚剧组,都是昏天黑地,昼夜不分。连打两宿夜班,白天只睡一个小时之后照样工作,是常事,人过了五十岁之后熬夜工作很伤身体。每年初一回家,张振彬几乎都在家里蒙头睡觉,老伴埋怨不陪她出去走亲戚,张振彬都开玩笑:“我这边倒时差呢。 ”
19年来的摸爬滚打,张振彬已经对春晚有了深厚感情,他说:“每年搞春晚都觉得压力很大,但如果说真的有一年不做了。我会觉得很失落。就像在部队穿军装,我有时候就想转业算了,但真要让你脱了军装,你又会觉得受不了。春晚就是这样,你试想,如果没有春晚,这些演职人员会多么失落,老百姓也会觉得年夜饭少了点儿什么。”记者 王琳娜 张铂电自北京
张振彬小档案
今年52岁,沈阳军区前进文工团艺术指导。 1989年,为黄宏创作了小品《招聘》,从此开始和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结缘。
之后,张振彬为黄宏创作了《足疗》、《装修》和《开锁》等作品。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